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机制不健全、活动方式单一、多媒体应用不充分、视野狭窄等问题,使传统文化教育不能持续开展、效果不理想、发展受局限; 图书馆、馆员、大学生读者是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从健全传统文化教育机制、优化传统文化教育方式、扩大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加强传统文化宣传和经典教育等方面提出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传统文化教育; 大学生; 策略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与自然长期交往活动中积淀下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和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仁人之士。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不仅需要渊博的文化知识,还需要崇高的道德品质。[1]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机构,应该凭借自身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完善的文献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教育职能,[2]为大学生提供课堂以外的传统文化教育与宣传,对大学生实施德育、美育与文化教育等,增强大学生精神力量,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
1 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
现今,各种思潮的涌动,国民对传统文化的郑重感在逐步减弱,尤其是当今大学生盲目追求外来文化,忽视本民族文化的现象令人担忧。而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窗口,长期以来,在传统文化教育中,仍然处于一种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状态,自觉投身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性较差,场所还局限在校园内甚至是图书馆,手段还停留在传统的途径和方法上,多样化教育方式尚未实现,多元化支撑的良好态势还未形成。
1. 1 组织机制不健全
使传统文化教育难以持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则就是运用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熏陶、影响与感染,是一个循序渐进、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目前,高校图书馆只是机械地重复着藏、借、管等工作,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比较淡薄,多数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没有一套完善的组织机制,尤其是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与其他部门如: 教务处、宣传部、学工部等协作中,缺少有效合理的分工,职责权限不明确,缺乏有系统、有组织的协调和管理,组织散乱化,而且,专项活动较少,许多图书馆在每年的读书月或传统文化节日来临之际会穿插一些教育活动,除此之外,很少有专项活动,比较随性,传统文化教育良好格局尚未形成,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不能持续地开展。
1. 2 活动方式单一
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时下,多数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一般以自身为教育基地,联合学校教务处、学生社团、学生会等部门开展一些以授课、展示、欣赏等为主的教育活动,包括讲座、比赛、展览、评选、征文、书展和播放影片等形式,渠道狭窄、方式简单,并且线上活动较少,即使有也是推送一些活动信息、书目展示、阅读美文或馆刊等,新媒体应用不充分,平台不健全,受众面小。可是,当今大学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方式、阅读习惯的改变,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途径更趋于网络化、生活化,更亲睐于新媒体如微信、微博、QQ 等。而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教育方式侧重于集体活动,形式上单调老套,网络平台中,推送信息呈现碎片化,缺少趣味性、网络性和新颖性,这种固有的方式方法,与当今大学生喜爱的形式多样、富有现代感和生活感的教育方法,还有很大差距,没有赋予教育内容适宜时代特征和大学生学习特点的形式,内容与形式相脱离。由此,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固有的方式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大大影响了教育效果。
1. 3 视野狭窄使传统文化教育受局限
传统文化教育离不开文化阵地和平台的支撑,一直以来,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都是绝好的教育基地,图书馆应该与这些社会组织、政府机构等形成合力,协同教育。可是,据笔者所知,多数高校图书馆忽视社会资源的教育力量,不善于和社会资源合作,在与相关单位或机构联系、走访、互动中,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和灵活性,与社会资源合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还很欠缺,即便有少数图书馆与当地文化机构进行了合作,也是出于完成学校或上级单位安排的专项任务,或者受邀于其他部门开展一些教育活动,传统文化教育只是借助于图书馆资源局限于校园内,缩小了传统文化教育的视觉范围,限制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纵深发展。
2 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 1 图书馆方面的原因
高校图书馆发挥自身优势,建设馆藏资源,营造学习氛围,搭建教育平台,多种渠道开展教育活动等,积极履行图书馆教育职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然而,部分高校图书馆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定位不准确,重视不够,使传统文化教育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机制; 思想保守,创新意识淡薄,缺乏开放的理念与眼光,思维总是定格在传统的方法上,导致了传统文化教育受局限,效果不理想。还有就是高校图书馆受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抑制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逐渐弱化甚至遗忘。由此,导致了传统文化教育制度欠缺、方式简单、思路狭窄。
2. 2 馆员方面的原因
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依靠的是馆员,馆员是重要的组织者、执行者、实施者,他们的思想态度、综合能力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育效果。馆员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新媒体应用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等,能有效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反之,高校图书馆馆员创新能力不足、现代信息素养低下等,必然会导致教育手段简单、固化,新媒体应用不充分等,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 3 大学生读者方面的原因
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大学生是主要群体,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兴趣度,参与教育活动的热度,以及自身对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视度等,都会左右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与行动,高校图书馆即使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但是由于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片面理解,产生疑惑、排斥等,都会使参与人数减少、学习兴致不高等影响传统文化的教育效应。
3 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分析
3. 1 准确定位、重塑观念、健全机制
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思想观念是先导,组织机制是保障,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才能准确定位自身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地位,科学合理指导行为动向,完善组织机制,使传统文化教育有效开展。为此,高校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具备的优越条件和重要作用,弄清承担的使命与任务,强化参与者、促进者、引领者等角色意识,提高责任感。打破多年沉积、懒散、守旧的思想屏障,转变思维模式,准确把握图书馆工作与教育的结合点,[2]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图书馆,与图书馆建设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组织机制,设立传统文化教育小组,由专人负责,统筹、指导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建立以图书馆为引领的校、系、班纵向教育机制和 “图书馆 + ”的教育合作模式,制定各部门职责,明确协作关系,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反馈工作情况,与教务处、学工部、团委等机构联合将传统文化嵌入课堂,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教材,贯穿于学生会、社团等活动中,形成立体式的教育体系,全方位开展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3. 2 树立创新意识,优化传统文化教育方式
现阶段,各行各业都越来越重视创新,高校图书馆也不例外,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和想法,摆脱常规思维方式或习惯思维的束缚,跳出传统观念的禁锢,不受任何框架的约束,开阔思路, 以大学生需求的变化为导向,在尊重需求的基础上,拓展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主动顺应读者需求的变化,不断进行创新,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建议高校图书馆举办开放式讲座,做到讲演结合,讲展结合,吸引读者参与,引导他们培养高雅文化情趣,对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产生更强的共鸣; 抓住各种传统节日和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纪念日的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 依托学生社团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融入学生生活,让学生深刻感悟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魅力; 为学生提供书法、诗词、绘画、武术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探究与实践平台,打造良好的体验环境,建立传统文化体验坊,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体验效应; [3]与当地文化馆、博物馆、文化遗址等文化机构建立合作机制,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联合开展一些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一方面,把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社会活动与展览引进来,使文化活动形成规模; [3]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即时发布社会文化机构组织的传统文化活动相关信息,大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觉产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意愿和行动,扩大学习范围,丰富学习内容,从而增强教育的吸引力,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
3. 3 提高馆员多媒体应用能力,扩大网络教育平台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电脑、手机、移动网络已经成为当今人们获取资讯、知识及娱乐消遣的主要渠道。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教育方式也由以前的单一形式向多元化发展,作为图书馆主力军的馆员,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转变观念,强化多媒体意识,主动学习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加强信息化培训和新媒体应用,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和科学素养,注重体现生活化、教育化和网络化。为此,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传统文化数字资源建设,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佳作,融通多媒体资源,统筹各方面力量,收集网络优秀作品如: 中央电视台的 “经典咏流传”“ 国家宝藏”“古诗词大会”等这些绝好的教育资源,搭建健康向上的网络学习平台,使人们受到视觉与听觉的感受,提高观赏力、影响力,扩大师生的阅读视觉。同时,要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为读者提供移动服务。在微信平台端口建立与图书馆服务器的转接联系,向读者推送传统文化的阅读资源,利用微信交流平台,开展阅读和网上论坛,增加读者与读者、读者与资源间的沟通渠道,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阅读平台,实现传统文化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和互动,真正使中华文化通过网络深入人心。
3. 4 广泛宣传传统文化,加强经典导读
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强调社会责任感等精神内核,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素质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首先是做好传统文化的宣传,传播传统文化涵盖的文化知识、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以及传统文化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为此,高校图书馆应联合相关部门,统筹各方面力量,发挥各自优势,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利用专栏、板报、横幅等张贴宣传语,通过广播站、微电影、微博、QQ 等各类媒体推送传统文化,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共同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强大声势,大力彰显传统文化魅力,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认同感,增强传统文化的学习意识。同时,要做好经典读物的导读工作,高校图书馆要以中华经典为根脉,采取丰富的导读形式,充分挖掘馆藏有关文学、历史、哲学等传统文化方面的经典书籍,编写导读书目,开辟传统文化导读专栏并利用现代化手段,建立网络导读工作系统,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搜索、分类、整序、链接,建立信息导航库,开设网上读者园地,举办书评活动,展示部分教师对经典读物的导读语,引导读者去阅读经典,接受经典教育,感受经典中的气势和气韵,增进道德信念,优化道德行为,[4]陶冶情操。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无围墙的大学,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始终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健全各种教育机制,利用各种有效形式,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广泛传播传统文化,扩大教育平台,把传统文化元素与大学生爱好有机结合,引发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追逐效应,感悟其中的智慧与力量,促进大学生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永红. 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J]. 党史博采,2017( 3) .
[2] 贺森林. 公共图书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7( 3) .
关于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你还可以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杂志文章怎么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14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