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经济管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以稳定促健康、和谐、发展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以稳定促健康、和谐、发展

来源: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点击:次 时间:2021-06-16 08:31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宏伟目标,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在中国经济高速成长、中国社会全面转型的宏观背景下,中国人口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低生育水平还不稳定、人口素质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流动人口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等等。2006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决定》是在新形势下指导我国人口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进一步深入开展人口科学研究的重要指南。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以稳定促健康、和谐、发展

  《决定》发表以来,围绕统筹解决中国人口问题,学者们的观点、立场、态度、建议、方案、成果等各有不同,但都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唯一的人口学基地,有责任为这些研究成果和成果的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为此,2007年4月19~20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中国人口学会在北京举行了“第二届中国人口科学论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

  除新疆、西藏、台湾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香港特区的各高校人口学研究机构、社会科学院系统、人口学学术团体、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等均有代表与会,参会的人口学专家、学者,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共395人,参会论文253篇。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口学会会长彭云,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副主任王培安,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田雪原出席了会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教授主持会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张维庆主任作了“尊重科学规律把握时代脉搏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的重要学术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冯惠玲副校长致开幕词。

  张维庆主任在学术报告中介绍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出台的背景和意义,呼吁与会的专家学者对于《决定》中提出的重大命题开展研究,并且提出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五大任务:(1)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2)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3)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4)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5)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会议进行了大会发言和26个分专题的发言和讨论。代表们就我国面临的一些重大的、复杂的人口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26个分专题归纳总结如下:

  一、完善和发展现行生育政策,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

  1.我国现行生育政策的由来及发展历程。与会代表们认为,我国现行的生育政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对于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对于“现行生育政策的历史使命是否完成?进入21世纪后这一政策还是否合理且具有可持续性?”代表们还是有争论的。主要论点有:(1)现行生育政策属特殊情况下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是一个历史阶段的政策;(2)目前人口数量过多始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首要问题,人口形势日趋复杂,因此在生育政策选择的原则上需要更加谨慎,包括将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8左右;(3)现行生育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实行适当的调整。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马力主任的研究报告《中国生育政策研究》则明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生育政策发展的过程,并归纳为9个发展阶段,认为我国不是一成不变的生育政策,在生育间隔、地域、城乡、再婚再育、少数民族等方面都有一些差别,当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行生育政策也要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实现软着陆。

  2.低生育水平给了我们什么?从2000年以来,我国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8左右,进入了一个稳定的低生育水平阶段,与会代表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讨论。(1)我国总和生育率1.8是否合理?(2)长期的、持续的低生育水平会否加重出生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重等一系列问题?(3)调整生育政策是否能解决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民大学邬沧萍教授认为用提高生育率来解决人口老龄化后患无穷,“未老先富”、资源不足、社会养老保障体制不完善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通过新增人口解决养老问题无疑是“饮鸩止渴”,会加重目前的社会负担,在未来也会增加就业压力,在60年后依然会带来老年人口负担。稳定低生育水平既要防止生育率反弹,更要防范今后持续过低生育率,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8比较合理。华东师范大学桂世勋教授认为一定要认识现阶段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统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时,既要看到生育水平长期过低不利于妥善解决老龄问题,又要预见到“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出现20~29岁女性人口数的高峰期,如果在此期间调整现行生育政策,会使本世纪前30的各年出生人数波动过大,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应该在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的情况下,将全国城乡的生育总体水平控制在生育更替水平以下。

  3.如何更好地稳定低生育水平?与会代表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措施、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主要有:(1)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陕西社科院刘玲琪认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要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优惠政策;(2)转变生育观念,倡导文明的生育文化。尤其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和边远山区以及“重男轻女”传统观念较重的地区,通过宣传教育和奖励扶助措施等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3)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生育政策和生育水平,把家庭定义为一个特殊的经济组织,探讨现行人口政策与社会经济政策的协调状况,进而探讨人口政策与其他社会经济政策的协调机制与途径,建议通过政府在经济政策上的宏观调控把人口政策上的内在缺陷降到最小。

  二、解决现实的人口问题,制订中长期人口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的人口问题是非常复杂的,解决起来也是非常艰巨的,也因此《决定》才提出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与会代表就目前突出的几方面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与会的学者和省市人口计生委等实际工作部门的领导,都在自己的研究成果中肯定了现行的生育政策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存在直接的影响,当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差异、传统的“重男轻女”文化观念等也是导致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但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失衡将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婚姻市场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未出生女性胎儿和女婴将成为人工终止妊娠和溺弃的受害者,增加了农村养老的难度,影响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不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冲击现行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尤其是广西财经学院王红晓提出到2020年,20岁至45岁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人左右,大量大龄未婚男性的存在会带来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娶妻难”、“买卖婚姻”、“婚外性行为”、“家庭不稳定”、“社会不安定”等。同时,也提出要标本兼治,强化管理,严格考核,大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促进新型生育文化的建设,以人为本,把利益导向机制同社会制约机制紧密结合,严格生育行为管理,强化终止妊娠凭证施术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未雨绸缪,减轻目前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对人口、社会的冲击。

  2.老龄化及老年人口问题。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居住方式、婚姻状况、经济收入、社区照料、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我们。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主任姚远的报告“儿子和女儿对老年父母的经济支持”指出,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家庭的养老功能正在发生变化,应深入分析成年子女夫妻与双方父母之间的经济支持和日常照料行为,研究中国老年人家庭子女之间和成年子女夫妻之间的代际支持资源分配方式,以及性别差异。南京大学社会学系陈友华教授的报告《以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改善居家养老的生活质量》指出,要扩大和完善社区的养老服务职能,使其承担家庭已无法完成的养老功能,做好老年社区福利事业的规划,加强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整合和协调社区资源,建立多层次社区服务网络,实施生活照料等。同时,贯彻落实政府针对老龄问题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风气。

  3.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现行生育政策的重要内容。与会代表的研究成果涉及成年人健康、生殖健康与保健、出生缺陷干预、青少年性健康、青少年吸烟问题、弱势群体生殖健康等问题。深圳市人口计生局忽新泰的《出生缺陷干预社区工作制度和运作机制研究》指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一项战略任务,该项研究立足社区,围绕社区筛查技术、社区资源整合、社区优质服务、社区支持系统的建立,按照系统论的思维和方法探索了出生缺陷干预社区工作制度和运作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健康研究所和红和于巧撰文《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和启示》,指出目前我国中学生对基本性生理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存在欠缺,相关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低并存在“误区”,不同年龄群体显示较大差别,学校、家庭及社会正常渠道教育满足不了学生的客观需求,相当部分学生在对待与性有关的问题上存在困惑。我们应该改革教育内容,选择适宜方式,加强对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切实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此外,代表们还就“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是否到来?日前的生育率是否存在反弹?人口惯性的影响有多大?如何看待人口红利、人口负债和中国的经济增长?”等人口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些问题与现行生育政策的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以及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4.制订我国中长期人口发展战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展规划司陈立司长做了专题报告《论优先投资于人》,他指出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部署,也是专家、部门、地方等集体智慧的结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成果。目前我国正处在文化转型、经济转轨和人口转变的“三重”转型期,各种矛盾日益凸现,因此我们要树立新时期的人口观,生育水平并非越低越好,我们要在未来30年将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8左右,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人口数量问题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从更长时期看,人口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将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投资于人的重点和方式,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应有所不同,要紧紧抓住人口抚养比较低、储蓄率较高、劳动力较丰富的有利时机优先投资于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要为人民所共享,将公共资源优先安排到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持久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三、城市化与流动人口问题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是中国未来30年人口最大的特征和变化,也是决定21世纪人口态势的主要因素,也是本次会议学者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与会代表集中围绕“城市流动人口问题”、“留守家庭问题”、“人口城市化”、“劳动与就业”、“人口流动与就业”、“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农村人口问题”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1.大城市的流动人口大多聚居在城乡结合部,面临生存状态不佳、收入过低、没有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住所多变、子女入学难等诸多问题,而流动人口的进入可以有效降低城市抚养比、缓解城市老龄化状况、调整城市各年龄性别比、提高城市平均单身年龄等。如何使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生活多姿多彩,实现积极的城市化是流动人口和城市管理部门的双向选择。

  2.留守家庭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留守儿童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杨菊华的研究成果表明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高于流动儿童,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和其他儿童中教育机会的性别差异明显。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是非常高的,虽然他们的收入水平、居住条件以及社会身份与职业等级限制了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经济投入。

  3.“人口城市化”问题需要引起更广泛的重视。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膨胀,城市发展的规模大、速度快,导致城市建设用地大面积扩张,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并且普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简新华教授提出中国现阶段“农民非农化”与“农地非农化”正在加速推进,但与此同时,二者的不协调也越来越明显,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农民非农化”与“市民化”不同步、农民工问题突出、“农地非农化”过快、非农化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等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4.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居高不下。劳动年龄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劳动年龄人口的多少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的多少不仅关系着劳动年龄人口本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目前我国为何存在经济的高增长和劳动年龄人口的高失业?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的生育政策是否在未来会导致劳动力短缺?

  5.关于“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代表们主要探讨了如何规范农民工管理政策、维护农民工权益政策、关注农民工家庭及生活、农民工就业政策等。城市管理部门更不能只是一味地想着如何进行“宏观调控”,“管好”外来人口,而是要从市民化角度出发,考虑如何逐步放开户籍制度的束缚,为农民工提供基本的就业保障、工伤保险、医疗保障,促进他们和本地市民的社会融合。

  6.对于“农村人口问题”,代表们主要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及对策、人口流动问题、管理模式、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失地农民人口问题、农村劳动力教育供求矛盾、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等。

  四、人口发展与社会发展

  1.社会性别与人口发展。本专题主要内容是将社会性别视角融入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研究领域中来。代表们对中国妇女的政治权利与政治参与、经济参与与经济自主状况、就业与受教育的权利与现状、城乡妇女之间存在的差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尤其是对农村女孩的受教育问题和女性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以及女性退休年龄过早、再就业技能培训及机会不均等、男女同工不同酬等方面现实存在的性别差异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同时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和建议。

  2.社会发展与人口发展。社会发展与人口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科学的生育政策应该有利于个人的自身发展,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突出表现在人口的发展不仅要与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资源等方面协调发展,而且突出强调人的发展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根本目标,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实现人口的全面发展,包括人口合理再生产和人口素质的提高。

  “第二届中国人口科学论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全国学术研讨会”圆满地落下了帷幕,论坛代表人数众多、涉及学术领域广泛、讨论问题范围之广本文难以面面俱到,此次会议成为了中国人口学界最盛大的一次学术聚会。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也对中国人口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论文作者:□苑雅玲

  相关期刊推荐:《人口与发展》(双月刊)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术性、知识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兼有的综合性人口学刊物。重点刊发:人口和发展领域(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健康、管理、劳动、教育、老龄、统计、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研究的方法介绍和评述以及调查研究报告;以及上述范围的研究综述、会议综述和学术动态。读者对象:以人口、老龄、健康、劳动、统计、计划生育的理论与实际工作者为主。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gu/20072.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