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力体制改革持续深化,输配电价形成机制逐步完善的形势下,有效资产的建设和管理将成为电网公司经营管理的重心。接下来小编简单介绍一篇优秀电力论文。
摘要:电力工程项目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对电力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产生重大影响,项目内部控制历来是电网公司内控建设的重要内容,以风险导向对项目内部控制开展评价,甄别内部控制缺陷,有助于提高评价效率,防范投资风险,促进内控体系的持续完善。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导向;内部控制评价
工程项目正是形成输配电资产的核心渠道,加强电力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建设,提升投资效率是电网公司今后的重要任务,通过构建风险导向的项目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有利于持续完善项目内部控制,防范项目投资风险。
一、项目内部控制评价主要功能
内部控制评价是对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开展评价,促使内部控制能够发挥预期效果,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保障资产安全性和财务信息可靠性。项目内部控制评价主要有两大功能。
1.满足项目利益相关方的监管及信息需要项目建设涉及众多利益关联方,企业所有者、政府部门、投资者、客户等基于不同目的需要知悉项目运营管理情况。电力工程特别是输变电工程因其更广的地域跨度,更多的受益群体、更大的投资额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有助于树立更加透明、高效的社会责任形象,使利益相关方能对项目建设开展有效的监管。
2.促进项目内部控制持续完善,防范项目投资风险风险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控制不当将会对项目建设及后期营运造成无可替代的损失,组织开展项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评价,及时发现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的控制缺陷,促使公司决策部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防范项目风险。
二、项目内部控制评价现状分析
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涉及面广,使评价工作显得更为复杂,我国内部控制评价的历程较短,尚存在较多不成熟的地方。
1.评价目的不明确,针对性不强由于对内部控制评价认识不够深入,评价工作自发性较差,评价内容具有较大局限性。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评价更多局限于项目管理流程、资金控制等具体业务层面,对项目的战略规划适应性、控制环境等评价显得不够全面。
2.评价主体不规范,评价工作不够全面客观企业在实施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时,存在由内控建设部门同时组织开展评价的情况,如很多企业将内部控制的建设和评价职责一并赋予财务部门。从性质上讲内控建设部门所作的是一种自我检查与完善工作,而内控自我评价则是第三方的评估与监督,两者是一对不相容职能,两项职能并行致使评价主体不具良好的独立性,评价效果不理想。
3.评价方法和手段有限,影响评价效果在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时,不能很好地结合评价对象采取相应的评价方法,普遍运用访谈和调查问卷等定性评价方式,对穿行测试、分析比较等实证方式运用较少,无法对内部控制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测试,评价过程容易反复,影响评价效果。我国于2010年才发布了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尚处于探索积累期,评价效果受限于多重因素。
4.委托代理关系不完善导致内部控制主体关系不清晰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基础上的委托代理关系,内部控制评价则是委托人对代理人的内部控制建设进行监督的有效途径,而国有企业公共产权属性使委托代理关系不健全,导致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缺乏内生动力,约束力不强。
5.内部控制建设是动态发展的,固守相关标准开展评价导致偏差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战略规划既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又要根据内外部形势发展变化进行调整完善,内部控制评价的目的、标准和重点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否则将无法适应企业发展需要。6.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友好致使评价工作受阻控制环境不仅是内部控制建设的基本要素,也是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要求,没有良好的控制环境无法取得理想的评价效果。
三、基于风险导向的项目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风险与收益是相伴而生的,工程项目既能为企业带来长远的收益,同时也蕴含更大的风险。2004年COSO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已将内部控制包括于企业的风险管理当中。以风险为导向开展电网企业工程项目内控评价,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等方面通过识别与项目建设相关的风险因素,确立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地对这些风险因素实施了控制开展评估,促使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1.评价主体保持高度独立性内控评价是一种评价和监督机制,评价部门应具有较好的独立性,在公司法人治理相对完善的企业,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最适宜组织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在国有资本为主体的供电企业,则可以由公司决策层授权内部审计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可以发挥较好的监督制约作用。
2.评价内容应覆盖项目全过程工程项目建设环节多,主要包括项目前期、建设期、和竣工验收等三大环节,每一个环节又包含许多业务内容,企业应按照内部控制五要素对项目全过程管理开展评价。
3.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工程项目内控评价具有多重目标,在具体指标的设计方面应满足这些目标要求,兼顾全面性和重要性原则。在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时以风险导向为出发点,明确风险目标,确立相应的评价策略。
(1)项目的战略控制评价。风险目标主要包括为项目是否符合公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否符合当地社会环境保护要求。通过调阅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书、地方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环境规划,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分析比较,查看是否存在重大的偏差,针对重大偏差形成冲突率等指标。分析项目投资回报、社会及行业的融资水平,对比投资收益率、预期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深度分析项目的财力影响水平。
(2)项目的控制环境评价。风险目标主要包括项目组织机构的完整性、审批程序的合理性。通过检查项目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包括是否配置了相应的项目决策和实施部门,各部门的职责是否明确,项目人员的岗位分工、专业胜任能力,对项目组织的完整性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度作出评价,评价项目建设的决策程序是否完整。
(3)项目建设控制评价。项目建设是整个项目管理的主体内容,项目的实质性工作均集中体现在建设期,针对该阶段的内部控制评价风险目标是项目是否按标准进行建设,工程质量得到监督。具体检查施工、监理、物资采购等业务环节是否履行了严格的招投标程序,工程承揽主体是否符合资质要求,工程量的变动是否履行相应审批程序,监理是否形同虚设、资金结算是否正确及时等。需要对这些项目实施工序进行相应的测试,检查相应的内部控制是否完整并得到较好的执行,分析梳理存在的缺陷,并作出相应的评价。
(4)项目决算控制评价。项目决算环节是整个项目的建设费用、建设成果和财务情况的综合反映,风险目标主要是项目是否达到了建设目标。具体检查项目是否经过了验收,验收程序是否合理,工程造价是否进行了审计,概预算的执行、调整及审批情况,竣工决算报告是否履行审批程序。项目决算阶段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发现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弥补措施,通过对相关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规避上述风险进行评价,对该环节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意见。
4.评价方法的应用在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时,应根据不同业务环节、不同控制内容采取相应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对于控制环境以及程序性的控制内容适宜采用关键人员访谈及调查问卷等评价方法,采用德菲尔法可以获得更可靠的专家意见;对于工程建设环节宜采用抽样法、穿行测试法通过实地查验法则可以对实际数据进行校验;对于投资成本、现金流量等财务指标宜采用比较分析法。而相关评价方法的综合使用则可以使评价结论更加可靠。
四、结论
内部控制评价是提升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动态的、发展的过程,需要根据社会经济、企业发展阶段以及相关业务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内部控制的本质是风险控制,鉴于工程项目对企业的重要影响,因此以风险为导向对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开展评价,可以强化电网公司风险管控,提升成本效益,保障企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文胜泽.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2):156-160.
[2]胡燕,晓芳.论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的构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6):92-95.
阅读期刊:《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培育科技人才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宗旨,主要报道有关火力发电、供电及管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国内外电力科技发展动态。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dzi/12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