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试行)》关于审议课程内容的要求中指出:“幼儿园课程内容应符合幼儿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应与周围的生活紧密联系。要结合幼儿发展的实际,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关注不同发展领域的关键经验,有针对性地确定课程内容。”作为地处历史文化古镇的幼儿园,我们一直尝试着将家乡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中,试图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把资源转化为幼儿的经验,让幼儿在与这些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每次活动开展前,我们都会站在幼儿的视角,立足于幼儿的发展,通过集体智慧对课程进行审议,并做出相应的选择和决策。
笔者以“启动童心,趣味游园”活动的开展为例,谈谈如何通过课程审议“裁剪”课程内容,使课程更生动有效、更适合幼儿。
一、前审议———关注幼儿,达成共识
自“紫金庵探宝”“小鬼当家———逛超市”“亲子登山”等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大班幼儿对走出园门开展的课程越来越感兴趣,特别是“紫金庵探宝”活动开展后,幼儿经常询问“东山还有什么地方也可以去探宝?”,并多次提出了去启园的想法。为此,大班年级组进行了第一次课程审议。
幼儿提出意愿后的第一次课程审议片段:
教师A:中班时我们开展了“紫金庵探宝”活动,幼儿对那次探宝之旅印象深刻。我们班的幼儿提出想去启园走一走、看一看,大家觉得怎么样?
教师B:还是乘公交车去吗?我觉得压力很大。
教师C:既然幼儿这么想去,我觉得可以按照“紫金庵探宝”的模式组织活动。启园依山傍水,值得一游。就是启园里面很大,还紧靠太湖,安全问题还是要考虑周全。
教师D:我觉得亲子游不错,可以参照上学期的“亲子登山”活动,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一系列渗透着领域目标的小任务。
教师E:我同意。启园地方大,既有人工湖,还靠着太湖,即使不组织亲子游,也需要大量的家长志愿者。
教师F:启园和雨花胜境不同。上次登山活动的目标旨在让孩子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山上植物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重复开展的意义不大。从课程价值和幼儿发展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应该有所提升。
教师G:雨花胜境大家都比较熟悉,家长平时都会带孩子去,但启园一般没去过,我们还是先去踩个点,了解一下比较好。
教师A:对,我们作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确实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先去游一游启园,找一找启园中哪些元素是幼儿所感兴趣的,想一想到底应该以何种方式游启园。
教师F:幼儿自己的想法更重要,可以先让他们自己计划一下游览计划,思考自己知道的启园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这次去启园想去玩什么、看什么,还可以让幼儿设想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从上述审议片段中可以看出,在审议“启动童心,趣味游园”这个活动如何开展时,因为有了前几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对该课程的开展也充满了期待。通过课程审议,在与他人讨论、寻找解决问题方法时,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生活化的课程意识基本确立,同时也有了站在幼儿视角看课程的理念。教师在肯定该课程的可实施性的基础上,达成了合理的共识———先了解幼儿自己的想法,让幼儿做一份出游计划表;再去启园走一走、看一看,站在幼儿的视角想一想:“如果我是幼儿,启园中有哪些元素是我所感兴趣的,蕴含着怎样的教育价值?”
二、中审议———追随幼儿,着眼构建
“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能仅仅是一句口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除了心中装有主题的预设目标外,更多地应做到追随幼儿的兴趣。在中审议中,教师需要用发展性的眼光去审议,做到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内容转移或者是整合与超越,能根据幼儿在主题中的真正需要与兴趣,生成一些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活动。
实地调研后的第二次课程审议片段:
教师A:我看了幼儿做的出游计划表,大部分幼儿知道启园“三宝”,想去找到它们,还想自己在家做家务赚出游经费并和好朋友一起完成挑战。
教师B:启园踩点时,我看到启园有形态各异的桥,如石板桥、九曲桥、拱形桥,大班教学参考书上不是有“各种各样的桥”这一内容吗?比起图片、视频,这就是真正的活教材呀!
教师C:启园中有许多鹅卵石铺设的小路,幼儿可以脱了鞋子在上面走一走,体验踩鹅卵石带来的奇妙触感;上面还有漂亮的图案,幼儿可以认一认、找一找。
教师D:我们班的美工区就有石块的涂色、装饰活动。去了启园以后,我想幼儿可能会有更多的创意,比如组合、造型,真的好期待!
教师E:启园中有许多图标,我觉得可以让幼儿根据图标来找找启园的“三宝”。这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也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要求大班幼儿能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这一目标。
教师F:启园中的假山形态各异,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大水牛,有的像懒熊,估计幼儿会喜欢。御码头的路边还有一座大型假山,可以让幼儿去爬一爬、藏一藏,提高攀爬能力,感受捉迷藏的快乐,这也符合大班健康领域的目标。
教师G:前段时间我班幼儿初步尝试利用一些小工具来测量身边的物品。我觉得启园里那一棵棵粗细不同的树正好可以成为幼儿玩测量游戏的对象。他们可以用自己的小手来量一量自己喜欢的树有多粗,也可以借助毛线、皮尺、绳子等小工具来测量和比较哪棵树最粗或哪棵树最细。
教师H:是的,之前我正好参加过区里组织的关于测量的“同题异构”活动,研讨时大家都认为测量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难点。我认为把测量融入这次游园活动,让他们结合生活经验学习多种测量方法,会让幼儿从模糊的游戏性测量慢慢走向精准的、清晰的自然测量。
教师G:我觉得我们这次启园之行的课程不如就叫“启动童心,趣味游园”吧!童心的启动是我们的课程目标,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合起来就是“启园”,而“趣”字也体现了我们幼儿园的课程理念。…………
第二次审议活动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当我们从幼儿的视角来观察事物时,发现启园充满了“趣与美”———“石趣”“桥趣”“树趣”“景观之美”“建筑之美”等。于是大家又展开了新一轮的思考:在当前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我们的启园之旅能否落在“趣”上?如何在和幼儿快乐游园的前提下,根据幼儿现有的经验,利用启园中的教育元素,预设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让幼儿收获不一样的启园之旅?
于是教师站在幼儿的视角,立足于幼儿发展,和幼儿一起设计了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蕴含着教育目标的出游计划(“计划表”略)和趣味游戏。
从预设的趣味游戏中可以看出,教师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需要,重视根据幼儿的经验来“剪裁”课程内容,而不是“剪裁”幼儿让其适应课程。大家期待着和幼儿一起走进启园,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游戏、锻炼,期待启园之游不仅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个别化经验,还能促进幼儿个别化学习能力的发展。
有关活动开展细节的第三次课程审议片段:
教师A:家长志愿者需统一着装,在活动前告知他们本次游园活动的目标,明确自己是幼儿安全的守护者、幼儿活动的追随者。
教师B:建议每个幼儿都买票,这样就和公交公司形成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了,并要与公交公司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上下车的时间尽量长一些。
教师C:每个班进园后要将集合时间、集合地点告知家长志愿者和幼儿。
教师D:启园很大,每个游戏地点和参观地点都要有志愿者和老师,这样才能适时给幼儿提供帮助。
教师E:班级常规中要进一步渗透安全与礼仪方面的内容,根据各个领域的目标,细化活动内容与规则。…………
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各抒己见,课程实施前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如幼儿内在需要的调查、与公交公司的沟通、家长志愿者的招募与召集会议、告家长书的发放、交通规则与安全意识在一日生活中的渗透、启园的实地调研、行走路线的合理安排等,从而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推荐阅读:适合学前教育论文发表的期刊
三、后审议———立足发展,注重积淀
课程的后审议重在积淀,促使教师进一步反思、探讨、整理主题教育经验,从而形成一套更为完善、合理、适合幼儿园自身实际的课程,促进课程的园本化。活动结束,各班教师通过图文并茂的经验分享,各自畅谈和展示了主题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亮点和特色做法,为下一轮的主题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活动结束后的第四次课程审议片段:
教师A:启园之行让我们感受到了走入自然的幼儿的投入,特别是他们自己设计的计划表,每个人都完成得那么好。他们并没有像我们预想的那样,一下车就忙着吃和玩,而是先和小伙伴一起完成自己的计划,真不错。
教师B:每个家长志愿者都那么尽心尽职。我们很多家长都说这次启园之行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幼儿园的生活化课程真有趣,希望下次还能参加。
教师C:在生活中学习,让我们看到了每个幼儿发展的可能性。幼儿真的很棒,坐公交车时不仅有礼貌,还能主动投币,即使没有座位也能拉紧扶手保护自己,真的不能小看他们。
教师D:出去一趟后,我觉得幼儿的建构区明显有内容了,御码头、柳毅井的搭建都出自他们的自发游戏。
教师E:我觉得要相信我们的孩子,以前老是怕这怕那,其实只要组织得好,一切都不是问题。你看,幼儿的笑容多美丽,他们还会主动与导游及里面的工作人员沟通、询问、请求帮助呢!
教师F:下次出行我们还应制订相应的观察量表,通过聚焦于幼儿活动过程中的两个外显指标———自在感和投入度,观察、记录幼儿的活动状态,从幼儿的视角来审视活动的质量,这样就能更有效地考量课程内容的价值了。
教师G:对的,一个活动的开展,关键在于我们的用心与用情,我们周边有那么多美景,一定要多带幼儿走进自然,融入社会,这就是我们幼儿园的园本特色。…………
衡量一次活动是否真正有效、是否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不应只看是否好玩有趣,而应该基于发展目标来进行判断。活动前,教师一起学习探讨: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在不同领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标准?哪些是有价值的兴趣点?活动中教师一起挖掘、寻找适宜的课程内容,一起思考、研讨实施方法。活动后,教师一起分享反思活动过程,从幼儿的视角来审视、考量课程的价值。通过“启动童心,趣味游园”活动的开展,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课程审议使教师更专业、明智,幼儿更灵动、愉悦,活动更清晰、多元,课程更适宜、有效。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16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