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投入—过程—产出—效果”评价模型,分析并辨识影响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因素,遵循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系列原则,建立了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进行有效结合,提出可以对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进行多层次的数学评价模型,引入模糊数学中三角模糊函数能够有效避免个人偏好和判断模糊性的优点确定了各指标权重,从而丰富和拓展了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法
地质调查科技成果是通过地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是具有实用价值的创新性成果。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是为了提高解决资源、环境和地球系统科学等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对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进行后续实验、开发、应用、推广等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产业的活动,以及为服务地质科技成果转化所开展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合作、技术转让、技术投资、技术培训、技术许可等活动[1]。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是地质调查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地质调查主管部门解决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和地球系统科学问题的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地质科技攻坚战或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新突破的一项重要工作。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是指以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评价对象和载体,运用一定的科学技术方法,根据构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预定的评价标准,对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管理效率,以及转化所取得成效和产出效益进 行 综 合 评 判,以 期 进 一 步 提 高 和 改 进 工 作绩效。
目前,地质调查部门在取得科技成果后,对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效果、主管部门行政效能、产出效益、社会响应等关注度还不够高,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管理工作基本上没有开展,缺乏一套对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方法体系,不能准确了解和掌握中国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现状,也不能及时发现和推进解决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地质调查科技成果的转化事业发展。特别是国内外学者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开展了许多有益探索与研究,但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区域、高校、农业等行业方向[2-7],对地质调查方向的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研究比较少见。因此,本文试图基于“投入—过程—产出—效果”评价模型探索构建科学和行之有效的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利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值和绩效评价方法,以期丰富和拓展不同方向类型的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研究,并提高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1 研究对象概况
1.1 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本文选择中国地质调查局所管辖的地质调查项目作为研 究 对 象。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部门统计,在科技项目申报和科技成果方面,201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共有17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得立项;共有13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资助;共获发明专利99项、实用新型专利110项、外观设计专利2 项、软 件 著 作 权 63 项;共 发 表 科 技 论 文2467篇。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2017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通过科技成果转让和技术开发、服务等方式,实施转化项目398项,其中以转让方式实施了22项转化,以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方式实施的转化项目数376项,共有16家单位实施了科技成果转化。
1.2 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问题
通过梳理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各单位对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一是大多数单位对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重视不够,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理解不到位,怕审计出问题,存在畏难和求稳心态;二是受地质调查项目多、任务重、人员少的影响,不少单位更多重视地质调查工作;三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办法(试行)》于2017年底印发,大部分单位没有兑现奖励,激励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调动不够。
2)地质调查科 技 成 果 转 化 体 系 不 健 全。一 是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认定标准、单位净收益确认、成本核算和收入分配等比较复杂,各单位的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与绩效分配制度还有待与成果转化细则进一步衔接和细化;二是缺乏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或企业,制约了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三是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团队力量薄弱,且缺乏内部优势技术资源整合、市场需求对接、市场行情、技术转移、技术经济评价等方面的经验。
3)地质调查科技成果工程化阶段缺乏资金支持。从地质调查科研成果到可转化、可应用的科技成果,通常需要工程化阶段。产品类成果要经过小试、中试、批量试生产等过程,才能转化应用,技术方法类成果通常要开展应用示范,才可推广应用。而地质调查科技成果的进一步试验、应用示范、孵化工作目前普遍 缺 乏 资 金 支 持、缺 少 试 验 基 地、孵 化 平台,使得很多地质调查科研成果验收后未继续开展工程化和产业化推广,影响了地质调查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 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内涵与特征
考虑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的本身特征,笔者认为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是指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组织的行为效率,以及转化所取得的成效和转化所产生效益的综合,是转化过程效率与转化产出结果的综合反映和体现。
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具有多因性和多维性的特征。多因性表现在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优劣并不是由某一个因素决定的,而是受到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在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相对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某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很明显和直接,那么绩效优劣主要取决于这个因素,改善该因素的水平,就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控制该因素就相当于控制了绩效。多维性表现在对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优劣评价需要沿着多个维度或者多个方面去分析与考评,既要考虑转化数量上的产出成果,又要考虑转化质量上的产出成果;既要有定量指标,又要有定性指标。
从理论上分析,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过程评价和转化产出结果评价。转化过程评价主要是对科技成果转化组织管理(资金投入使用效率、组织效率)进行评价,转化产出结果评价主要是对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取得的效益或效果评价。
2.2 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与总体框架
构建一个系统合理的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进行绩效评价的关键。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除了要遵循指标甄选的一般原则外,还要从战略上把握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
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目标和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内涵及特征是构筑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逻辑基点,现有公共绩效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是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对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内涵界定和特征分析的逻辑基础上,以及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内涵、特点,分析和筛选已有公共绩效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从而确定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总体框架。在总体框架下,遵循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等指标甄选原则,筛选出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涉及的各个方面评价指标,构建完成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构建主要参考借鉴公共绩效评价理论方法及模型。通过梳理国内外公共绩效评价理论及模型介绍,结合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实际,笔者认为选 择“投 入—过 程—产 出—效 果” 逻辑框架模型较为适应现阶段的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该评价模型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多用于项目 绩 效 评 价,具 有 现 实 可 行 性。通 过 从“投入—过程—产出—效果”模型入手,结合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现实情况,可逐步构建出“资金投入使用—转化组织管理—转化产出业绩—转化产出效益”的逻辑框架(图1)。
在整个地 质 调 查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绩 效 评 价 过 程中,地质调查科技成果投入要素主要包括人员、设备投入和资金投入及使用情况,是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 的 基 础。地 质 调 查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过 程 要素,主要是对地质调查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行为效能的考评,它是决定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结果的重要过程因素。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结果是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产出要素,它是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直接产出成绩,是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硬性评价指标。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是对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目标的达成程度,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和对社会发展贡献程度的综合考评。
2.3 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根据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内涵与特征,基于“投入—过程—产出—效果”逻辑框架分析,集结专家咨询信息,分析筛选出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转化投入情况—转化管理情况—转化产出情况—转化效益情况”等 四 个方面建立层次递阶结构的绩效评价指标模型,初步选取了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为了保证评价指标的科学、合理性,笔者充分利用行业专家对地质调查工作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及对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的认识和理解,对行业有关专家进行了进一步咨询,最终筛选出了7个评价因子和对应指标层的22个评价指标(表1)。
该套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按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分层次、按内涵,定性定量有机结合,整个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因子层、指标层四个层次。总目标是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即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体系,全面系统地评价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效率和产出效益,为职能部门行政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支撑依据。准 则 层 以 “投入—过程—产出—效果”逻辑框架为基础,分析筛选出了人力投入、财力投入、物力投入、转化管理、转化成果产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7个主要评价因子来描述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指标层则根据不同的评价因子来选取能够反映对应评价因子特性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共计22个具体指标。
2.3.1 反映转化投入情况的指标
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水平是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只有将充足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到地质调查科技研究、技术开发、应用推广等活动中,才能使科技研究成果最终转化成生产力。因此,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是地质调查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应用推广的前提和保障。
1)人力投入。地质调查科技成果在试验、发展和应用过程中都离不开科技人员,科技人员是推动整个地质调查科技研究和成果推广转化的关键因素。人力投入主要包括拥有硕士学历、博士学历的地质调查科研机构科技活动人员比例和地质调查科研机构参与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人员比例 2个指标。
2)财力投入。资金投入是地质调查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障。地质调查科研资金、转化资金、应用资金对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最明显。财力投入指标包括地质调查国家级地质调查科研立项经费、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经费。
3)物力投入。地 质 调 查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物 力 投入是科技活动人员和转化应用人员从事地质调查科技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的物质基础。地质调查科技基础和推广基础是地质调查科技成果形成和转化的保障,物力投入指标包括地质调查科研机构数量、地质调查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数量。
2.3.2 反映转化管理情况的指标
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也是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可以从管理制度、转化进度、转化质量等方面来考虑,因此,选择管理规章健全度和转化时效性对转化管理进行评价。
1)管理制 度 建 设,是 指 科 技 成 果 在 试 验、发 展和应用过程中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完整程度。
2)转化时 效 性,是 指 科 技 成 果 在 试 验、发 展 和应用过程中按照计划目标准时完成的情况,包括地质调查科技成果完成进度和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进度。
2.3.3 反映转化产出情况的指标
地质调查科技成果产出数量和质量水平是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是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外部表现。地质调查科技成果主要有地质调查科技成果鉴定数量、地质调查科技专利授权数量、地质调查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和地质调查科技专著出版数量等。地质调查科技成果鉴定数量能反映出地质调查科技成果的成熟度;地质调查科技专利授权数量能反映出地质调查科学技术发明能力和水平;地质调查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和地质调查科技专著出版量能反映地质调查的重视程度及科学技术研究水平。
2.3.4 反映转化效益情况的指标
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反映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它反映了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
1)经济效益。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经济效益是指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主要衡量指标包括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新发现矿产地数量、促进探矿权出(转)让收益、获取矿产资源储量、获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和促使地质灾害直接减少损失。
2)社会效益。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社会效益是指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对社会所做出或可能做出的贡献,能够促进相关产业及社会经济发展。主要衡量指标包括地质调查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活动从业人员增长率、科技活动从业人员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程度、对生态环境改善的贡献程度。
相关论文推荐:地质工程勘察中钻探技术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地质工程勘察工作为国民经济提供了丰富矿产资源。在整个地质工程的勘察工作中,其工作具有非常高的技术性。其中对勘察质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技术即为钻探技术,因此,针对地质工程勘察中钻探技术方法及应用进行分析,有助于推动我国地质工程勘察工作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gu/15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