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好的教育资源更能共享,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一直存在着一些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东部和西部的教育失衡的问题,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下面小编介绍一篇优秀的关于教育资源方面的问题。
摘要:为决教育息资源域间配臵衡教育息资源用经费使用效低下问,文章在出教育息资源域间交换共理论模础上,教育息资源域间“交换共、差额算”进行数学建模,并在Windows7操作系统上以Excel为要工具进行计算仿真。文章研究,验证了教育息资源域间“交换共”能现教育息资源域间均衡配臵,使域用户可用教育息资源数量域教育息资源可服务用户数量都显增;“差额算”以用户与资源双重绩效为依据,变了教育息资源用经费按人头传统配臵方,升了教育息用经费使用效。
关键词:教育息资源;交换共;差额结算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伴随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资源服务质量、用户积极性都取得了巨大进展。同时,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教育信息资源配置区域性失衡长期存在。以江苏省和河南省为例,2011年江苏省的地方普通小学生平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是8531.36元,河南省为2758.84元,因此江苏省大约河南省的3.09倍[1]。我国自1986年开始,中央和地方财政把在校生人数作为教育经费划拨的基本依据[2],各县域在教育信息资源经费方面存在显著差距,教育信息资源配置不均衡,且强者愈强、弱者恒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要“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3]。国家先后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试点工程”、“农村教学点教学资源全覆盖”等项目,构建了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教育信息资源区域间交换共享在缩小教育信息资源配置区域性差异、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均衡配置方面,有着其它共享机制不可替代的优势。缺乏有效的教育信息资源区域间交换共享机制,是当前教育信息资源均衡配置的瓶颈[4]。基于此,本文将对交换共享的机制、差额结算的过程,采用数学建模与计算机仿真的方法给出具体方案。
二教育信息资源区域间“交换共享”理论模型
教育信息资源区域交换共享的基本思路是“权益保护、协议交换、用户反馈、差额结算”[5]。其中,“权益保护”指利用数据加密等版权保护措施保障资源权属人的合法权益;“协议交换”指各区域签订教育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协议,本着各区域自愿的原则,使各区域拿出全部或部分优质资源向其它区域用户开放;“用户反馈”指用资源的访问量衡量用户对资源的满意程度;“差额结算”指各区域按自己的支付费率和本区域用户在相应区域的访问量为对方支付资源使用费,按相互支付的差额完成最终结算。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区域间交换共享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三教育信息资源区域间“交换共享差额结算”数学模型
1模型构建的流程与前提条件
模型构建的基本流程是:①提出研究假设;②约定前提条件;③用规范的数学符号表示各数量;④计算各区域支付费率;⑤计算区域间两两相互支付的金额;⑥计算区域间结算的差额;⑦计算差额结算所形成的教育信息资源利用预算经费被重新分配的结果;⑧得出研究结论。模型构建的前提条件包括:①各区域投入教育信息资源方面的经费被分割为“建设经费”与“利用经费”,本研究中的“差额结算”是针对的是“利用经费”;②每个区域在“交换共享协议”中承诺用来交换共享的资源数量为常量,在仿真平台上由研究者输入;③每个区域在“交换共享协议”中承诺的参与交换共享的用户人数为常量,在仿真平台上由研究者输入;④政府按各区域师生规模为各区域预算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经费,各区域人均经费执行相同的标准,标准为常量,在仿真平台上由研究者输入;⑤区域间教育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差额结算周期在仿真平台上默认为1年;⑥在教育信息资源区域间交换共享差额结算的机制下,当某个用户访问某个资源时,用户所在的区域和资源所在的区域同步获得相同数量的积分。
2模型中的数量与符号约定
本数学模型中各数量的数学符号规定:为大于1的整数,常量,表示参与区域教育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的区域总个数;为自然数(≤≤),表示区域编号;为大于0的实数,常量,表示政府预算时采用的生均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经费标准,单位为元/人/年,所有区域执行相同标准;()为大于0的整数,常量,表示各区域的用户规模,单位为人;()为大于0的整数,表示各区域资源的数量,单位为个;()为大于0的实数,表示政府为各区域按用户数量预算的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经费,单位为元,且=;为正的实数,矩阵,表示区域的用户访问区域的资源,使区域的用户获得的积分以及使区域的资源获得的积分;表示区域交换共享支付费率,等于区域的资源利用预算总经费除以区域用户的总积分,单位为元/积分,当区域向其它区域支付资源利用经费时都按此标准。
3模型的建立与解释
限于篇幅,本文在后续论述中,把教育信息资源区域间“交换共享差额结算”简称为“交换共享”;把参与交换共享的区域简称为“区域”,如“区域1”、“区域2”等;把各区域中的教育信息资源用户集合(教师、学生等)简称为“区域用户”,如“区域1用户”、“区域2用户”等;把各区域中提供的用于交换共享的教育信息资源集合称为“区域资源”,如“区域1资源”、“区域2资源”等。
下面小编介绍一篇优秀的教育期刊《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季刊)创办于1988年,是中国高等教育评估领域最早的专业刊物。原名为《高教评估信息》,1994年更为现名。本刊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教科院高教所与中国高教评估研究会主办。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12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