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江苏城镇住户和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本文采~ELES模型分析了江苏居民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结果显示,从平均水平看,江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承受物价上涨的能力均较强。但城镇和农村低收入居民承受物价能力较弱,其占城镇和农村人口的比例分别是5%和20%。
关键词:CPI;物价上涨;低收入居民;ELES模型
2009年下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开始了新一轮的上涨,江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2010年1月份的1O1.7迅速上涨至2011年6月份的1O6.9。物价的大幅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为了解居民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本文结合近年来江苏城镇住户和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进行居民承受能力分析。
一、研究方法
通常人们对各类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可分为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所谓基本需求,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水平下,为保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居民对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基本消费量的支付能力。而非基本需求是指在满足所有基本需求后,居民根据收入情况和个人偏好的需求。
要分析居民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必须先估算出居民的基本需求,然后考察居民的剩余收入。很显然,剩余收入越多,居民的承受能力越强。以前我国主要考虑是如何尽快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特别强调满足贫困人口基本食物需求的重要性,而较少考虑非食品消费需求。本文的基本消费需求不仅包括基本食品需求,还包括衣着、住房、交通、医疗及其他社会服务的非食品消费需求。
二、数据选择
本文通过江苏城镇和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分别计算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城镇住户数据为2000—2010年江苏城镇居民按收入等级分组的可支配收入和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与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等八大类消费支出。农村住户数据为2000—2010年江苏农村居民按收入等级分组的人均纯收入和八大类消费支出的数据。
1.基本需求支出大幅上涨。从表1数据看,2000年江苏城镇居民的基本消费需求是2362.4元,2010年上升为4847.4元。11年间,江苏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支出上涨了105.2%。
2.城镇居民基本需求结构变动明显。从结构看,2000年八大类基本需求在城镇居民总基本需求中的占比分别为食品56.8%、衣着6.8%、家庭设备3.2%、医疗保健4.8%、交通通讯4.4%、娱乐教育1O_4%、居住1O.8%、杂项商品2.7%。2010年,该结构出现大幅变化,其中食品类基本需求在总基本需求中的占比大幅度缩小,缩小幅度达15.5个百分点。占比增加较多的类别是衣着、家庭设备、交通通讯、杂项商品,分别上升6.5、2.9、3.5、5.0个百分点。
(四)农J"l’居的疆本需求情兄
采用同样方法,计算江苏农村居民2000—2010年的基本消费需求。因农村居民会将部分农产品用于自家生活,本文用于计算的农村住户支出数据是现金支出数据和非现金支出的合计数,具体结果如表2:
1.农村居民基本需求增长幅度远高于城镇居民。2000年江苏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支出为1433.4元,201O年上升为4296.5元,涨幅为199.7%,高出城镇居民94.5个百分点。
2.农村居民基本需求结构大幅变动。从结构看,2000年八大类基本需求在农村居民总基本需求中的占比分别为食品50.3%、衣着4.5%、家庭设备3.4%、医疗保健7.0%、交通通讯4.3%、娱乐教育14.3%、居住13.2%、杂项商品3.1%。与2000年相比,2010年食品需求占比下降了19.8个百分点,占比上升的需求是:交通通讯上升9.9个百分点,居住上升4.6个百分点。
四、居民承受能力分析一般来说,物价上涨可按程度不同分为三种情况,分别为通货膨胀、中度通货膨胀、重度通货膨胀。衡量出现通货膨胀、中度通货膨胀、重度通货膨胀的界限分别是物价上涨是否超过3%、5%、10%。
因此,本文评估居民承受物价上涨的能力时,也以上述数字作为衡量标准。如果居民不具备承受物价上涨3%的能力,则认为居民承受力较弱。如果具备承受物价上涨3%的能力,则认为居民承受力一般。如果具备承受物价上涨5%的能力,则认为承受力中等。如果具备承受物价上涨10%的能力,则认为承受力较强。
(一)江苏城镇居民承受能力分析
本文以2000年为不变价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了相应调整。
1.从平均收入水平看,江苏城镇居民承受能力强。以2010年为例,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023.8元,即使当年物价上涨1O%,居民基本需求从4847.4元上升至5332.1元,这一需求仍然远远低于可支配收入。其他年份也如此。因此,从平均收入水平看,江苏城镇居民对物价上涨的承受力强。
2_1氐收入户及以上组城镇居民承受力强。按收入分组看,2000—2010年低收入户及以上组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均超过基本需求较多,能够应对物价上涨导致的基本需求上涨,其承受物价上涨的能力较强。
3.最低收入户城镇居民2008年开始承受力明显增强。分年度看,2000年该组居民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较强,但2001—2005年其承受能力下降为较弱。2006—2007年,该组居民承受能力再次发生变化,分别为中等、一般。2008—2010年最低收入户居民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提高为较强。
4.更低收入户城镇居民承受能力弱。虽然2000年更低收入户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高出基本需求15.1元。但当物价上涨3.0%时,其可支配收入反低于基本需求55.7元。对于其他年份,更低收入户的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基本需求。所以,2000—2010年更低收入户城镇居民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均是较弱的。
(二)江苏农村居民承受能力分析
对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样以2000年价格为不变价进行调整。
1.从平均水平看。江苏农村居民承受能力强。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远高于基本需求。当基本需求随价格上涨出现上涨时,其波动的边界不会超过人均纯收入。因此,平均水平上江苏农村居民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比较强。
2.中等收入户及以收入组农村居民承受力强。2000—2o10年中等收入组及以上收入组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对较高,能够满足居民基本需求,也能够承受物价变动带来的影响。
3.中低收入户农村居民承受能力2008—2010年出现下降。2000—2007年,中低收入户江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较高,对物价上涨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但2008—2009年该组居民的承受能力有所下降,仅为中等。201O年,该组居民承受能力再次下降,因人均纯收入为4417.4元,当物价上涨3.0%时,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已超过人均纯收入,因此承受能力下降为较弱。
4.低收入户农村居民承受能力弱。2001年,该组居民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为较强。其他年份中,2004年该组居民的承受能力为一般,2000年、2002—2003年、2005—2010年该组居民的承受能力均较弱。
(三)结论
1.从平均水平看,江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承受物价上涨的能力均较强。
2.江苏城镇居民中,占全部城镇居民5%左右的更低收入户居民承受物价上涨能力较弱。
3.江苏农村居民中,占全部农村居民20%左右的低收入户居民承受物价上涨能力较弱。
推荐阅读:发表统计经管类论文期刊
五、政策建议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居民的基本消费需求持续上升,需求结构也发生变化。为适应现代生活,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交通通讯需求都明显增加。当前,江苏省居民生活已从温饱向小康迈进,再使用以前的温饱标准来衡量居民基本需求已不太适宜。
本文基于ELES模型计算出的基本需求,包括了食品、衣着、住房、交通、医疗等基本需求。分析发现,城镇居民中更低收入调查户承受物价上涨的能力较弱,需要政府部门在物价上涨时适当补贴,以保障生活水平的稳定。
同样,农村居民中有近2O%低收入户承受物价上涨的能力较弱。与城镇居民不同的是,低收入农村居民户承受物价上涨的能力呈逐年减弱的趋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农村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长较为缓慢,低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平均增幅。对此,政府一方面应大力加强农村低收入居民的物价补贴工作,以保障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农村低收入居民的帮扶工作,提高其收入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研究的居民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仅是以居民收支的增长与物价上涨幅度之间的量化比较,并不说明居民对物价上涨的心理承受能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gu/16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