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价水涨船高政府限价成空
随着记者的进一步调查,真相逐渐揭开:政府限价是72元左右(各地限价有差异),厂家卖给医院是7O元,但卖给中间商是100元。记者通过广东省物价局获悉,破伤风免疫球蛋白(250IU/瓶)从2012年2月15日开始执行的最高零售价格是72.6元。而物价局工作人员表示,市面上!出售价格高出1分钱都是违法的。
2012年5月6日,21世纪网记者以采购员身份对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市场价格进行深入了解。四川远大蜀阳表示,公司在4月份还有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供应,目前已经没货,并给予批发价150元/支的参考报价,高出规定最高零售价j格1倍。
华兰生物和泰邦生物则都要求搭配:出货。泰邦的业务员表示:“去年每支60—70元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现在参考价格80元/支,但不单独出售,只能和‘乙免’(指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按1:1搭配批发,合计价格210元。”
华兰生物业务员要求‘破免’与‘乙{免’按1:2出售。“因为现在‘破免’原料供1应紧张,加上限价政策下利润低,只能这;么处理。”目前无货可供的成都蓉生表、示,两个月前的批发价格是68元/瓶,与最高零售价格也仅相差4元。
华兰生物的业务员则表示:“目前政府限价和市场行情下,加上开具发票和物流成本,企业给予的报价医院都是很难接受的。”厂家的报价对目前正规医院的零库存给予了解答。
涨价理由:贵州关闭单采血浆站
2011年贵州关闭单采血浆站,导致原料供应不足,成本上涨。成为了此次厂家回应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市场紧张的主要理由。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7月,贵州省卫生厅于对省内采血浆站进行了重新规划,省内单采血浆站从原来的2()个减少为4个。
在调查过程中,贵阳黔峰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公司已更名贵州泰邦,与山东泰邦同属于泰邦生物。而比较残酷的现实是,从2011年8月1日起,作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主要供应商,华兰生物在贵州的采血浆站减少了5个,泰邦生物的浆站减少了6个。要求搭配才能出货的华兰生物业务员貌似无奈地表示:“没办法,原料紧张,价格自然涨了很多。”
然而记者却发现,在北京市药品检验所最新公布的一批签发公示中,华兰生物送检的22229盒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产品的有效期至2014年5月1日。按其官网产品介绍中的3年有效期,这批产品在2011年5月份已完成生产。在吉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的公示中,山东泰邦生物成功获批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有效期至2013年10月17日,药品的生产日期为2010年1O月17日。
那时,责州还未关站,血浆并没有减少。关站之前的血浆成本并没有上涨,关站前生产的药品的涨价理由何在?
“破免"一针难求背后的利益博弈相关期刊推荐:《中国医药指南》杂志是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级大型医药科类全彩色月刊,系卫生部处方药广告指定刊物。主要栏目:论著、病例报告、综述、综合报道、急诊、讲座、经验教训、会议(座谈)纪要、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内外学术动态、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医技、管理等。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直接与本站编辑联系。
市场紧缺背后的利益博弈
泰邦生物的业务员周先生向记者表示:“紧张的其实不是原料,是行情。自从政府限价以来,‘破免’的利润空间小了,生产的厂家少了,市场向卖方倾斜,我们基本上不单独出售‘破免’,一直都是搭配‘乙免’或‘静丙’出售。”
“不同地方的政府限价是不一样的。在广东72.6元的限价下,我们的利润很小。供货也就很少。其他地方限价高点的,我们会供货,但是一般也很少向医院供货。我们的客户主要是中间商,医院按现在的市场行情,是没法存货的,只会亏本。”周先生如是向记者解释。
在限价较高的地方,企业为何不能在有利润空间的前提下降低批发价?周先生回应称:“公司这边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存货其实还有很多的。市场的紧张,是相对的。”
“如果卖给医院是70元,我随便找个中间商100元就能出货,即使都不亏本,你会怎么选?”周先生表示:“这个药品的市场不大,但在企业利润与政府限价的博弈中,也会有它复杂的地方。”
长期从事流行病研究的林先生表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目标群体是过敏体质人群,对于医院的整体运营来说,市场需求并不大。他表示,算上药品的高批发价、物流成本、储存成本。医院和正规药店的利润几乎为零,储存出售药品的意愿可想而知,正规市场药品紧缺是可预见的结果。
正规渠道的紧缩,市场的紧缺,产生了“黑市”,而对生产厂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2012年1~4月份,至少有574282瓶破伤风免疫球蛋白通过中检所及北京、四川等省(市)级药品检验机构的审核批准上市。如果正规医院集体缺货,574282瓶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流向何处?
2012年5月6日,记者在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药品交易平台“快易捷药品交易网”搜索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四川远大蜀阳、贵阳黔峰、成都蓉生三家企业在该平台供货,整件批发每支报价200元,拆零批发每支报价220元。生产厂家在市场的紧缺中,似乎并不需要担心产品的销售问题。
人们或许可以从另一种血液制品——白蛋白注射剂的市场博弈中寻找答案。2007年,国家发改委对lOgX50ml白蛋白注射剂的最高零售价从原来的330元下调至259元。利润的减少大大挫伤了厂家的生产积极性,产量的下降加剧了白蛋白的市场紧缺程度。随着市场矛盾激化,国家发改委最后紧急电报各省,可根据各地情况制定本省的白蛋白暂时零售价格,到2007年下半年,白蛋白的各地零售价已接近原来的330元/瓶。
在当时市场上人血白蛋白全面告急时,长期从事血液制品销售的曾骏曾表示:“现在市场上的人血白蛋白货源相当充足,只要我们进货,随时可以进一大批。”他认为,这两年血液耕品厂商出厂价的步步紧逼,颇有“逼宫”意味。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教授吴文凯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血液制品的问题到今天,早已不仅仅是价格高低、商人造假或血源紧张那么简单,这背后是各种利益在博弈。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yix/16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