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先天性缺牙病患实施正畸方法联合口腔修复进行治疗并对其产生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随机抽选74名先天性缺牙病患进行研究,抽选时间为2018月2月~2020年6月,按照其进院序号分为X组(观察组)与Y组(对照组),每37名病患分为一组。X组进院序号为奇数,对其实施正畸方法联合口腔修复进行治疗;Y组病患进院序号为偶数,对其使用常规的口腔修复治疗方式。将X组与Y组病患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对比X组与Y组病患临床疗效,X组恢复效果良好病患占比为97.30%,高于Y组,差异含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结束后,X组病患口腔功能恢复至(9.58±1.03)分,语言功能恢复至(9.54±0.77)分,均高于Y组,差异含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X组患上并发症病患占比为5.41%,低于Y组,差异含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正畸方法联合口腔修复治疗方式,能够使得先天性缺牙病患较好地促进病患口腔修复,恢复其语言功能,提升临床疗效,避免病患治疗期间患上并发症,效果显著。
关键词:正畸方法;先天性缺牙;临床疗效;口腔修复
先天性缺牙病症是因为牙胚处于发育阶段是病患出现部分生理障碍,导致牙齿发出现育不完整症状[1]。为提升此类病患临床疗效,帮助其完善口腔功能,恢复语言能力,本文将针对本院74名先天性缺牙病患进行正畸方法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应用价值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74名先天性缺牙病患进行研究,抽选时间为2018月2月~2020年6月,按照其进院序号分为X组(观察组)与Y组(对照组),每37名病患分为一组。X组进院序号为奇数,Y组病患进院序号为偶数。其中X组病患男女比例为19:18,年龄23~47岁,平均值为(29.5±5.2)岁;X组病患男女比例为21:16,年龄21~48岁,平均值为(28.6±5.4)岁。对比X组与Y组患者基本情况后,未发现较大差异,不含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本次研究对Y组病患使用常规的口腔修复治疗方式。对X组病患实施正畸方法联合口腔修复进行治疗,具体内容为:
(1)带领病患进行常规牙齿检查项目,并确定其牙缺失情况,制定相应治疗计划。询问病患及家属其家族中是否存在先天性牙缺失病史,根据病患个体情况给予治疗措施,另结合口腔修复科对其进行口腔修复治疗[2]。
相关知识推荐:口腔科核心期刊有哪些
(2)正畸治疗:根据病患个体情况为其佩戴固定矫治器对其牙齿进行正畸治疗[3]。随后为其制定修复计划,待病患佩戴矫治器一定时期后,叮嘱其进行复查,并给予固定与维护操作[4]。
(3)修复方案:根据病患个体情况为其制作义齿修复体,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为病患进行佩戴修复[5]。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将病患临床疗效、并发展情况以及其口腔修复效果、语言功能恢复情况作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P<0.05时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患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对比X组与Y组病患临床疗效,X组恢复效果良好病患占比为97.30%,高于Y组,差异含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2.2病患患上并发症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X组患上并发症病患占比为5.41%,低于Y组,差异含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2。
2.3病患口腔功能、语言功能恢复情况
治疗结束后,X组病患口腔功能恢复至(9.58±1.03)分,语言功能恢复至(9.54±0.77)分,均高于Y组,差异含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3。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①对比X组与Y组病患临床疗效,X组恢复效果良好病患占比为97.30%,高于Y组(P<0.05)。②治疗结束后,X组病患口腔功能恢复至(9.58±1.03)分,语言功能恢复至(9.54±0.77)分,均高于Y组(P<0.05)。③治疗期间,X组患上并发症病患占比为5.41%,低于Y组(P<0.05)。因此可以认为使用正畸方法联合口腔修复治疗方式,能够使得先天性缺牙病患较好地促进病患口腔修复,恢复其语言功能,提升临床疗效,避免病患治疗期间患上并发症,效果显著。——论文作者:魏宁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yix/19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