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医学论文》“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内涵构成及提升路径对策

“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内涵构成及提升路径对策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20-03-16 09:22

  [摘要] 文章对“健康中国”内涵及“健康中国”视域下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内涵进行研究、思考,指出中医药有效服务“健康中国”的路径包含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 中医药科技创新服务; 中医药文化服务; 中药规范化种植、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服务; 中医药经济服务等。并提出不同的提升策略和对策思考。

  [关键词] 健康中国; 中医药服务能力内涵; 提升路径

“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内涵构成及提升路径对策

  1 “健康中国”内涵概述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健康需求是国内各阶层人群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等要素不断改变导致我国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面对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

  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首次提出打造“健康中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求,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国内学者从不同维度和视角深入研究“健康中国”,认为其内核重在健康教育,农民是健康教育的重心,并提出农民健康教育涵盖的主要要素和相关问题解决路径[1]。李滔指出“健康中国”主要涵盖健康环境、社会、人群、产业健康等方面[2],提出要更加重视公共卫生,前移预防关口,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引导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医疗卫生的工作重点将实现两个转变,即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维护转变,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向少生病、不生病,全面提高健康水平转变[3]。陈竺课题组提出“健康中国”基本内涵包括健康环境、健康国民、健康覆盖三方面,认为未来卫生工作主战场在基层和社区[4]。美国自上世纪 80 年代推出国家健康战略,其 4 代公民健康计划对我国“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启示意义[5]。

  “健康中国”是系统概念和工程,目的是维护中华民族健康长远发展,涉及卫生预防、医疗保健、生态环保、食品质量与安全、体育、文化、心理、公共安全等事业和管理体制机制要素,涵盖我国城市、农村等不同区域、不同职业类型和不同年龄段的居民,最终依靠政策制度完善、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提升、医药产业进步、科技文化繁荣、全民素质提升等路径实现。

  2 “健康中国”视域下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内涵概述及构成思考

  中医药具有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优势,在数千年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积极的作用。人口基数、老龄化趋势、经济水平、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等因素需要“中国式”办法解决世界性医改难题,中医药事业发展是“中国式”办法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 “健康中国”的必然选择[6]。

  近现代以来,“取消中医”“废医存药”“废医验药”等现象交替出现,中医药发展受到严峻考验和挑战,同时中医药的实际效果依然赢得广大民众的认可,并且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给中医药发展带来宝贵机遇。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缺医少药,毛泽东主席在具体实践中认识到中医药的价值,提出中西医结合的思想[7],中医药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重要的医疗卫生和健康保障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公共卫生条件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抗生素、疫苗等药物和生物制品的出现使很多传染病一度消失,但药物滥用也导致传染病治疗变得棘手,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则屡立新功,如1956 ~ 1957 年,名中医蒲辅周使用中医药治疗京、冀地区的流行性乙脑,取得非常好的临床疗效,中医药积极介入 2003 年“非典”疫情治疗效果良好,较单纯西药治疗优势明显[8]。2014 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爆发,解放军第 302 医院先后组建三支医疗队赴非洲执行疫情防治工作,中医药再次彰显了防治新突发传染病的特色和优势[9]。2016 年杭州 G20 峰会公报指出抗生素耐药性严重威胁公共健康、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稳定,认为有必要从 G20 集团自身优势的角度,采取包容的方式应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以实证方法预防和减少抗生素耐药性,同时推动研发新的和现有的抗生素。基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疫病流行情况,结合中医药的实际效果,中医药发挥特殊疗效,特别是在现代医学难以突破的领域往往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中医药服务“健康中国”的能力在于其特殊的实际效用和文化等价值,其内涵构成主要体现在: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价值( 包括突发公共疫病防治、重大疑难疾病防治、慢性病防治、现代中药制药产业、军事价值等) ; 科技价值( 如中药性味功效理论、方剂配伍等科技价值) ; 传统保健知识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的衍生产业价值( 如中医药文化教育、创意、旅游产业、中医药保健膳食产业、传统体育保健产业等) ; 中药资源与生态环境治理结合的经济产业综合价值; 治未病思想及具体实践、养生保健康复等产业价值。

  3 中医药有效服务“健康中国”的路径对策

  3. 1 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健康中国”及提升路径对策

  中医药的首要价值在于守护人类健康。作为中国特色的健康资源,中医药因其突出优势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十二五”末,中医医疗资源快速增长,如中医医院增加到 3966 所、中医医院实有床位数增加到 6. 0 张/万人口、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

  时代进步的同时,类似“非典”“流感”“博拉病毒”等突发公共疫病依然在一定周期出现,抗生素等药物滥用导致超级细菌、耐药细菌等棘手现象。依托现代科技和学科的发展,人们能更加清晰的认识中医药疾病预防和治疗的物质基础、内在机理。面对新问题,中医药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充分借鉴时代最新的科技思维和方法等,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应对社会重大、常见疾病和可能在一定周期内出现的重大疫病。中医药学科应充分结合数千年临床疾病治疗的效果和文献记载,加强如温病理论、“五运六气”学说等传统医学理论的研究,充分挖掘现代科技进步给中医药学科带来的“红利”,在突发公共疫病防治、重大疑难疾病防治、慢性病防治、现代中药制药产业、军事中医药学等方面强化研究和实践,真正从中医药现代临床、现代中药制剂等层面寻找服务“健康中国”的有效载体和路径。

  3. 2 中医药科技创新服务“健康中国”及提升路径对策

  中医药是我国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中医药理论是古代先贤们根据每个历史时代的相关最新理论、在实践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和总结形成的,很多理论直至当今依然具有极高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因自身因素[10,11]和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认识水平等限制了中医药学科的发展。

  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本质是发展中医药学术,现代生命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飞速发展给中医药学科新一轮学术内涵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健康中国”是立足于中华民族自身特色基础上的健康国家,其内在要求是中医药学科与世界科技文化的融合、重塑和创新,将中国特色融入世界潮流,用世界元素提升中国特色。当前,中医药的潜在价值尚需充分认识,中医药科技创新附加值也相对低估。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走自主科技创新之路,充分开展多学科深度跨界交叉研究,强化中医药传统理论和现代中医药理论研究,形成更多的具有青蒿素意义的科技成果,通过科技创新和发展解决中医药学科面临的问题,将最新的科学研究理论、成果拓展为中医药学科的内涵和外延。

  3. 3 中医药文化服务“健康中国”及提升路径对策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物质财富几何式增长、心理问题增多等因素促使人们认识到中医药文化中蕴藏的哲学智慧。习近平同志在出席南京中医药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揭牌仪式上指出: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12]。中医药学的价值观、理念、治疗法则、诚信求真等,无论是在疾病治疗还是人们心理疗养方面,至今仍具有时代意义。

  在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医药健康教育和中医药文化传播至关重要,中医药行业应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理念进“高校、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社区和农村”,在不同阶层、区域、教育水平、经济收入的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中医药健康知识宣教活动,促进全民族健康思维的形成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修养人们的心灵,推动中医药服务基层、服务广大百姓。基于城镇化等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阶层的居民面临不同的压力和需求,中医药应积极融入传统保健知识与现代生活方式结合的衍生产业,如中医药保健膳食、传统体育保健、中医药文化旅游等,在人们日常生活所关注的膳食、体育锻炼、旅游等服务产业做好长远规划,引领健康思维和生活方式,引导大众健康消费习惯,培育新兴优势健康产业。

  中医药同时可以充分借鉴和融合其他文化的精华,在国际教育、国际学术出版、影视作品和其他文化创业产业方面做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在外交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在国内和“一带一路”沿线形成更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中医药还可以充分发挥其外交价值,通过中医药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突破口,向世界传递优秀中华文化和中国“和谐世界”等理念,让世界更加了解开放和发展中的中国,为我国国际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政治生态环境,最终为国内各项事业发展包括“健康中国”提供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推动和服务 “健康中国”战略及“一带一路”倡议。

  3. 4 中药规范化种植、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服务“健康中国” 及提升路径对策

  中药是预防、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之一,而中药资源则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我国中药等生物资源种植面积超 240 万公顷[13],为中医药临床和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发挥了重要的生态价值。如北京大学屠鹏飞老师及其团队历时 20 多年的肉苁蓉属药用植物的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在拓展了肉苁蓉药用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了精准扶贫、农民增收、荒漠化治理和肉苁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结合。中药资源在提供人们大量中药材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废弃的非药用组织超1100 万吨/年,产生的中药废渣、废水等超 3000 万吨/年,90% 以上的废弃物通过填埋、焚烧等简单方式直接进入环境[13]。同时基于经济利益的片面追求,人们也存在掠夺式开发使用中药资源、违规使用农药、化肥等现象。如甘草、麻黄、重楼资源减少及相关植物生长环境的生态恶化[14 - 16]。

  为实现中药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人们对赖以生存的有限资源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充分挖掘可利用物质的生产与利用等科学问题,以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方法[17]。南京中医药大学段金廒教授基于此现状,开展了中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及产业化研究,以中药资源化学基本理论为指导,继承化学、生物学、农业、生物技术等领域的适宜方法和技术,围绕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中产生的中药废弃物开展资源化利用研究,实现高效、有效综合开发利用中药资源,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中药资源规范化种植、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产业化研究等工作“一举多得”,其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研判未来发展趋势,精准掌握市场真正需求,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服务能力,延伸产业链,实现资源充分利用、精准扶贫、农民增收等最大化综合效益。中药规范化种植、资源及废弃物产业化是服务 “健康中国”的有效和现实路径之一。

  3. 5 中医药经济服务“健康中国”及提升路径对策

  中医药经济是中医药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过程,发展潜力巨大。中医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与其他行业一样需要尊重、遵循价值规律,《“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 2030 年中药产业将实现 5 万亿元以上规模。中医药服务健康中国的最终外在表现是通过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得以呈现,而中医药价值的再发现、再发展和再创造在于中医药学科的不断再创新、再认识和拓展能力。引领大众的消费理念、培育百姓健康生活习惯和方式,中医药学科和行业依然面对着巨大的蓝海市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物质、精神的追求不断发展和变化,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升,对文化的需求则不断的改变,这些均可以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实现。通过“学科 - 产业经济”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中医药文化创意、中药资源、中医药科技产业经济的发展等,开发人们喜闻乐见的中医药出版、休闲旅游、影视动画、特色纪念产品等,在服务健康中国的过程中实现中医药产业经济和学科良性、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新的历史时期,中医药学科将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心态,融汇现代科学知识体系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在满足人类健康需求,服务“健康中国”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健康中国”背景下 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内涵构成及提升路径对策相关期刊推荐:《现代中医药》(双月刊)1980年创刊,是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的全国性医学期刊,国际连续出版物。以传播中医药新理论,普及中医药新技术,遵守严谨、求实、科学、优质的方针,体现“实用、创新、综合”的办刊特色,重点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注重实用,坚持中医特色。目前,本刊主要设有:临床报道、名方发挥、中药研究、针推天地、文献综述、医话医案、学习之友、争鸣等栏目。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yix/16225.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