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医学论文》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

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21-04-21 08:19

  【摘要】目的观察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平衡功能,促进下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自行研制的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治疗。于治疗前(M0)、治疗1个月(M1),治疗3个月(M3)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在M0、M1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M3),实验组BBS评分(39.43±2.46)分、下肢FMA评分(31.62±2.96)分、MBI评分(76.10±5.92)分,对照组BBS评分(38.10±1.18)分、下肢FMA评分(28.62±3.61)分、MBI评分(72.67±4.91)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平衡功能,强化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

  【关键词】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

  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致残率较高,50%~70%患者遗留运动、感觉、认知等功能障碍,影响患者回归社会、工作和家庭[1]。研究表明,在各类功能障碍中,平衡功能障碍居于首位,严重影响患者功能恢复,甚至引起跌倒风险[2]。改善平衡功能,是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患者能够站立与行走的先决条件[3]。联勤保障部队大连康复疗养中心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共同研发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用于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本研究拟通过该装置,探讨其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提高下肢运动功能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在联勤保障部队大连康复疗养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出血、脑梗死诊断标准[4],同时有影像学资料;年龄<70岁;为脑卒中初次发病,或者既往虽有发作,但无功能障碍;可维持站位30min或支撑下维持站位30min。排除标准: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出现病情恶化;合并较严重的心、肺、肝、肾等疾病,或有较严重出血倾向等;存在明显认知障碍。共入选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21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相关知识推荐:物理康复治疗论文发表期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中医理疗、高压氧、药物等。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同时给予自行研发的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进行平衡功能训练。训练时,患者站立于活动踏板上,采用立姿训练,头颈胸腰及双下肢直立,双臂自然下垂。静态平衡训练时,患侧紧贴装置机械臂档板,嘱患者尽可能调整身体直立;自动态平衡训练时,机械臂后移,患者根据声音及动画指示,向支持臂倾倒靠于档板上,嘱患者尽可能调整身体直立;他动态平衡训练,破坏臂运行将患者推倒靠于机械臂上,而后患者重复完成自动态平衡训练程序。装置可根据患者平衡状态,启动机械臂给予自适应辅助支持,协助完成直立。平衡训练20min/次,2次/d,共治疗3个月。

  1.3评定标准于治疗前(M0)、治疗1个月(M1)、治疗3个月(M3)分别进行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balancescale,BBS),14项内容,总分56分。下肢运动功能采用简化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assessment,FMA),共17项,满分34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Barthelindex,MBI),满分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平衡功能评分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平衡功能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BBS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BB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可以更有效改善平衡功能。见表2。

  2.2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情况比较在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下肢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下肢FMA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下肢FM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较对照组下肢功能明显改善。见表3。

  2.3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情况比较在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MBI评分虽较对照组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MB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较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改善。见表4。

  3讨论

  平衡功能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3]。人体维持平衡需要感觉输入、大脑整合、神经支配、肌肉控制等协调配合,脑卒中后,患者运动感觉通路受损,即引起平衡功能障碍[3]。现有平衡训练方法存在诸多缺点:由治疗师与患者一对一进行训练,效率低下;训练方式单一,训练较为枯燥;缺乏不同阶段平衡功能障碍的针对性训练方法[5]。

  联勤保障部队大连康复疗养中心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将工业概念“自适应”引入康复医学,已完成自适应牵伸康复装置的研究[6]。此次将自适应与平衡康复训练相结合,提出自适应平衡训练,研制了新型平衡康复训练装置。工业中的自适应,原指系统能够根据外部环境变化,通过智能反馈,调节自身特性,进而使系统能按照最优状态进行工作[7]。本研究所提出的自适应平衡训练,是指根据检测评价,系统根据所获得的患者平衡状态指标,自动动态调整提供合适辅助支持,随状态变化调节康复训练难度,获得最佳康复效果。

  本研究发现,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在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有效。其机制可能为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可根据检测评价,获得的患者平衡状态,自动动态调整,提供合适辅助支持,获得最佳康复效果;设计了多种训练模式,如静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模式进行训练[8];患者在同一状态下,可按静态-自动态-他动态逐渐进行练习,也可根据功能障碍,选择相应训练模式进行强化训练,实现闭链康复训练,利于功能及心理的恢复[9];通过多种设计,使难度可变调整,如踏板变成灵活或稳定界面,踏板阻力调整,倾斜位远近影响训练难度,患者通过调整双肢距离、睁闭眼等调整训练难度,实现难度可变调整,循序渐进训练[10];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设立声音动画提示、摄像及激光定位装置,有利于患者对要求理解判断,准确完成训练,增强训练效果及趣味性[11]。

  综上所述,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平衡功能,提高了训练效率及训练强度,节省人工训练成本,增强了患者的主动积极参与,增加了训练趣味性,有效改善功能,有利于患者重返工作及家庭。——论文作者:崔向红唐迪田伟胡大维邓璐王冬李月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yix/19655.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