【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肝衰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80 例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 2 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和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肝衰竭患者的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质量。
【关键词】肝衰竭;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肝衰竭是各类肝脏疾病持续进展或突发恶化的终末结局,其病理实质为肝细胞大面积死亡导致肝脏合成、代谢及解毒功能全面丢失[1]。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肝衰竭占发病人数的 80%以上[2],广西地域 HBV 感染者众多[3],相关肝衰竭发病人数一直居高不下。对于肝衰竭的治疗,内科方法干预手段极其有限且效果往往不佳,病死率高,患者病死率高达 80%左右[4]。近年来,随着人工肝支持系统、干细胞移植等技术的开发和临床普遍使用,与 10 年前相比内科综合治疗肝衰竭的水平虽已大大进步,但该病的死亡率仍维持在 50%以上[5]。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 2017 年 1 月起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肝衰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活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为 2017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肝衰竭患者 80 例。纳入标准:符合 2012 年版《肝衰竭诊治指南》[6]中肝衰竭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排除标准:年龄在 18 岁以下,或年龄在 65 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和精神病患者;合并有其它严重传染病者,如肺结核、艾滋病等,或合并肝癌者;不愿意合作者。
将 8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观察组中男性 29 例,女性 11 例,年龄 33~65 岁,平均(46.6±8.1)岁;对照组中男性 28 例,女性 12 例;年龄 35~64 岁,平均(45.8±7.2)岁;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临床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2 组患者均参照指南,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护肝、调节免疫、抗病毒等治疗。
1.2.1 对照组
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病人进行宣教,内容由病区责任护士一次性完成,主要包含讲解入院须知和住院环境、介绍主管医护人员和医院制度、提醒用药注意事项和饮食宜忌等方面。
1.2.2 观察组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按健康教育路径图对肝衰竭患者实施全疗程健康教育。具体措施:(1)对新入院患者重点介绍住院环境、陪护制度、作息时间、科主任、护士长、主治医生、责任护士,以及科室的主要设施配置、医护人员临床医疗技术,并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和对病情的了解水平进行评估。(2)住院教育:将住院期间需要完成的各项实验室检查的主要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科普;对患者介绍肝衰竭产生及进展的相关知识,腹水、肝性脑病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科室常用的治疗肝衰竭药物以及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3)深入教育:住院后期,肝衰竭患者病情逐渐稳定,要着重宣教饮食和休息对疾病恢复的意义,如忌食辛辣、寒凉、坚硬的食物,不熬夜、多休息等;同时要教授一些自我护理的方法,如精神自我放松法等,让患者在日常活动中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还可邀请疗效显著的病人现身说法,从而增强患者战胜病痛的信心。(4)出院教育:在病人出院前 1 天完善出院计划及指导,出院时教会患者遵医嘱服药,按时复查肝功能、凝血功能及 B 超检查。
1.3 评价方法
出院前对患者进行调查,(1)采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行设计的“患者健康教育质量考核表”,以问卷的形式对 2 组患者进行提问测试,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的方法等。得分>90 分视为掌握,得分 80~ 90 分视为基本掌握,得分<80 分视为未掌握。(2)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满意度测试,满意率>95%为满意,满意率 90%~95%为基本满意,满意率<90%为不满意。(3)比较 2 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 ? S )表示,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 P<0.05 为定义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为 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7.5%,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1 所示。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 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5%,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2 所示。
2.3 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2 组比较,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3 所示。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种在临床护理中被大量使用的信息传播方式和行为干预手段,通常在肝衰竭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一次性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而患者常常无法完全理解和运用健康教育的知识,对肝衰竭的治疗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模式也在不断转变,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人员的根本任务。然而,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这项工作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执行。现代护理学要求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健康信念、文化背景、学习方式,有针对性地为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拟定健康教育规划,不断调适和重建影响患者创建健康活动的文化要素,而且在评估的过程当中还要关注患者对知识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对健康教育根本目的的思考,即如何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一种由医疗健康机构中的多学科专业人员联合制订的标准化照顾计划,主要用于某些特定的疾病或手术[7]。临床护理路径是临床路径中的一种,其作为一种全新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以某些特定的患者为对象,纵轴代表时间,横轴代表包括住院指导、用药查对、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出院计划等在内的理想护理方法,是一种囊括了循证医学、全疗程护理、质量保证以及持续改进的标准化护理手段,详细地阐述与记载了治疗护理时间、病情进度、观测细节、出院条件等护理指标,使患者能够接受更加优质的护理,并且在接受护理的同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也能不断提高,最终积极地参与到护理工作当中[8]。
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形式使护士的工作职责更加明晰,角色内涵更加丰富,护理要求更加严苛。该路径突出了健康教育的时段性、动态性、连贯性和针对性,把有益于患者的教育内容与临床医疗相串联,使健康宣教明晰流畅。在施行进程中,要求护士主动、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工作,这就使由于工作繁忙、经验不足、护理水平低等原因造成的遗漏和疏忽得到了有效的避免。这种以主动护理取代被动护理的变化增加了护士的自律性、成就感和创新力,经过系统学习,使护士详细地掌握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和执行措施,学会运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实践。
本次研究以 80 例肝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笔者发现: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为 92.5%,护理满意率为 9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这说明了临床护理路径拥有下列三个方面的优势:(1)对于患者而言,临床护理路径使其对健康教育的需要得到了满足,督促患者自发地选择对健康有利的活动,减少和缓解不利于健康因素的影响,使健康教育的成效得到增强。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积极性,使病人和家属的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本领得到提升,从而减慢肝衰竭进程,增强患者的生存品质。(2)对于护理工作者而言,临床护理路径使健康教育的内容实现了标准化,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增强了宣教效果,提高了劳动效率,提升了专科护理水平,避免了护理的不完整性,降低并发症的出现,有效地提高了年轻医护人员进行规范正确医疗护理的水平。(3)临床护理路径实际上强化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有利于患者养成良好的遵医习惯,增加了病人的满意度。因此,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提升病人的临床疗效与生存质量、培养低年资医护人员、塑造和谐的医患关系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肝衰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相关期刊推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的大型国家级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统计源期刊。反映国内外最新的医药发展动态,服务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医药卫生工作者为己任,加强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权威性。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直接与在线编辑联系。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yix/15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