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调查新疆医学院校专职教师职业紧张和睡眠质量现状,并分析职业紧张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新疆医学院校专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通过工作紧张测量量表(JobStressSurvey,JS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对教师的职业紧张和睡眠质量状况进行调查评估,并根据资料类型和设计类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此次共调查新疆医学院校专职教师449人,其中低度职业紧张者106人(23.60%),中度职业紧张者186人(41.40%),高度职业紧张者157人(35.00%)。不同婚姻状况组的教师除工作压力频度维度上的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外,在其余JSS各维度的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01,P=0.007;Z=-2.839,P=0.005;Z=-2.649,P=0.008;t=-2.497,P=0.013;Z=-2.019,P=0.044)。不同月收入组的教师只在组织支持缺乏频度维度的得分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3,P=0.044)。有睡眠问题者117人(26.06%),其中不同职业紧张组教师在PSQI总分以及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4个维度的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OR=1.633,95%CI:1.017~2.624)和职业紧张(OR=5.855,95%CI:2.235~15.340;OR=15.816,95%CI:6.096~41.029)均与睡眠质量呈正性关联,收入高者、职业紧张程度高者发生睡眠质量问题的可能性越大。结论新疆医学院校专职教师存在一定睡眠问题,且与其职业紧张程度的升高密切相关,应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并通过降低其职业紧张状况来改善其睡眠质量。
关键词:医学院校;专职教师;职业紧张;睡眠质量
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人们生活水平和认知水平的提升,也进一步促进了医学模式的转变。目前除了传统的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影响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不良社会心理因素(职业紧张因素、工效学因素)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也逐渐成为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职业卫生问题[1]。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作节奏不断加快,行业竞争加剧,随之而来的巨大就业和工作压力可以说严重影响着当代职业人群的工作和生活,当代职业人群普遍承受着不同程度的职业紧张,且日益加剧。已有研究表明,当职业人群长期处于一定程度的紧张状态下,且不能得到有效缓解时,就会导致或诱发职业人群出现生理(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免疫功能下降等)和心理(心理创伤、精神系统疾病)损害[2-6]。而睡眠问题可以是独立的疾病,也可能是其他系统疾病的早期表现,尤其多见于长期精神紧张的亚健康状态人群[7-8]。因此,研究职业紧张对职业人群睡眠质量的影响,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对于预防职业人群出现严重的生理或心理疾病有一定的意义。研究表明教师属于高职业紧张人群,课题组前期调查研究结果也显示医学院校教师的职业紧张水平明显较高,且跟其睡眠障碍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8]。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新疆某高等医学院校教师职业紧张和睡眠障碍的状况,并分析职业紧张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从而为后期开展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新疆医学院校专职教师作为此次调查的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先随机从新疆两所医学院校中随机抽取一所医学院校为调查对象,随后从该医学院校的8个二级学院(不包含临床学院)中随机抽取4个(50%)二级学院的所有在岗一年以上的专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知情同意原则,最终完成调查问卷合格的专职教师共449人。
1.2内容和方法
1.2.1一般情况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月收入、婚姻状况、职称等。
1.2.2工作紧张测量量表采用由国内学者连玉龙等[9]引进、翻译和修订的工作紧张测量量表(JobStressSurvey,JSS)对教师的职业紧张状况进行调查评估。该量表共60个条目,包括工作压力问卷(JobPressure,JP)和组织支持缺乏问卷(LakeofOrganizationalSupport,LS)2张问卷,分别评估工作紧张因素作用的强度和频度,通过各条目得分的高低来评价工作紧张反应,得分越高,说明职业紧张程度越高,该量表尤其适用于评估脑力劳动人群的工作紧张情况。根据工作紧张指数将其分别分为低度(P75)3个职业紧张组。
1.2.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对教师的睡眠质量状况进行调查评估。该量表是由匹兹堡大学精神科医生Buysse等人于1989年编制,随后国内学者刘贤臣于1996年引入国内翻译、修订后使用,主要用于睡眠质量评价的临床(睡眠障碍和精神病病人)和基础研究(一般人群)[10]。因其简便易行,且信效度较高,所以是国内外评价患者或者研究对象主观睡眠质量的常用量表。该量表由18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18个自评条目可以分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7个维度。每个项目按0~3分记分,各部分得分总和即为PSQI总分(0~21分)。按照中国常模标准,界定睡眠质量是否有问题的临界值为7分。
1.3统计学分析问卷数据统一录入EpiData3.1软件,并导出Excel2007形成最终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x珋±s)进行统计描述,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M(P25,P75)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若两组以上比较有差异,则采用Mann-whitheyU检验,并用Bonferroniit对P值进行校正;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共调查医学院校专职教师449名,平均年龄(38.33±8.26)岁,其余具体情况见表1。
2.2医学院校专职教师职业紧张状况
2.2.1职业紧张总体情况此次调查的449名医学院校专职教师中,低度职业紧张者106人,占比23.60%,中度职业紧张者186人,占比41.40%,高度职业紧张者157人,占比35.00%。
2.2.2不同人口学特征组医学院校专职教师职业紧张情况的比较由表2可知,不同性别、年龄及职称组的医学院校专职教师职业紧张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婚姻状况的医学院校专职教师职业紧张各维度,除工作压力频度外,其余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月收入的教师只在组织支持缺乏频度的得分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余各维度的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职业紧张程度在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月收入和职称组间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组间均衡性较好,见表3。
2.3医学院校专职教师睡眠质量状况
2.3.1睡眠质量总体情况本次调查的449名医学院校专职教师中PSQI总分为(5.93±2.93)分,其中有睡眠问题者117人,占比26.06%。
2.3.2不同人口学特征组医学院校专职教师睡眠质量情况的比较由表4可知,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职称组医学院校专职教师睡眠质量问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月收入组医学院校专职教师睡眠质量问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收入较高者睡眠质量问题的发生率较高。
2.4医学院校专职教师职业紧张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
2.4.1不同职业紧张组医学院校专职教师睡眠质量得分的比较由表5可知,不同职业紧张组教师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SQI总分以及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4个维度的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2医学院校专职教师职业紧张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以有无睡眠质量问题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时有意义的月收入和职业紧张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NagelkerkeR2为0.196,Hosmer-Lemeshow为0.489,均大于0.05,认为模型对数据拟合度较好。以预测概率0.500为界点,预测总符合率为75.50%。由表6可知,月收入(OR=1.633,95%CI:1.017~2.624)和职业紧张(OR=5.855,95%CI:2.235~15.340;OR=15.816,95%CI:6.096~41.029)均与睡眠质量呈正性关联。
3讨论
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对劳动者的影响逐渐突显,而职业紧张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已经引起了职业卫生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职业紧张已被列为职业人群劳动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不断影响着劳动者的身心健康,而且是影响职业人群职业生命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是一个需要关注的职业卫生问题[11]。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新疆医学院校专职教师的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医学院校专职教师的职业紧张程度较高、中、高度职业紧张者占76.40%,其中已婚组比未婚组教师在工作紧张强度和频度、工作压力强度和组织支持缺乏频度上的得分高,分析原因认为主要可能与已婚者往往需要面对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所以较未婚者所感知到的压力更大有关[12]。对医学院校专职教师睡眠质量状况分析发现,此次医学院校专职教师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26.06%,此结果高于刘贤臣等报道的正常成人的睡眠问题的发生率13.18%,略低于孙璇等[13]对护理人员睡眠问题调查的发生率30%,说明医学院校专职教师的睡眠质量较差。其中月收入较高者睡眠质量较差,这与前期课题组研究结果一致[14],分析原因主要可能是由于月收入高者,身上往往承担着较重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因而易影响其睡眠。在进行医学院校专职教师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时,结果也显示月收入对于医学院校教师的睡眠质量是一个危险因素。而另一个影响医学院校专职教师睡眠质量的重要危险因素就是职业紧张程度,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都显示,随着职业紧张程度的升高,教师发生睡眠问题的风险明显升高,这与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一致[10,15-16]。分析原因可能也与目前是新冠肺炎暴发的特殊时期,对于医学院校教师来说,可能要比其他院校教师承受着更大的教学、科研以及其他方面的压力,导致教师职业紧张程度上升有关。而职业紧张作为一种慢性应激,长期存在会导致机体出现生物节律紊乱,从而影响机体睡眠。基于前期研究结果,后期考虑通过定期监测其睡眠质量状况和一些相关疾病发生情况,对于已经出现睡眠问题的教师进行身心健康状况评估后,及时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比如通过改善其工作环境,建议其定期进行运动和休闲娱乐等来切实降低其职业紧张程度,看是否可以有效提高其睡眠质量,从而达到保障和促进其身心健康的目的。
本研究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不足。因为本研究是一个横断面调查,因此不能说明因果关系。此外,由于样本量和地域的限制,只选取了一所医学院校的专职教师,代表性不高,可能无法完全体现医学院校教师的职业紧张和睡眠质量状况,今后考虑进一步的扩大样本量,并扩展地域和职业,运用队列研究等较高等级的研究,并纳入更多的项目进行研究,以期阐明职业人群职业紧张、睡眠质量与某些疾病发生之间的中介效应和因果关系。——论文作者:高晓燕,苏比努尔·西日艾力,刘继文
相关期刊推荐:《实用预防医学杂志》创刊于1994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南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医学专业性综合学术期刊。报道内容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设有栏目有:论著、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监测、妇幼保健、调查分析、实验研究、卫生管理、毒理研究、检验技术、方法学的介绍、实验动物、健康教育、国外医学动态、医学继续教育、综述、病例报告等栏目。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yix/19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