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经济学低估了环境作为生产要素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主张把环境容量作为一种基本生产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环境容量生产要素市场的宏观调控功能‚分析了这种调控机制的政策目标、政策手段和政策运转模式。环境容量生产要素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可以作为一种常态政策‚同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共同作用于社会‚谋求经济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宏观经济调控;环境容量;和谐;可持续发展
在当代环境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双重作用下‚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矛盾趋于尖锐化‚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和广度逐步加大‚探索既能协调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又能维持经济自身持续稳定增长的新型调控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环境容量生产要素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环境容量生产要素市场的宏观调控功能‚分析了这种调控机制的政策目标、政策手段和政策运转模式。环境容量生产要素宏观调控政策可以作为一种常态政策类型‚同其他宏观政策一道作用于社会‚弥补传统宏观政策环境效应差的不足。
一、环境容量生产要素理论概述
(一)环境容量生产要素理论的形成
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是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资源‚是价值的基本来源。1662年‚威廉·配第在《赋税论》中提出:“土地为财富之母‚劳动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1]‚揭开了生产要素理论的序幕。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在土地和劳动之外增加了资本要素‚认为“无论在什么社会‚商品价格归根到底都分解成为那三个部分或其中之一”[2]‚形成了著名的生产三要素论。1890年‚阿尔弗里德·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指出:“把组织(企业家才能)分开来算作是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似乎更为妥当”[3]‚提出了生产四要素论。当代研究一般也把技术和信息作为第五种生产要素类型[4]。这些生产要素类型中‚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技术和信息其实都是人类自身的要素‚只有土地一项是代表环境类要素的。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规律出发‚认为传统经济学过分夸大了人类自身的生产要素地位‚低估了环境作为生产要素的基础性和重要性[5]。环境的结构性、能力性事项‚比如环境容量、环境自净能力等‚也参与了财富的生产和价值的创造‚却没有在生产要素理论中得到体现[6]。马歇尔自己也坦言:“在某种意义上‚生产要素只有两个‚就是自然与人类。”自然排在人类的前面。
相关期刊推荐:《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78年1月,系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任务是反映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等的教学科研成果,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鼓励创新、开拓精神,从而促进教学科研不断发展,更好地为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主要刊登反映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科研成果及论文。
2001年‚黄蕙提出“将环境因素纳入生产要素禀赋体系之中‚使之成为一个与土地、劳动、资本等要素并列的新的要素”[7]‚并强调了“环境容量”。2003年‚汤天滋撰文认为应当把环境作为生产力构成的第六种要素[8]。2004年‚笔者在国际会议做专题报告提出环境是“企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9]。同年‚方时姣提出应把生态环境要素作为生产要素组合中的内生因素[10]。在理论界对环境(容量)作为生产要素进行热烈讨论的同时‚2005年‚财政部在“十一五”财政政策中‚将“环境”与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并重‚提出“理顺资源、劳动力、土地、环境等生产要素的价格”[11]‚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把环境作为生产要素‚把相关研究带入一个小高潮[12]。2007年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提出“把生态环境和基本资源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流通”。2009年‚笔者在综述这一领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生产要素的理论的基本框架[13]。
(二)环境生产要素理论的基本观点
环境生产要素理论认为‚自然环境包括有形的物质实体(如自然资源)和无形的环境结构和能力(如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都应该作为基础性生产要素‚对其在生产中的贡献‚也就是在产品价值形成中的地位应给予充分重视‚并纳入微观和宏观经济核算‚在经济分析和规律探索中予以体现。人类对环境中有形的自然资源部分认识较早‚在经济学中一般将其纳入“土地”生产要素。但对环境容量的经济学认识却晚得多‚它在人类从事生产活动之初就开始参与其中‚是社会财富的基本源泉之一‚但它的要素地位一直被忽视‚直到被占用和消耗殆尽、环境事件频繁发生的现代‚人类对它的认识才开始深入。在传统认识中‚环境容量是被动接受生产排放物的‚目前‚在物和非物两部分结合的大自然环境观的基础上‚根据可持续发展对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融合的要求‚从更正生产要素理论对环境的狭隘性认识出发‚应当把环境容量认定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它对经济活动的作用可以解读为主动参与生产、提供环境自净能力供生产消耗。环境容量生产要素和土地要素并列成为“自然”要素的两大成员‚二者统称为环境生产要素。
环境容量生产要素化不是简单将环境容量作为生产要素来看待‚而是一个环境经济化的理论体系‚一个环境管理市场化的制度体系。环境容量生产要素理论主要研究环境容量生产要素的概念和内涵‚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厂商生产函数的影响和厂商行为变化‚市场供求规律和供求机制‚环境容量生产要素化管理政策和措施‚环境容量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及其宏观调控效应‚基于环境要素的绿色GDP和绿色会计制度‚基于环境要素的环境市场化补偿机制等等。
环境容量生产要素市场可以实现有限环境容量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适应节能减排的需要‚确保环境容量低于饱和程度‚便于其自身循环再生。配合政府环境管理的总量控制制度‚环境容量生产要素市场还可以实现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调控功能‚促进两个系统的和谐发展。
二、环境容量生产要素市场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
对国民经济的市场运行机制进行间接宏观调控是政府的基本社会性职责。常见的宏观调控手段包括财政性政策、货币性政策等‚但是这些政策都是经济系统本身的政策‚很难作用到环境系统‚无法调整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宏观调控政策不是封闭的‚除了以上政策外‚其他许多有关经济和社会全局的经济子系统可以成为宏观调控政策的手段和着力点‚以影响和带动整个系统。环境容量生产要素市场就是这样的一个子系统‚它的调控作用可以体现在经济系统内部‚也可以体现在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方面。后者以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稳定为目标‚以环境生产要素供给量和价格作为主要手段‚包括自动稳定型政策、环境主导型政策、经济主导型政策等等‚我们将另文说明。本文主要对前者进行分析论述。
(一)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从总体上来说‚环境容量生产要素市场机制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包含了财政、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即包括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除此之外‚它还可以在确保以上经济性指标的同时‚谋求经济良性发展的前提---良好的环境质量。也就是说‚环境容量生产要素市场机制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分为不出现严重环境问题基础上的经济快速发展及与生产持续增长共存的良好自然环境质量。其中‚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又可具体归结出两个子项:经济生产总规模协调平稳增长和经济内部结构协调平稳发展。环境生产要素市场‚可以协调经济过热和经济萎缩两种极端情况‚并贯彻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实现国民经济整体的平稳协调发展。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环境生产要素交易市场可以通过要素供给量和价格两种基本手段‚使进入企业消耗的环境容量发生变化‚谋求特定的环境质量效果‚协调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13]。在宏观经济调控领域‚环境生产要素交易市场提供的调控手段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1∙经济结构调整政策手段
环境容量生产要素交易市场在贯彻经济结构调整政策方面可以运用三个手段‚包括产业配售差异手段‚地区配售差异手段‚超排企业配售差异手段。这三个手段一般是借助环境生产要素初级市场供给量来实现并发挥作用的‚一般不会出现初级市场供给价格差异。二级市场对经济结构调整一般也不会有特殊影响。
2∙经济总量调控政策手段
经济总量调控政策手段有环境生产要素数量调控手段和环境生产要素价格调控手段两种‚按其发挥作用的市场又分为环境生产要素初级市场手段和二级市场手段‚具体包括四个手段类型:初级市场供给量调整手段‚二级市场减持或回购手段‚初级市场价格调整手段‚二级市场价格引导手段。
三、环境容量生产要素市场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类型和相机抉择
在以协调经济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调控层面‚调控政策包括自动稳定型、环境主导型、经济主导型等类型[13]。在单纯的宏观经济调控方面‚环境生产要素交易市场提供的调控手段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类型
根据政策作用指向的不同‚环境容量生产要素市场机制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分为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两种类型。
扩张性环境容量生产要素政策是指能够引起生产产能扩张‚经济总量增加效应的政策手段‚主要是指环境容量生产要素供给量增加手段和价格下降手段。在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均可实现。环境容量生产要素供给量增加‚企业可购置消耗的数量就会上升‚在直接扩大生产的同时‚还可以适度替代其他受限制的生产要素‚间接刺激生产。环境容量生产要素价格下降‚直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进而优化企业资金流转和再生产能力‚促使扩大生产规模。这些政策可以起到扩张经济总量的效果。
与扩张性政策相反‚紧缩性环境容量生产要素政策是能够引起生产产能紧缩‚经济总量减少效应的政策手段‚包括环境容量生产要素供给量减少手段和价格上升手段。其作用发挥原理与过程与扩张性政策刚好相反‚不再具体说明。
供给量减少手段与价格上升手段相配合‚是一种强紧缩性环境生产要素政策组合‚对经济总量的压缩效果非常明显;单纯采用供给量减少手段或价格上升手段‚另一个手段不变‚是一种弱紧缩性政策组合‚对经济总量的压缩作用比较柔和。供给量增加手段配合价格下降手段使用‚构成强扩张性环境生产要素政策组合‚可以显著的刺激和推进经济总量扩张;其中一个手段不变‚单纯采用供给量上升手段或价格减少手段‚则形成弱扩张性政策组合‚对经济总量的扩张作用比较柔和。
(二)宏观经济调控相机抉择性
环境容量生产要素市场机制的宏观经济调控需要由政策当局根据情况进行相机抉择。如图1所示‚当经济社会出现经济过热的信号时‚可以采用紧缩性环境容量生产要素政策减少市场供应量和抬高市场价格‚经济过热的程度不同‚紧缩性政策选用的强弱可以不同。环境容量生产要素供应量减少和(或)市场价格提高‚会导致企业可消耗环境生产要素受到限制‚生产成本上升‚新兴企业市场进入困难‚企业排放减少‚生产也减少‚经济总量收缩。当经济社会出现经济疲软的信号时‚可以采用扩张性环境容量生产要素政策增加市场供应量和降低市场价格‚经济疲软的程度不同‚扩张性政策选用的强弱也可以不同。环境容量生产要素供应量增加和(或)市场价格降低‚会刺激企业消耗环境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扩张的积极性‚生产成本下降‚新兴企业市场进入容易‚企业排放增加‚生产也增加‚经济总量扩张。
环境容量生产要素价格是重要的调控手段‚同时也可以作为经济总量发生变动的一个信号。环境生产要素价格持续虚高‚可能是经济出现过热的信号‚环境容量生产要素价格持续走低‚则可能预示着宏观经济形势正在走向疲软。——论文作者:李艳丽‚李利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gu/19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