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经济管理》金融扶贫论文浅论甘肃省农村金融扶贫

金融扶贫论文浅论甘肃省农村金融扶贫

来源: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点击:次 时间:2015-11-05 16:51

  与发达地区农村比较,甘肃农村的贫困问题情势严峻,金融扶贫就在甘肃省扶贫工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何在银行贷款、政府补贴等各个方面利用金融扶贫手段从各个方面改善甘肃省的贫困现状是本篇金融扶贫论文阐述的重点,作者提出了多种措施,具有参考价值。

  甘肃省是全国最早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开展扶贫工作的省份之一。近几年,金融扶贫工作逐渐受到各界重视,不断创新和改进的金融扶贫工作服务模式和服务方式对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提出了多渠道强化甘肃农村金融扶贫的路径,依据甘肃生态问题导致贫困的现状给金融扶贫开发了新的领域,利用各个金融机构以及受益企业的金融生态补偿基金拓宽金融扶贫资金的来源,同时将金融生态补偿路径应用于定西市发展其特色产业,尽可能提高金融扶贫政策效能的发挥。

  【关键词】农村;金融扶贫;金融生态补偿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甘肃省农村也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有了质的飞跃。根据2003年到2012年的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在近十年中在稳健增加,从2002年1590.3元/人提升到2011年3909.4元/人,呈现了翻倍的增长。但是,甘肃农村的贫困问题依然不能忽视,通过与发达地区农村数据相比较,甘肃农村的贫困情势依旧严峻,收入偏低、基本生活需要是主要的支出项目等问题都是现在甘肃农村贫困问题的具体表现,金融扶贫就在甘肃省扶贫工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那么选择一个适合的金融扶贫路径来改善甘肃贫困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甘肃省依靠金融扶持来改善贫困情况的程度逐渐提高,但是由于金融系统不够发达和完善,所以在银行贷款、政府补贴等各个方面都没有十分成熟,我们可以选择从多渠道强化金融扶贫的路径,构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加强农村机构的改革和创新,改善目前金融扶贫当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增加政府和企业共同的金融生态补偿政策,利用金融扶贫手段从各个方面改善甘肃省的贫困现状。

  1 落实扶贫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一直以来,甘肃省都存在各类扶贫资金到位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政府首先应该协调规划,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适当降低个人及企业获得贷款的条件,做到政策性贷款不影响扶贫资金的发放。而且政府需要加强财政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将金融机构部分扶贫贴息不良贷款纳入政策性核销范围;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以财政为主体,从多方面筹措资金,设立扶贫信贷风险专项基金,为扶贫贴息贷款提供担保,减小银行贷款风险,利用一些鼓励政策提高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贷款的积极性。

  2012年定西市扶贫开发办和财政局下发文件指出,2012年项目贷款贴息、互助资金项目计划1920万元,其中下达非直管县310万元(安定区310万元),省直管县1610万元(陇西县350万元,通渭县310万元,临洮县235万元,渭源县285万元,漳县150万元,岷县280万元),从数据了解到中央财政已经在逐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扶持力度。

  2 构造完善的农业担保保险机制

  一是出台针对农户和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扶持牵涉到农业的担保公司的发展;大力鼓励银行与涉农担保公司相互合作,调整担保放大倍数,降低贷款利率水平。二是政府通过直接发放资金扶持农业保险机构的发展,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甚至可以适当引入保险中的再保险机制用以分散原保险业务的风险;同时可以给开办农业保险的保险机构政策扶持,进行税收优惠和减免;开发更多的新险种支持农业发展。定西市农业方面主要发展马铃薯、中药材种植,各方面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较大,受损可能性较高,所以急需在定西市开拓农村保险市场,加大对农村务农者的保障。

  3 降低农户贷款成本,增加农村信贷

  针对农户,可以制定出科学的利率定价体系,确定合理的浮动范围,农业的风险较大,所以农村地区的贷款成本一直较高,为减轻贫困地区农民负担,政府可以考虑通过给金融机构额外的资金支持,由政府和农户共同分担贷款利息。这样金融机构就可以增加对农村的贷款总额,满足贫困地区农户对资金的需求。

  4 丰富互助资金来源,改善互助社经营机制

  首先,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户的入社水平。其次,加强互助资金与扶贫资金的连接,上级财政应按照财政收入的固定比例对下级互助资金加大投入,逐渐增加互助资金在扶贫过程中的效用。第三,加大资金监管力度,明确各级政府的监管责任,尽快建立以乡镇为重心的监管体系,提高互助资金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定西市北部4县属于国家“三西”建设重点县,南部3县属于国家重点扶持困难县,是全国特殊困难地区。要尽快改变目前贫困落后的面貌,关键是依靠外部资源注入打破区域发展的恶性循环。借鉴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的投向原则,将扶贫支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发展有区域特色的马铃薯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脱毒种薯、商品薯生产基地及精深加工基地,延伸产业链,带动薯农脱贫致富;与此同时,发挥定西药材资源富饶、品质优良的各类优势,建设全国优质中药材基地、饮片加工基地和交易市场,使互助资金成为定西市特色农业建设的推动力量。而且可以把互助资金协会与整村推进项目的后续管理相结合,在已经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村中推广,不断扩大村级积累,实施区域连片开发,最终实现整流域、整乡推进,使互助资金成为整村推进建设的平台。

  5 据甘肃省生态环境做出的金融生态补偿扶贫

  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甘肃省各地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所以,如果要解决甘肃的贫困问题,首先就要提出合理的金融生态补偿方案。生态补偿与扶贫开发在实践中是相互联系的,但两者的内涵不同,所以并不能等同起来。扶贫的目标、手段和方式与生态补偿并不完全相同,其涵盖的范围远远超出生态补偿的内涵,生态补偿只是扶贫的途径之一。但是,这一途径可以直接缓解甘肃目前严酷的生态环境,甘肃省很多农民现在依旧处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阶段,所以说无论是直接对他们的生态环境做出改善还是给予他们金融生态补偿,都可以减轻他们的贫困程度。

  同时,以生态补偿这一理念来作为扶贫开发的途径,不仅可以带动所有金融机构资金流动,而且依据“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还可以带动很多非金融企业的资金流动融通,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政府可以调拨的资金。我省目前的生态补偿是一种单纯的中央政府纵向转移支付主导型模式,但是中央政府对甘肃省生态保护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由于这种投入不足,使得生态环境处于局部恶化,整体恶化的状态。所以,目前需要更多的金融生态补偿措施来缓解甘肃省严酷的生态条件。

  首先,政府实施横向转移支付。财政资源可以在特定区域内由经济发达地区向贫困地区横向转移,使生态受益者和提供者分别在成本的分担和收益的享受上趋于合理,从而不仅改善了贫困地区的贫困情况,而且也激励了贫困地区的对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但是单纯依靠中央财政的纵向转移支付来平衡地区间的财政差额,实现生态补偿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纵向转移支付的资金缺口证明生态服务付费具有横向转移支付的要求。因此,需要通过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转移支付作为补充,既可均衡地区的财力,又可减轻中央财政的负担。我国东中西部各省市地方财政收入差异性较大,2013年前11个月上海市地方财政总收入3932.9亿元,甘肃省财政总收入为535.0亿元,上海财政收入是甘肃的7.4倍。这表明,我国各地区财力差距大,所涉及范围较广,具有横向转移支付的条件,富裕地区有可能也有能力向贫困地区转移财力。

  其次,逐渐开放市场主导的金融生态补偿,扩大其资金来源。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甘肃省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单一,缺乏有效的投融资机制。政府可以引导其按照“谁受益,谁付费”原则,使得当地的相关企业为改善生态环境定期提供资金;同时也可以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企业的利益业绩相挂钩,使得企业之间竞相自愿拿出补偿资金而维护企业收益和形象,这样就可以让生态补偿融资问题逐渐从政府单方面指导变为政府、市场共同作用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资金来源的渠道不再是单一的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量会大大增加。

  根据上述分析的生态补偿金融路径,定西市政府可以鼓励当地各个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进行未来的扶贫开发工作:一是合规安排贷款支持,由于中药材产业是定西市的特色产业,所以重点扶持外向型中药材企业的发展。在提供优惠贷款扶持的同时,银行可以要求企业划拨一部分利润作为扶贫专项资金。二是金融机构协助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政府联合金融机构,发挥金融机构贷款期间可以拥有企业信息资源的优势,协助定西市各个县区广泛开展网络招商、上门招商和节会招商等活动。

  而对于定西市政府自身,首先应该保证农户的最低生活保障,定期了解定西市各个区县的基本情况,相应的也及时的对基本保障做出一定的调整。其次,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与定西市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在金融机构大力鼓励该产业的发展的同时,政府应该建立专门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同时要求定西市所有消耗自然生态资源的企业定期拨出生态补偿资金对岷县生态环境做出一定的补偿,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贫困务农户的可支配的资金,而且因为这一扶持政策,会有更多的农户加入这一产业,加大中药材产量,快速壮大定西市的特色产业,同时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这一产业也可以持续发展,不会因为生态问题受到辖制。最后,科技的发展可以带动一个区域快速的发展,所以政府应找准科技扶贫的着力点,对依靠科技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改造升级的企业,在资金支持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在通过一系列金融手段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后,可以将补偿资金直接用于改善甘肃省严酷的生态条件,或者用于补偿处于生态环境恶劣并且贫困地区的农户,无论资金的去向如何,最终都可以从根本上缓解甘肃省的贫困现状,加大甘肃省内部的生产资料占有量。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gu/9117.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