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部编版的教材内容编排,非常有利于比较阅读的教学方式实施,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能够得出一些高于文本本身的阅读体验。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结合丛书对比阅读进行方法性探究,研究、把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动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对比阅读
所谓对比阅读,简单说就是对一组相近文章内容、结构、写作特点、写作方法以及表达思想进行对比研究性阅读。对比阅读所选取相似性对象往往不仅是内容上相仿,还可以是语言特色以及文章结构上的相似。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两篇作品进行对比研究,从而获得写作过程中成功的经验。比较阅读,主要从文本之间或与丛书的异同进行对比。对比阅读的对比方法对比阅读根据其对比角度以及内容不同,可以分为相同题材作品的比较阅读、不同观点作品的比较阅读以及文本与丛书的比较阅读。
1.相同题材作品的比较阅读相同题材作品的比较阅读其重点往往在于对不同文章之间选材、立意和情感不同之处进行总结和鉴赏。不同作者在相同的取材之下,往往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立意。同样是描写自然景物,巴金和郑振铎所描写的景象就有所不同。巴金所写的《鸟的天堂》,主要从榕树的颜色美、形态美和动态美三个方面表现的,最后通过作者对第一次和再次对比看鸟的天堂的恋恋不舍之情,进一步强调了鸟的天堂之美。学生丛书巴金所写的《筑渝道上》,主要是从山中景物的不同变化展现出山道的美妙之处。
2.不同观点作品的比较阅读则是侧重于对文章的观点性研究。在对于同一选材以及描述的对象方面,往往不同作者具有其不同的观点。例如教学《少年中国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它是与另外两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小岛》组合单元的。教学时,我们就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来比较写作的背景,让学生在写作背景的比较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把几篇课文放在一起来比较写作的背景,能让学生从时间上、历史事件上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能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前后连贯起来。
3.文本与丛书的比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是常见的,其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清晰地分辨出两者间的共性与不同点,有利于其更加深入地掌握事物本质,使学习效果得以强化巩固。与此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既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又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
相关知识推荐:小学语文教学方向的论文如何投稿
例如教学《松鼠》(部编版五年级第五单元)一课,按照新课标“一课一得”的原则,我把这一课的语用训练点设计为:阅读、比较语言特色不同的说明文。
首先引导学生从文本的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表达效果上来进行的比较
接着我还让学生回忆课文《太阳》《白鹅》,比较与本单元的文章又有什么不同?
这样的同类题材课文比较阅读,同中找异,深入理解课文,既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精妙。
那么,怎样进行语文对比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二、在对比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论文作者:廖有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19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