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国土资源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正在开展。随着 3S 技术和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已经被应用到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中,如何顺应行业的需要和技术的革新,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例,阐述了目前高职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若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第三次土地调查;工程测量;新技术;实践教学
1 引言
2018-01,国务院批准发布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任务是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统筹利用现有资料,根据国家统一标准,利用摄影测量、遥感、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查清各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跟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相比,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在内容上更广、精度上更高、评价也更深[1]。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中综合运用了多种传统测量技术方法和多种新技术方法,比如说传统的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地籍测量等,也运用到摄影测量、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中,为了扩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的服务范围,还将运用到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中。所以,需要对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掌握和熟悉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技术流程、相关规范和新技术,完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能够夯实学生实践技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能够把握行业发展动态,掌握新技术新方法,使专业建设与时俱进。
2 专业背景分析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综合性非常强、就业面非常广,就业面向多个领域,比如工程、测绘、国土、地矿等。此专业专门培养掌握工程测量、3S 技术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相关规范法规、熟练操作各种测绘仪器和软件,能从事工程测量、土地管理、不动产测绘、地理信息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对人才的需求量大,而且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迫切需要培养一批熟练掌握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的学生。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非常有必要。
3 岗位需求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地利用类型不断变化,土地需用越来越多样化,这些都对国土和资源的科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土地信息在现势性方面比较滞后,数据表现手段和利用方法也难以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科学的土地管理需要更新更准确的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永久基本农田上图入库、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农村宅基地调查,特别是正在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为工程测量专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4 存在问题分析
4.1 专业定位模糊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属于测绘地理信息类,跨学科性强,涉及到的行业众多,而且行业跨度非常大,这给专业定位、课程设置上都造成了困难。在专业定位上,由于校企合作单位多,而且行业跨度大,专业到底应该定位于工程测量领域、地理信息领域还是摄影测量领域,在招生规模有限、不新增专业的情况下很难定位。盲目新增专业,往往造成生源不足达不到专业人数要求。专业定位模糊会造成课程设置困难,高职受限于学制,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兼修所有课程,只能根据行业需要和专业发展需要,开设若干门主要课程。
4.2 课程设置不完善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定位模糊使课程设置难以完善。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对人才的需求量大,要求能综合运用多种测量地理信息技术,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相关课程不足。高职大多采用“2+1”或者“2.5+0.5”模式,受限于在校学习时间、课程的设置不能兼顾所有课程,只能有针对性选择课程,这就不可避免造成某些课程课时分配不合理,甚至有些课程不能开设。如果课程设置兼顾所有方向,将会导致学习深度不够,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果专攻某一方向,将会造成学生就业面受限制,降低择业选择性。所以,如何更合理地安排课程,是工程测量专业面临的一大问题。
4.3 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不完善
工程测量相关的实践教学主要分外业测量和内业数据处理,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内容陈旧,主要参考现有教材,而跟工作岗位衔接不足,导致学生在就业后职业素质不能很好地满足工作要求,造成学生就业竞争力不足和刚踏入工作阶段难以适应工作。行业的发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但高校人才培养的改革步伐总是滞后于信息时代的技术更替,导致高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出现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
4.4 教师生产实践经验不足
高职教师大多缺乏生产单位的工作经验,或者是脱离生产单位时间比较久,造成部分专业教师相对缺乏实践经验,实践技能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对行业新技术新方法了解不够。教师自身实践知识是否丰富关系着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水平。教师应该在课余时间多关注行业动态,学习一些行业常用软硬件知识。学校应该制订教师定岗锻炼计划,寒暑假的时候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与实践锻炼,完善职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这样就可以使学校有效地利用企业资源,使企业得到教师的理论指导,实现校企双赢。
4.5 实践与 3S 技术结合不足
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目标不符合测绘新技术的发展。3S 是测绘发展的方向,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相关的课程设置较少,实践教学环节与 3S 结合不够。现在已进入到信息时代和大数据时代,行业需求在不断变化,测绘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现代地理信息数据的特点是实时、准确、智能、多维,数据处理和数据运用需要综合多种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软件,所以必须将 3S 技术贯穿到测绘人才培养体系中。
5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措施
5.1 课程设置变学科核心为岗位核心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就业直接面向生产一线岗位,所以必须以岗位为核心,合理设置课程。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为例进行工作岗位分析,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岗位大致可分为外业调绘员、地图制图员、摄影测量员、数据管理员等,还可以按照具体的工作流程细分。了解工作岗位和必备工作技能,有助于了解行业需求和技术发展,行业的需求是专业设置的根据,岗位群的需求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决定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岗位群相关的工作流程、技术细节和规范要求是教学的内容,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所以,以岗位群为依据设置课程是用人单位的需要,也是学校办好专业的依据。
5.2 项目驱动实践教学环节
高职实践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根本,突出实践技能和岗位能力,根据工作岗位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参考生产单位的项目模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作业计划、项目实施直到完成项目,成员互相协作参与项目的各个环节。理论教学环节新知识的引入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实践教学项目应该与实际生产有相同的或类似的成果,成果内容和要求需要明确,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通过这个实践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毕业后从事一线工作的基本专业能力。
5.3 强化线上课程实践教学内容
线上课程的建立应该以知识点、技能点为核心。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具体的知识点,根据岗位需求细化技术点,关注课程重难点,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将这些“点”讲得清晰易懂,使学生易于掌握,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课程效果是衡量课程开发者课程质量的主要依据,这样需要课程开发者不断对课程进行优化设计,提供更加优质的线上课程资源。对于本专业不同的专业课,教师还需要构建课程关系网络,让学生明白课程之间的关联,形成学科体系。
5.4 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根据专业的不同发展方向,划分专业方向课程群,确定团队中每个人的研究方向和任课课程,保证每门专业课都有两位老师以上能承担,同时需要兼顾教师个人的特长和兴趣。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往不同的专业分支方向发展,同时各专业发展方向统一整合后形成完整的学科领域。3S 技术发展快,更新迅速,教师应该利用寒暑假参加高水平技术培训提高自身职业技能。教师还应该深入到公司和企业,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掌握行业前沿,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还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完善授课计划和授课方法,引入最新的案例到课堂。另外,聘请行业高级工程师、企业技术骨干、行业高级管理作为兼职教师或企业专家,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通过互动交流从而达到优势互补,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了解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打造理实合一与时俱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5.5 完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目前,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对人才需求量大,同时企业流动性也较大,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稳定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才储备资源。学校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必须紧跟行业发展,了解行业动态,掌握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最前沿的生产案例,了解最新的软硬件设施,预测行业发展方向,从而帮助学校明确教学目标和专业发展方向。学校教学研究成果可以帮助企业完善专业相关技术应用问题,解决有关工作难题[2]。学校可以通过订单班或者现代学徒制,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利用企业技术优势实现在专业上突出,在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职业院校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实践技能,通过校企合作实行顶岗实习,把培养的毕业生同生产实践单位“零距离”对接,真正做到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把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测绘时代的发展变化,本文提出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为契机加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以岗位为基础,加强 3S 技术下的实践教学建设,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更加符合行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时代在进步,技术在革新,实践教学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企业、教师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不断积累经验,与时俱进。
以“三调”为契机加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相关期刊推荐:《科技与创新》(半月刊)2014年由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学术期刊。本刊将积极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关注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最新动态,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与交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突出指导性、实用性,主要发表反映各学科、各领域的科研创新成果方面的文章,以及刊登我国当前科技、经济、管理、工程、交通等各领域的优秀学术论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15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