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古典诗词有什么有效教学方法

古典诗词有什么有效教学方法

来源: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16-08-04 17:41

  今天我们所说的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使事,是中国古代诗人、词人在创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法。这些典故,往往经作者的灵心妙手而成为一种既经济又含蓄的表达方式。因此,对典故的理解和把握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整首作品的理解把握。但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中,典故的讲解和学习是一件极占时间又让学生感觉麻烦的事情。朱自清先生早在他的《〈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一文中就指出:“初学人读诗往往给典故难住,他们一回两回不懂,便望而生畏,因畏而懒,这会断了他们到诗山去的路。”可见,正确对待和解读诗词中的典故是极重要的。

语文建设

  一、重视典故在古诗词中的作用

  1.诗词中使用典故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

  诗和词都是极简洁的文学形式。诗有格律,词有词牌,它们都是用极短小的篇幅承担着重大而深厚的内涵。虽然诗词中也有“赋”这一叙事性的表现手法,可以将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有关事物表达出来,但它一般只和“比兴”交相使用,而且更适用于古体诗、慢词等篇幅较长的诗歌形式。诗词中使用典故可以使诗人避开大量的描述铺陈,来进行一种替代性的概括描写,精简其字又深厚其味。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在作品中将传统的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男性化的豪情之作,塑造了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壮士形象。上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描绘出一幅声势壮大的打猎场面,情感充沛,言辞豪迈。但在刻画人物形象时,由于篇幅所限,不可能进行详细描述,于是就用了一个“孙权射虎”的典故。孙权,乃三国时的大英雄。《三国志·吴书二》中曾记载他射杀猛虎之事:“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於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而在《江城子》中,作者笔下的主人公正有着和孙权一样的气概,也渴望着和孙权一样的壮举。于是,借用典故,仅六字,就写出了太守一马当先,欲亲身射虎的英姿,言约义丰,又给人广阔的想象余地。

  2.诗词中使用典故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

  典故的使用不仅使文字经济,而且还能避免直说。当诗人要在作品里表达不便明说或不必明说的感情时,典故便以一种具有哲理和美感内涵的凝聚形态表现出丰富的、多层次的内容,并营造诗情画意。同样以苏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下半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由打猎引申到“射天狼”,表现自己希望驰骋疆场,以身许国的壮志豪情。当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被长期流放,“有志不获骋”。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造成他矛盾、痛苦的复杂心绪。作者正是借用“冯唐”的故事将这种复杂的心绪表达出来。冯唐,是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老年的郎官,当时云中太守魏尚防御匈奴,功劳很大,却因为小过失受到重罚。冯唐向刘恒直言劝说,刘恒便派他带着符节去赦免魏尚,复任云中太守。这个故事里饱含着辛酸,也浸透着幸运。作者借此将自己与魏尚相比,希望有朝一日能复回朝廷,实现自己的理想。既表达了作者的壮志,又蕴涵着怀才不遇的隐痛,为词平添了几分历史感和现实感。同时,也留给读者无限的联想和品味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

  3.诗词中使用典故可以营造美妙的意境

  “意境”是中国诗歌的传统追求,圆融优美的意境,隐约朦胧的“弦外之音”、“韵外之意”向来被认为是诗歌的最高境界。而典故的象征、暗示作用正为创造这种境界提供了帮助。《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七律名篇,也是一首引起无数人种种猜测的谜一般的作品。其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用的两个典故尤为奇妙。“庄生”句用了《庄子·齐物论》中的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望帝”句用了《华阳国志》里的故事。望帝是古蜀国的皇帝,他禅位退隐,死后化为杜鹃,暮春啼鸣至于口中滴血,鸣叫声凄苦哀婉。两个典故似乎与诗题的关系并不密切,两者之间也没有紧密的逻辑联系。但细细品味,又确乎感受到它们共同传达出的生命的迷惘感。人生如梦而死生难辨,青春易逝却醒睡不分,眷恋故土又魂魄空回。它们与后面的典故叠用,彼此间相互独立却又水乳交融,让读者深味着迷茫、悲哀、伤感、恍惚而又极美妙闳约的人生情绪。王蒙在《双飞翼·一篇锦瑟解人难》中盛赞此诗创造了“又寥廓又寂寞,又悲哀又温暖,又高贵又无奈,又阔大又深幽,又艳丽,又迷离又生动,又阻隔又亲切”的艺术境界。其中典故的巧妙使用功不可没。

  二、消除典故学习时的畏惧心理

  典故因其表达效果上的曲折深婉而给解读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有些作品,典故堆垛,搜奇猎新,生硬晦涩,使学习者掉进故纸堆里爬不出来,只能生吞活剥。但好的用典会使故事融化在诗句里,不露痕迹,就好像糖融化在水里一样,不见其迹而自有其味。因此,学习者大可不必望而却步。朱自清先生说:“用典故跟用比喻往往是一个理,并无深奥可畏之处,不过比喻多取材于眼前的事物,容易了解些罢了。”我们知道,从最早的《诗经》开始,“比兴”就是中国诗歌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比兴的作用在于表达的生动形象,同时,也都是用事物之间委婉隐约的内在联系来烘托渲染环境气氛、比附象征中心题旨。而用典实际上也是起到同样的作用,它也是广义比喻的一种形式,不过是取材于过去的事物或前人的诗句而已。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首先将这一点介绍给学习者,打消他们的疑虑,使其面对典故就像面对现代汉语中“比喻”修辞格一样,有一种平和而轻松的心态。

  三、了解典故的几种形式

  典故是一种广义的比喻。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典故也有不同类型。

  1.是典故,本身又是生动的比喻

  这种故事,有时不用知道其出处便能明白。如杜甫《古柏行》中“大厦如倾要栋梁”一句,原出自《晋书》中袁粲赞美王俭的话:“栝柏豫章虽小,已有栋梁之器。”此句暗用这一典故。但栋梁本身即是指可用之才,它既是历史故事,又是事物的比喻。这样的用典读者如果看出来,会更觉诗句意味深厚;若看不出来,也照样可以欣赏其形象,明白其旨意。再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句,其中“歧路”也用了《列子》中杨朱临歧而哭的典故,但因为“歧路”本身就是一种比喻,故“用典使事”对作品意义的理解并不形成障碍。

  2.古人的事迹

  这种典故即是用古人的身世暗示自己的遭遇,以过去的情怀抒发今日的感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其中,“闻笛赋”暗指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写了一首《思旧赋》。“烂柯人”出自《述异记》,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棋还没有下完,自己的斧柄已经腐烂。回到家里,才知世上已过百年,相识故交都已死去。此诗是刘氏被贬22年后重又被朝廷召回,返回洛阳的途中所作。两个典故的使用,既表达了对同遭贬谪的旧友柳宗元等人的思念,又抒发了物是人非、人世沧桑、世事蹉跎的感慨,厚重沉郁,感人至深。对于这类典故,就要清楚地知道其出处和故事原貌,才能正确了解作者的用意,体会其高妙。

  3.成辞

  成辞是指诗词中引用的有来历出处的词语。作者将它们巧妙化用在自己的作品中,贴切自然,如同己出,就像杜甫笔下的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时甚至让人忘了它的出处。它本身也常因新作的化用而光彩重生。北宋词人晏几道有一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后二句本出自五代诗人翁宏的《春残》:“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帷?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但将两首作品相比,不难看出,此二句放在晏几道词中更显和谐融贯,美丽晶莹的回忆交织着怅惘孤凄的梦境,今春双飞的无知燕穿越雨中,独立的有情人……这种难堪和伤感用“成辞”表现出来,具有了更强的暗示作用和含蓄的艺术效果。仿佛卓文君只有再嫁司马相如才能扬名于后世一样,此句也是在被晏几道用过之后才成为千古名句。

  四、掌握典故的两种基本用法

  典故有正用和反用两种。正用即典故本来的意旨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旨具有一致性。反用,即反其意而用,来表达一种与典故本身相反的意旨。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后二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出自《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意为招隐逸者出山。这里王维在描绘了山中傍晚秋雨后的清新幽丽景色后,以此二句收尾,表达的却是一种归隐之思。反其意而用,不仅有力衬托山中景物之美,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更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意趣,读到此处,仿佛看到作者的莞尔一笑。

  五、注意典故解读中的几个问题

  1.典故的解读不可游离作品之外

  典故的学习之所以让人感觉麻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往往只说明典故本身的意义,而忽略了它在本文里的作用。这样,学生便只记得其出处而体会不了其用意。典故一旦游离作品,就变成了一个无头无脑的“断章”,生硬而晦涩,理解起来尚且困难,更谈不上欣赏了。

  阅读期刊:《语文建设

  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主办的以广大语文教师为服务对象的综合性语文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56年创刊。现配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的展开,配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在构建语文教育新理念、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学习贯彻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等方面,全面服务于广大教师。现为教育部直属的全面配合新课程的惟一语文专业杂志。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11431.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