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缩略词LDH)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介于2018年9月-2020年9月间,共计LDH患者96例。以随机法为准,A组计入49例,予以中医针灸疗法;B组计入47例,予以常规牵引治疗。对比整体疗效。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A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B组,对比数据后P<0.05。结论:为LDH患者实行中医针灸治疗能够改善疗效,且不良反应更少,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关键词】中医针灸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不良反应
LDH的病理表现为腰椎间盘明显变性、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突出等,是临床频发性疾病,且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1]。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且会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该病会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造成神经根发炎等表现,且髓核突出会压迫神经根,阻滞经脉回流,进而加重神经根水肿表现,使痛感更为强烈。为此,本研究选择LDH患者96例,用于分析中医针灸治疗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在2018年9月-2020年9月间,纳入96例LDH患者。根据随机法分组后,A组统计49例,男患比女患为28比21;年龄从34岁间断至77岁,均值(50.26±2.11)岁。B组统计47例,男患比女患为27比20;年龄从35岁间断至78岁,均值(50.55±2.73)岁。数据经假设检验并无差异(P>0.05)。
1.2 方法
B组予以常规牵引治疗,根据患者体重和身高确定牵引量,行持续性牵引治疗,每次时间为30min,每日1次,1个疗程为10d。A组予以中医针灸治疗:取穴为:养老穴、肾俞穴、大肠俞穴、环跳穴、风市穴、委中穴、阳棱泉穴、昆仑穴和阿是穴,嘱患者保持侧卧与俯卧位,结合针灸不同部位确定毫针长短。对穴位进行酒精棉球(75%)消毒处理,尽快进针后直刺深度为1-3寸,采取提插捻转以及平补平泻法进行针灸,得气后评估患者有无腰臀部得气感,并使用红光治疗仪照射治疗,留针时间为30min,每日1次,1个疗程为10d,两组均为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记录腰椎隐痛、腰椎脱节感、易疲劳等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价标准
基本治愈:可正常生活与工作,腰腿痛等症状消失,可直腿抬高超70°;显著疗效:生活与工作基本正常,腰部活动度显著改善,腰腿痛等症状缓解;初见疗效:难以正常生活与工作,腰部活动度改善,症状有缓解;未见疗效:症状加重,无法正常生活与工作。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由SPSS21.0软件完成,计数数据经x2值对比与检验,假设校验有意义则P值不足0.05。
2结果
2.1 对比总有效率
A组的总有效率数据为97.96%,B组数据为82.98%,二者较比后P<0.05。
2.2 对比不良反应率
A组的不良反应率数据为4.08%,B组数据为17.02%,二者较比后P<0.05。
3讨论
LDH的致病因素是外力损伤、椎间盘退变和先天畸形等,以上多种或单一因素长期作用会加剧病变过程,进而造成病情恶化。其表现为髓核对神经造成压迫,行走或是坐立时明显疼痛,腰腿痛等[2]。该病的根治率较低,可能会因长期患病导致腰部畸形,使病情呈不可逆性发展。临床多采取牵引疗法缓解病情,但其不良反应较多,患者的耐受度不佳。LDH在中医学中被划分至“痹症”和“腰痛”范畴,针灸治疗的作用是疏经通路、祛邪扶正与平衡阴阳,可对腰椎受损处进行针刺治疗,解除血管与肌肉痉挛,加快血液循环,进而使受损部位有效修复[3]。针灸取穴部位多在腰背部,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和病程进行针对性针灸,更能突出中医治疗的辩证思想,具有个体化特征[4]。LDH患者若合并恶性肿瘤或是结核病则不可进行针刺治疗,且器官、动脉、大关节或脏腑等部位的穴位具有针刺禁忌,需谨慎下针,保证安全。对于骨肿瘤、骨痨和骨痈疽等疾病患者不可采取针灸治疗。若患者情绪过度波动或疲劳过度则禁止针灸,以防晕针情况[5]。研究中A组的总有效率(97.96%)高于B组(82.98%);A组的不良反应率(4.08%)低于B组(17.02%)(P<0.05)。说明中医针灸疗法可以作为LDH患者的首选中医干预法,可以尽快纠正症状,抑制腰腿痛等情况,最大化预防相关性不良反应,可以加快病情转归。
相关期刊推荐:哪些期刊发表中医针灸类论文
总之,针灸治疗LDH可缩短患者疼痛等症状的持续时间,操作便利,取穴简单,不易导致多种副作用,且不会影响患者的腰椎生理结构,维持腰椎稳定,最终优化疗效。——论文作者:张爽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yix/19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