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教育论文》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微观史学应用——基于“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微观史学应用——基于“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来源: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19-12-18 09:15

  摘要:作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界的重要研究范式,微观史学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途径。“历史解释”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能力。将微观史学的方法引入高中历史课堂,能够以微观史学的视角以小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凸显历史学科作为社会科学的人文底蕴。

  关键词:微观史学;历史教学;历史解释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微观史学应用——基于“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历史解释”在2017年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已经有了较为明晰的定义:“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①因此“历史解释”从类别上来说应归属于技能、情感类别的学习目标。而微观史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界逐步出现并形成的一种研究趋势,法国年鉴学派的著名学者雅克·勒韦尔(JacquesRevel)和贝尔纳·勒佩蒂(BernardLepetit)从史学理论的角度专门讨论了微观分析问题的范式。随着80年代以后法国的“日常生活史”(Histoiredelaviequotidienne),德国和奥地利的“日常史”(Alltagsgeschichte)以及英国的“个案史”(casehistory)等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微观史学这一研究趋势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何谓“微观史学”呢?“从事这种研究的史学家,不把注意力集中在涵盖辽阔地域、长时段和大量民众的宏观过程,而是注意个别的、具体的事实,或地方性事件。”②但是微观史学并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局部的、具体的历史现象的研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大的历史背景提供补充说明,为研究历史的整体结构提供参考。微观史学的这一研究特点正能够为新课标中落实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一、微观史学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学依然受到上世纪教学观念影响,部分教师只是注重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具体表现为过分注重学生对历史线索、历史背景、历史经过及影响等逻辑关系的把握,忽视了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更谈不上核心素养的塑造。在微观史学的理论视角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具体的、细微的历史事件。诸如碑文、个人日记、老旧照片以及口述历史等都可以成为课堂中的史料,使历史教师的教学更能够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改变传统的教师灌输式的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构建知识。在新课标强调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塑造的背景之下,高中历史学习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知识点的记忆,更多的应该强调基于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理解与感悟,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人文关怀。在微观史学研究方式的指导之下,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史料,创设历史情境,通过问题设置,小组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近几年高考全国卷中第41题,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理念,凸显出对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利用微观史学的指导方法更能结合学生认知实际,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能够对所接触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然后主动构建新的知识。因此,教师的教学过程当中应尽可能因材施教,尽可能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想法,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反思问题。微观史学理论以丰富的史料作为支撑,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丰富历史的呈现形式,建构合理的历史场景,有利于学生将个人生活经验与历史学习相结合,进而达到知识的领悟与情感的升华。

  我国应试教育背景之下最大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脱离实际,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以高考为纲,以提高分数为最高纲领。“满堂灌”“一言堂”的课堂屡见不鲜,尽管传统的授课方法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应试的知识点,但如果能够再为相对死板的历史课堂加入生趣何乐而不为呢?微观史学将研究对象转向下层民众或普通团体,在课堂教学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以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事件作为切入点,有针对性的选择史料与探究课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探究史料,体会历史事件中的无奈与彷徨,感悟真实历史人物中的辛酸苦辣,历史课堂就不再仅仅是晦涩难懂的理论和繁琐僵硬的知识点。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探究实践感悟知识,传递正能量。因此微观史学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二、微观史学背景下对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塑造:以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为例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分析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10课。课标要求要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选取典型史料让学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帮助学生分析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共有三个子目: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以及曲折的发展。涉及五个历史阶段: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1927年-1936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十年”;抗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陷于萎缩;解放战争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绝境。了解不同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以及成因是本课的重点难点,而五个历史阶段的知识衔接也非常重要,由于教材受到篇幅限制,每个历史阶段都被割裂开,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应适当补充史料,帮助学生做到知识点的衔接。

  从教学的三维目标上来看,本课在知识与能力层面是了解各个阶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分析影响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下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过程与方法层面是通过阅读史料归纳概括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培养史论结合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是感受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与不断进取的决心。感悟国家统一与民族自强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关键。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策略

  结合对本课的教学分析,从微观史学的研究范式出发,本课以民国时期著名的实业家张謇作为中心线索,通过对张謇的个人命运及企业的生存状况,反映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状况。张謇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实业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复杂的身份背景以及所创办的大生纱厂对于学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是很好的案例。本课以张謇作为突破口,以微观视角来反映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宏观场景。

  在课程的导入环节,展示如下材料:

  在清朝末期,张謇是千千万万普通读书人中的一员,经过二十多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取得了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成就——考中状元,但他却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下海经商,在第二年就创办了大生纱厂。在当时那个时代,状元弃政从商是前所未有的壮举。张謇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呢?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何关联?他创办的企业又遭遇了怎样的困难呢?他创办的企业对社会产生了什么作用?接下来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让我们跟随着张謇一起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

  通过历史情境的设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探索张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做出不同于常人选择的原因,以人物经历和创办企业历程为线索,让学生深刻领悟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艰难生存,积极进取的处境。

  材料一: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张謇将条约内容逐条抄录于日记中,惊呼“和约十款,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他在给张之洞写的《条陈立国自强疏》中提出“富国强民之本在于工”,并提醒清政府:“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张謇先生年谱》

  问题一:张謇毅然弃政从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可以总结出甲午战争之后民族危机空前加重,作为社会精英知识分子的张謇提出了自己的救国理念,即创办实业和培养人才并重,以此总结出张謇“实业救国”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张謇在大生纱厂的《厂约》中,说到他办厂的宗旨:“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产之棉,力韧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售于我,无异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报,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中国民族工业百年史话》

  问题二:为什么张謇的实业救国道路选择创办纱厂?这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背景有何关联?可以从地理学科的区位因素分析引导学生从劳动力、资源、技术、交通条件等进行分析。理解张謇之所以选择创办纱厂首先是得益于当时南通地区优质的原料与劳动力资源,其次是为了与洋货争利,维护国家利益,即应对近代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过程中,中国的应对。

  材料三: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大生纱厂发行股票。股票中载明:“南阳大臣奏饬在通州设立机器纺纱厂……翰林院修撰(即张謇)……领南洋商务局官机二万锭,作为官股规银二十五万两,议集商股规银二十五万两……官绅订立合同,永远合办。”

  问题三:张謇创办纱厂是如何解决资金问题的?学生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张謇创办企业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由于张謇亦官亦商的特殊身份,创办企业的资金一部分来源于“官股”,另一部分来源于民间的集资。张謇的大生纱厂采用了股份制形式,总体来说资金总额较少。张謇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游走在官商之间,解决了资金上的困难。

  材料四:大生纱厂自1899年开始生产后,由于有原料、有市场,加上张謇经营得法,从而使“魁星牌”棉花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从大生纱厂投产的当年就赢利38712两白银,以后连年赢利,到1911年,13年中,共赢利321.5万两白银。——《中国近代化历程》

  “据统计,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2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重要的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商人通例》《商业注册规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

  问题四:从大生纱厂建厂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的企业经历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影响这一历程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结合当时历史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得到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的支持,张謇的企业营业额得以迅速扩大,得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结论。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战,国内政策支持,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迎来发展的春天。

  材料五:大生营业所1922年的业务信中披露:“花纱均属皮滞不振,皆为时局不定,人心不靖,所以致此。”——《工业化与社会变迁》“厥后奉直战事发生,通布销路……亦因时局不靖而消减,故布疲纱跌,无人问津。积货多则有妨周转,不得不贬价求售,因此大受打击。”“南通办法本以实业、教育相互为助,故纺织学校就纱厂而成……余如师范、农科大学、商业、医学等校,虽仍求助于各实业公司,对外界则不予不取,而各公司负担则亦重矣。”——《张謇评传》

  问题五:一战结束之后大生纱厂迅速走向衰败,这又是什么原因所导致的呢?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国内政局动荡,军阀混战,人心惶惶,使得大生纱厂棉纱滞销,资金周转困难。

  材料六:民国二十九年,日本劫运钢铁及发动机等机件402吨,先后变卖库存花、纱、布、煤等物件,约掠夺300余万元的流动资产。民国三十年,日军劫运30余箱锭子、钢铁以充军需。民国三十一年,日军又劫走各类机件、物料达42驳船。民国三十二年,日军“发还”工厂,全厂机器零件损失70%以上,流动资金一无所有。——《江苏大生集团一百一十年大事记》

  抗战胜利后,官僚资本利用其在大生纺织公司中的官股地位,力图予以控制。大生集团对官僚资本进行了抵制,国民党CC系洪友兰任大生纺织公司董事长,张謇之侄张儆礼任公司经理,全面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至1948年,大生集团尚存的企业有大生纺织一、副厂、三厂。——《张謇研究》

  问题六:在抗日战争期间和解放战争期间,大生企业的命运又如何?

  通过上述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抗战期间,面对着日寇的疯狂掠夺,大生纱厂处于破产的边缘。内战开始后,国民党控制区美国货大量倾销,四大家族等官僚资本主义鲸吞蚕食,大生企业陷入了瘫痪。

  课堂小结:本课通过张謇及其创办的大生纱厂为线索,带领学生回顾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进而启发学生探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分析其历史地位。通过丰富的史料培养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客观评价与理性分析。透过张謇及大生纱厂的历史进程,最终实现学生的感情升华。

  三、微观史学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

  本课以微观史学方法为指导,在波澜壮阔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史大幕下选取张謇及其所创办的大生纱厂作为切入点,通过丰富的史料,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层层递进,整个教学详略有当,留给学生较多自主探究的空间。通过本课可以看出将微观史学引入高中历史课堂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降低了历史概念的理解难度。本堂课中的一个难点就是学生对“民资资本主义”的理解,通过对大生纱厂命运的讲述,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具体化,这样的方式更加符合高中学生的历史认知。此外,本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张謇的个人命运、大生纱厂发展的历史进程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架构整堂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个人及国家的命运维系在一起,更容易引起学生内心共鸣与情感升华。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作为官员的张謇办厂经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是如此不可思议的事情。

  第二,增强了历史教师的科研能力。微观史学以小见大,为了确保在微观史学的指导下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必须在课前选取典型事例。一方面要把小历史讲好,另一方面还要能关照大历史的背景。这对历史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断发现新史料以适应不同的课程题材,反过来倒逼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提升。

  第三,提升了历史课堂的人文价值。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人文性,应该是历史课程重要的特点之一。微观史学的应用,拓宽了历史课程资源的渠道,以本课为例,家庭史、企业史也纳入到了历史课堂的视野。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就是真实存在于自己身边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也是作为核心素养之一的“历史解释”中的应有之义。西方史学家认为,微观史学是“平民化”的历史研究,鉴于此,在中学课堂中关注具体的、细节的历史要素,增强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与感悟。从这一点来说,在微观史学的指导下历史课堂更容易具有人文气息。

  正如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同样需要注意应用微观史学于历史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过分注重细节就容易忽视历史的大背景,会有犯一叶障目的错误。由于课堂中不可掌控因素较多,容易导致教师顾此失彼,过于关注历史细节,反而背离了课堂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则是应该加强对微观史学的学习,微观史学的研究视野不同于宏观历史“自上而下”的观察角度,用陈寅恪先生的话说应该是用更多的了解与同情去感受历史参与者的喜怒哀乐,不仅仅是局限于关注具体的历史细节和普通人的生活,而是通过微观视角对普通历史细节的关注,来反映宏大历史背景和解释普通人物历史生活的原因。“对于历史局部、细部考察的愈加细致、周全、准确,自然对于从整体上认识这些局部、细部构成的历史大厦,就愈有保证。”③因此,如何以小见大,透过小历史关照大历史背景,是交给历史教师的一个难题。

  诚然,微观史学应用于中学历史课堂依然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在当前课程改革与历史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之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一定比墨守成规更能够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进微观史学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课堂,让其为高中历史教学发挥积极的作用,这应该是我们这一代历史教师应该所持有的态度。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微观史学应用——基于“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相关期刊推荐:《历史教学问题》(双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的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教学类专业刊物。本刊主要面向广大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工作者、广大历史学爱好者。关注广大中小学历史教师的进修深造,特别是为已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中学历史教师在学术上提升到硕士研究生水平服务。结合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努力促进中小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直接与在线编辑联系。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15615.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