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科技伦理观角度论证纳米技术带来的 4 个主要方面负影响,包括纳米材料毒性问题、纳米技术引发的利益和风险分化问题、纳米武器问题和纳米技术生命伦理问题,继而论证科技与伦理是互为影响、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以及利用科技伦理来约束纳米技术 “向善”发展的必要性。最后,提出针对纳米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纳米技术伦理; 科技与伦理; 治理对策; 公民参与
1 纳米伦理关注的问题
对于纳米技术的普遍定义是精确的在原子层面上对物质有目的的操纵。纳米技术大类分为,纳米新型材料、纳米器件和纳米系统,多以民用、军用和安全应用为目的。究其技术的本身,纳米技术的挑战、潜力和影响是可以预见的,具有正负作用。纳米伦理关注的主要问题如下。
1. 1 纳米材料毒性问题
纳米材料应用大到电子业、运输业、生化武器制造等,小到纳米食品、高性能轮胎的制备、衣服的染色和除皱,化妆品的制备等等,但是目前为止,纳米材料的安全性在世界范围内仍是争议,尚未定论[1]。纳米技术有着与其常规尺寸物质不同的毒性,纳米颗粒结构微小,通过吸收或摄入轻易可以进入到有机体中,穿透细胞膜进去到细胞中,引起类似环境超微颗粒所致的严重反应。在同一物质下,纳米颗粒与微米颗粒相比较,纳米颗粒更容易导致炎症或肿瘤性等毒性的发生。Das 等[2]认为纳米粒子对玉米、番茄、稻米和其他粮食作物的影响在人类知识存在着巨大的空白。一些植物能够吸收并积累纳米粒子,但尚不清楚是否对植物或食用这些植物的动物构成影响。现在的研究仍在初期阶段。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认为 “从事纳米领域的科学家还未搞清楚,比如纳米技术在微观体系展现的性质,能否继续在宏观体系保持不变”。
从上述来看,纳米材料毒性问题集中在是否安全这个关键点上,从科技伦理观来说一项科技的安全性是一个首要考虑的问题。基本的安全都无法保证,就无法有好的生活,也不可能有自由和公正[3]。纳米颗粒通过皮肤接触、呼吸系统、食用和注射以及在生产、使用、运输、处理等过程中向人体进行释放,研究人员和工厂的工人最易受到健康的威胁。因此,纳米伦理最经常讨论的问题就是 “安全、健康、生态”,强调科研机构有义务提供给公众知情权和决策权,消除公众对纳米技术对环境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担心,同时,在技术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坚持 “以人为本”,保障相关从事人员的健康安全。
1. 2 纳米分化: 纳米技术的风险与利益分配问题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纳米技术的风险与利益的如何公平有效的分配是纳米伦理所要思考的。Nissen [4]提出,公平是纳米技术伦理近几年讨论的核心问题,如知识权利与研究经费的分配、南北经济的分化、知识基础和政治权利的强度,这些问题都是导致谁将受到潜在的风险和利益。在经济方面,发达国家对于纳米技术投入了大量的科研力量。以美国为例,在 2003 年通过的 “纳技术研究和发展法案”意在引导下一场工业革命,欧盟、日本、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加入到纳米研究大军中。根据 Milanovic 等[5]研究,纳米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经济指标,在纳米技术的开发中,各个国家地位有领导者、挑战者、栖息者和跟随者,以美国、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是领导者和挑战者,一些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实力逐渐落后的欧洲国家是栖息者和跟随者,且差距越来越大。这种 “纳米分化”对本就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一些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力和资金处理纳米技术带来的风险,但因纳米在医疗、能源上带来的巨大利益是其极力追求的,因此往往对纳米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视而不见,且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代际的[3]。从 2003 年起,纳米专利获得权包含了 800 项,这个数量每年集聚增加,大公司已经垄断了纳米尺度涵盖的有关专利。以 NEC 和 IBM 拥有的碳纳米管专利为例,如果其他公司想要开展制造或销售碳纳米管,就要像大公司支付专利授权费。再者,基于纳米技术的研发产物,如 DNA 检测芯片、预防和控制癌症的治疗设备、纳米机器人等,特点是技术含量高且价格高昂,并不是所有人可以消费得起。一些发达国家、科研团体、大型公司、富裕阶层可以通过纳米技术获得更多的利益,享受到更多的科技带来的福利; 而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小企业和低收入群体由于自身经济水平、科研水平、知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难以发展和获得纳米技术带来的利益。Conti 等[6]认为与纳米技术的毒理学相比,公众更在乎的是对于风险和利益在不同且不平等的社会中是如何被分配的,包括管理分配的组织、机构和分配的过程。
1. 3 纳米技术在武器制造上的应用
纳米武器,即武器系统超细微化的集成。利用纳米技术,使车载的武器作战系统达到单兵即可携带,安全性和隐蔽性更优越; 使武器高智能化,武器系统获得信息速度、侦查监视精度大为提高; 使武器成本和开发时间缩短。在未来的战场上,纳米武器因其特有属性,破坏力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范畴内。并非所有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都有着同样的效果,化学、生物和核武器在伦理范畴内属于同一类,它们对人类的攻击是随机的,没有具体目标的。其次,与武器相关的就是战争,这是一个复杂的伦理问题。Kovac [7]从科学、战争和道德三者关系来看,目前急需针对科学家和工程师与战争相关的职业伦理道德准则的研究,因为在现代战争必定会导致滥杀无辜,在一定程度上,工程师或科学家有助于推动军工工业的科技进步,但反过来如果是非正义战争的追求者,也许他们就变成了帮凶。总之,武器对人类和环境会有巨大破坏能力,从而衍生出许多伦理道德问题,只有武器的应用使大多数人受益且减少对他人的环境的损害,才是遵循伦理道德的。所以针对纳米武器的伦理研究,就适应人类文明发展的要求,如何处理武器发展与人类和平、武器发展与保护自然生然等内容,在伦理学方面仍需要不断充实研究。
1. 4 纳米技术引发的生命伦理问题
首先,利用纳米技术可以在微小尺度上实现重新排列遗传密码,人类可以通过纳米基因芯片查出自己遗传密码中的遗传性疾病和缺陷,通过纳米技术得以修改,甚至还可以加入优良基因来强化自身。父母通过遗传设计与性状的人工选择,减少遗传的多样性,可以改造孩子性别、性格,从而创造出更优秀的孩子。但是这种技术如果滥用,例如利用纳米技术鉴定胎儿性别,会导致男女性别比例失调以及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此外,孩子在没有出生前就被强制改造,丧失了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利,有条件的父母创造更优秀的孩子,将会进一步引发社会的不平等。Mackellar 等[8]首先认为优生是一项残酷的选择,儿童不应该被视为父母设计改造的对象,而是应该受到无条件的欢迎,父母的态度对代际关系尤为重要。人类这种做法是一种傲慢的行为,“扮演了上帝的角色”来改造人类,但基因遗传始终有其局限性,具有一定的风险。最后,优生技术使得对残疾和歧视的对象范围扩大,并且对于是否使用优生技术改变后代,无形中也给了父母一定的选择压力。
其次是关于克隆人一直是饱受争议的技术。纳米技术可以实现复制人,即复制人体的每一个细胞。 Baylis [9]从总体上认为克隆技术是利大于弊的,从物种生存策略角度认为,如果污染和人口过剩使环境恶化,地球受到威胁,克隆人可以适应不断恶化的居住环境而存活,它将有可能在一代又一代增强的物种中增加生存概率。Cohen [10]则认为,克隆技术 “违背了平等的原则”,它使得人类成为一个可以选择优生的种类,如果允许克隆胚胎销售的话是 “违背了人的尊严”,因为基于平等的道德和尊重,不能把人视为有价值的商品,当作收购对象在市场上交易。同时,生殖性克隆会导致无性繁殖,许多人会变得不能嫁娶,彻底把家庭伦理搞乱。另外,从法律层面来看,克隆人冲击了宪法的价值,宪法的核心是对人的生命和尊严的保障,克隆人使得 “人” 的概念重新建构。生殖性克隆将克隆人作为可用于拆卸为备用的 “零部件”,被制造的目的仅仅用于医疗,大批量的生产势必导致集权主义的大门,对传统的社会结构和秩序造成冲击[11]。
最后,纳米技术在医疗方面的作用,它能使得人类增强。如日本东京大学的 2015 年研究成果宣称他们研发的纳米胶囊,易聚集在癌组织周围,照射安全的热中子射线后,会产生伽马射线,从而杀死癌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组织。基于纳米技术的人类增强使得人类在疾病面前得到寿命的延续,Oskvig [12]认为通过技术为人类增强的仅是物理方面,它可以使人的身体更为强壮,头脑更加聪慧,但人类之所以从较低的动物身上分离出来是因为人类是理性的,人类都追求幸福的生活,但智力活动只是生活的重要一段,还包括家庭、友谊、物质财产等非智力产品。如果人类生命被延长,人们可以能丧失奋斗的动力,精神上会空虚、失落,进而生命的价值也会遭到质疑。Allhoff 等[13]提出了疑问,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有效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更长的生命、安宁的社会,强健的身体和头脑,但这些东西是否会转化为更幸福的生活? 从对社会影响的角度看,人类增强影响了社会机构和系统包括经济、通信、养老金、安全等部门的规则和运行方式。老人不会陷入疾病和生产力递减的困境,要从根本上调整退休计划,对于年轻求职者也造成负面影响。另外,耿文倩等[14]从医学伦理的角度来看,纳米技术在应用于医疗时,如何保障患者的隐私、临床实验中的知情权问题和研究者对纳米技术临床试验风险问题都需要更多的伦理思考。
2 科技伦理: 没有约束的纳米技术是危险的
纳米技术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长足的进步以及巨大的经济效益。以美国为例,据美国纳米创新计划预测,在 2015 年至未来 10 年后,纳米材料和加工的年产值将达到 3 400 亿元。各国政府、科技人员、企业界都对纳米技术投入了极度的关注和资金。纳米技术战略已经上升为各国的重要科技战略之一,我国国务院 2016 年 8 月颁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 简称 《规划》) 中,将以纳米技术为核心的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列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包括攻克 14 纳米高等制造装备及零部件、突破 28 纳米浸没式光刻机及核心部件、研发 14 纳米逻辑与存储芯片成套工艺及相应系统封测技术等整体创新能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同时, 《规划》中还将纳米技术列为实现重大科学突破、抢占世界科学发展制高点的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从 《规划》中可见,从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科技创新进入从追随到追随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时代,由此从制度层面我国对纳米技术给予了高度重视与支持,其技术带来的强大的可持续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对我国带动生产力发展、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培养新经济增长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占国际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等方面都起到重要贡献作用。然而另一方面,纳米技术也有其风险性和局限性,其矛盾的实质也是科技发展与伦理之间的冲突,是伦理阻碍了科技的发展,还是科技触及了伦理的 “高压线”? 我们应回归科技与伦理的本质关系去解决其矛盾冲突。
2. 1 浅析科技与伦理的关系
今中外对科技与伦理的关系总结为 4 种观点: 首先是技术与伦理等同论,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发明本身等同于道德,违反科学就是违反道德; 其次是科技与伦理相悖论,科技的发展必定会导致道德的沦丧; 第三是科技与伦理无关论,这种观点认为科技与伦理是处于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上,永远不会发生冲突; 最后一种观点是科技与伦理善恶并进论,科技的发展可能会导致道德进步,也会导致道德后退。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技与道德不是绝对统一、毫无关联,而是辩证统一、互为影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一定程度上科技的进步也推动着伦理的进步,它促进了伦理规范的形成,更新了人们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认识,决定了道德前进的基本趋势。同时,伦理道德的进步为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和文化的支持力量,两者的关系是复杂的、曲线的、互相作用推动社会的发展。马克思哲学观认为科技伦理的基本目标是为人类、为祖国服务,“科学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受,有幸致力于科研的人,首先应该拿出自己的知识为人类服务”[15]。
纳米技术伦理问题与对策研究相关论文期刊推荐:《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双月刊)创刊于2003年,是由天津大学和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一级学会会刊,是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领域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纳米技术、微机电系统、精密加工和精密测量方面用中、英文撰写的具有创新性的科学研究论文、研究报告以及重要学术问题的讨论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dzi/15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