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揿针作为一种新型的皮内针,是浅刺法的一种,通过浅刺而久留针的方式来尽量减少针刺时的疼痛,延长针刺效应的时间,以提高疗效。揿针临床应用范围广,在五官科应用最为广泛。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揿针在五官科的临床研究进展。
关键词:揿针;眼科;耳鼻咽喉科
一、揿针在眼科的应用
眼科临床目前已广泛应用了揿针埋针治疗法,其中干眼症的治疗最常见。马宏杰等[1]将8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仅使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配合局部揿针治疗。结果显示在治疗后及随访期,两组患者主观症状评分、泪液分泌量(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值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有效率高达9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武静等[2]的研究也发现类似结果,他们将4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揿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其中揿针组单独进行眼周局部穴位(攒竹、太阳、四白)埋针治疗,对照组进行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两组均治疗2w。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主观症状评分、非接触首发泪破裂时间及非接触平均泪膜破裂时间、分析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治疗后均比治疗前好转(P<0.05),且揿针组Schirmer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揿针埋针治疗有助于增加泪液分泌量,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对角膜的病理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可改善患者眼干涩、有异物感等不适症状,提高视觉质量。
二、揿针在耳鼻喉科的应用
1.揿针在耳病中的应用
近年来,揿针对耳病的治疗相关研究报道较少,但疗效是值得肯定的。有研究显示,揿针对神经性耳鸣有治疗作用,李英豪等[3]将68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电针结合耳穴揿针埋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1.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电针联合耳穴揿针埋针在治疗耳鸣方面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
2.揿针在鼻病中的应用
近年来,揿针在治疗相关鼻病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临床研究发现,揿针对过敏性鼻炎患者有明显治疗作用,揿针患者的迎香(双)、肺俞(左)、孔最(右),加上耳穴肺(左耳)、外鼻(双耳),治疗1个疗程(1w)后复诊,患者鼻塞、鼻痒等症状缓解;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自述症状消失而告痊愈。郝洋等[4]选取揿针埋于神庭、印堂、大椎、双合谷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2w后患者喷嚏、鼻塞、流鼻涕、头痛等过敏症状明显缓解。岳延荣[5]运用揿针配合超激光治疗对33例变应性鼻炎进行观察,发现患者经治疗后,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8.8%,且治疗后鼻部总体症状和伴随症状评分显著升高(P<0.05)。研究认为,由于鼻腔黏膜主要是由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的分支所支配,揿针和超激光通过刺激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分支而使其自行调节到平衡状态,抑制促炎因子的分泌,起到降低腺体分泌和减轻血管扩张的功效。张福蓉等[6]将75例儿童持续性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采用揿针配合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B组采用单纯揿针治疗,C组采用无针芯假针配合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结果显示,三组均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儿童持续性过敏性鼻炎,A组总有效率为92.3%,B组为90.0%,C组为71.4%,且A组在症状量化积分、生活质量改善方面优于C组(P<0.05)。因此,不难看出揿针配合其他疗法(药物、针灸及激光治疗等)可以有效治疗相关鼻病。
3.揿针在咽喉病中的应用
目前,揿针在咽喉病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改善因疾病导致的声音嘶哑和吞咽问题上。如谢慧教授发现,临床中治疗声带小结、息肉时,如果中药疗效较慢或患者全身症状不明显者往往配合使用揿针治疗,疗效较单纯使用中药更好[7]。此外,揿针还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孙丹等[8]将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对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患者另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辅以揿针埋针治疗。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且改善效果对照组优于观察组,表明揿针埋针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并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关知识推荐:哪些期刊发表中医针灸类论文
三、结语
近年来,揿针治疗病种逐步扩大,涉及内科、骨科、五官科的多种疾病。其中,五官科疾病多集中在干眼症、过敏性鼻炎及咽喉疾病等方面的治疗上。目前对揿针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多数文献集中在揿针的疗效观察而未涉及相关机制方面的研究。——论文作者:赵娜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yix/19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