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彩超检查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8年6月—2020年6月五四一总医院确诊的8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心脏彩超及心电图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心脏结构改变的检出率。结果心脏彩超对左室肥厚、左房扩大、左室扩大的检出率为78.82%,45.88%,37.65%,均高于心电图检查的48.24%,24.71%,18.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结构的异常变化更为敏感,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心脏彩超心电图
动脉压升高是高血压的典型特征,可通过血压的变化来影响人体血流动力学,引发肾脏、血管、心脏等多器官损伤,其中以心脏病最为多见[1]。高血压性心脏病早期一般不伴有明显的自主症状,随着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进展,失代偿期才逐渐出现心力衰竭并进行性加重,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概率急剧升高,所以临床及早诊断并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心电图(ECG)可通过心电描记器连续描记功能,引出体表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图形,其结合X线下见心影增大是既往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最为常用的检查方法,但对早期病变的准确率不理想。随着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心脏彩超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可直观地对心脏及其大血管的结构、功能状态进行观察,逐渐成为首选检查手段[2]。本研究以心电图作为对比,进一步探讨了心脏彩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8年6月—2020年6月五四一总医院确诊的8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43例;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61.27±5.85)岁;高血压病程3~17年,平均(6.13±1.42)年;高血压Ⅰ级39例,Ⅱ级36例,Ⅲ级10例。本组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标准[3];排除合并恶性肿瘤,合并其他心肌疾病,已发生心律失常和(或)心力衰竭,精神及意识异常,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等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心脏彩超及心电图检查结果。
1.2方法
1.2.1心脏彩超检查采用飞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设置探头频率为3.5MHz。患者检查前均取下颈部物品,仰卧于检查床上,常规消毒、涂抹耦合剂后以肺部和心脏部位为中心进行扫查,重点探查左室长轴、心室短轴和心尖腔切面,以及心室壁瘤形成、心室壁运动情况。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辅助测量不同节段室壁收缩期增厚率、运动幅度,分析心肌舒缩功能并计算射血分数。
1.2.2心电图仪器为迈瑞Mindray12通道心电图机,患者取仰卧位,酒精擦拭相应部位后粘贴电极,于静息状态下进行数据采集。
1.3观察指标
以两种检查方法均能检测到的心脏结构改变作为观察指标。心脏超声:左室肥厚为舒张末期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均>12.5mm,左室扩大则为其舒张末期内径≥55mm(男)、50mm(女);而舒张末期左房内径超过40mm则为左房扩大[4]。心电图表现根据《临床心电图学》(第五版)中的相应标准进行判断[5]。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期刊推荐:《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是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中国医科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重点介绍:各种影像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适应症的选择、各种疾病的影像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报道各种影像诊断技术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交流和推广医学影像技术在诊断、治疗、科研方面的新成果、新经验,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
2结果
本组85例患者中经心脏彩超检出左室肥厚67例、左房扩大39例、左室扩大32例,心电图检出左室肥厚41例、左房扩大21例、左室扩大16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心脏提供全身各器官的血供,高血压患者因体循环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使心脏做功增多、压力增大,加重收缩期左心室后负荷,长期超负荷状态可使心肌细胞在缺氧状态下增生,致左心室扩大增厚;而随其收缩及舒张功能逐步下降进入失代偿期,出现不可逆的器质性病变直至心力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6]。故早诊断、早治疗是阻止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关键。心电图是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常用技术,具有无创、便捷、安全、价格低廉等优点。其原理为心脏在泵血过程中可由心肌细胞发出的电冲动引起机械收缩,传到体表后经心电扫描仪以波形反映心脏的电位变化。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心室肥大时,其增粗的心肌纤维使心室的除极面和心电向量增大,反映在心电图上就是QRS波电压增高;而早期患者心室壁增厚不明显,使得QRS波改变不显著,加之还存在左右心室均肥厚时电位抵消的现象,致使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有较高的漏诊和误诊率[7]。超声检查的原理是以高频声波通过涂在皮肤表面的凝胶进入人体,将传感器收集的回波实时捕捉创建成图像,以反映人体内部的器官结构和血流情况。心脏彩超可通过体外探查获取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情况,且成像清晰、经济、操作便捷,是目前检查心脏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技术。有研究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获取血液流变信号,通过将血流信号叠加获取患者心脏及周围器官断面成像,从断面成像中真实反映血管分布情况及管腔大小、管壁是否增厚、心脏搏动等信息,血流信号叠加而成的断面成像与心脏真实解剖结构较为接近[8]。本研究结果显示,心脏彩超在左室肥厚、左房扩大、左室扩大的检出率方面均显著高于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脏彩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分析原因可能与心脏超声的成像原理有关,心脏彩超主要通过动态影像观测患者心室结构、心脏搏动情况、心脏形态以及血液流动特征,通过探查心脏和外周血管,了解患者室壁病变情况,显示器上可清晰显示血管特征以及心脏解剖结构,能为心脏生理功能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朱雯[9]等研究发现,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心室扩大、增厚等方面优势较心电图更为明显。本研究所用的飞利浦IE33心脏彩超仪采用了特有的压电晶体纯净波(Purewave)探头技术,与以往常用的探头技术比较,其转换电-机械能量效率提高了85%左右,且配置的S5-1探头可减少检查过程中转换探头的繁琐,即使成像困难的患者也能保证较高的影像信息敏感性。本次研究为了有效对比心脏彩超和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效果,仅设置两种检查方法均能检测到的心脏结构改变作为观察指标,而多数研究认为心脏彩超在显示动脉扩张、弹性减退及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A)比值方面更有心电图无法企及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了诊断效能[10]。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心脏彩超诊断,对其心脏结构的异常变化比心电图更为敏感,有利于及早确诊并得到及时的干预,临床价值显著。——论文作者:杜金凯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yix/20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