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社会统计学”课程逐渐获得国内社会科学相关专业重视,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理解难度大、内容偏于理论化、学生应用能力不高等问题。在解决国际相关课程教学模式基础上,研究开展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应用性教学模式探索,借助于真实情景下的议题研究和统计练习,为社会统计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习得实操性的统计分析方法和相关研究能力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社会统计学应用教学问题导向情境模拟
近年来,“社会统计学”这门课在社会科学相关专业逐渐获得重视,[1]不仅仅是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开始注重学生的统计分析及研究能力,社会学等专业也开始侧重并大范围推广“社会统计学”,成为文科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2]但是这门的教授在文科学生之中,一直属于较难的课程,现有的教学模式也随着统计软件SPSS和STATA等在国内的普及,开始有了一定的调整和改进。但即使是这样,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课程后,仍然无法进入到实际应用层面。
1“社会统计学”的教学现状与问题
“社会统计学”的教学难度一直存在,其主要的现状和问题主要集中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方面:
第一,在教学内容方面,大部分的“社会统计学”教材和内容还是侧重于数理统计方面,在已有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传授给学生的数理基础和公式推导,使得许多文科生“望而却步”,缺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教学内容和相关素材积累探索。[3]
第二,在教学方法方面,许多“社会统计学”的课程还是采取教师教学、演示和操作,学生进行模仿的模式。整体上,当前教学以以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分析为主,学生课后没有太多的练习及应用,教学方法比较传统。[4]
第三,在教学思路方面,国内的相关教学主要还是被动式的教学,侧重于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这与国际上的教学思路形成一定的差异。在国际“社会统计学”或者“计量经济学”之类的课程体系之中,主要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导向,应用性非常明显。他们往往是基于实际的应用情境,进行相关思路和方法的介绍,数学在其中仅仅是辅助性的内容,甚至在一些情况下没有相关的详细阐述。事实上,目前借助于相关统计软件(SAS、STATA、SPSS),数据分析都不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公式计算,并不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数学基础,更多是统计思维的训练。[5]
综上,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应用社会统计学方法和相关统计软件的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当前国内“社会统计学”教学中难以解决的关键问题。[6]
2问题导向在X高校行管专业的应用教学实践
2.1课程内容让学生确立调查研究问题,课程中加入大量应用训练
(1)学生自主分组(4-6人)选择研究议题,并且考虑议题的现实操作性。学生根据研究议题查找相关的参考问题,并且将概念操作化,并开展实际的调查和数据收集。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开展的调查课题例如:大学生亲密关系与原生家庭研究;关于大学生滴滴出行安全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大学生虚拟社交和现实社交的研究;大学生的养生观念和养生行为调查;大一新生追星的类型、方式及影响研究等。
(2)学生提出社会调查具体方案、抽样方案并开展问卷设计。方案包括具体的研究议题、内容、研究方法、小组分工和进程安排等。方案修改确认后,学生根据调查方案细化每个组的抽样方案。学生自主设计问卷,教师对问卷进行分析和点评,指出问卷中的错误。
(3)学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通过网络或者现场方法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基本每个小组收集的数据量在100-500之间。其中,学生有采取问卷星、现场发放等多种形式。在课堂上,每个小组展示各自的调查方案,并且评选出优秀的小组,教师提供调查经费奖励。
(4)课堂上进行数据清理与统计分析工作,主要训练数据清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基础回归分析等内容,并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与研究报告撰写。最终,每一名学生需要根据调查数据独立撰写研究报告。
2.2提高课堂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对于社会科学的兴趣
通过这样的实操过程,学生不仅仅只是在课堂上学会了相关知识并且进行了讨论,更主要的是在课后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实践,将方法真正融会与贯通到现实之中。有学生在调查报告结尾处中写道:“这次调查主要是我们小组共同努力完成的,从课题的确定、问卷的制作与发放、资料的收集,都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心和付出。虽然此次调查只是我们接触社会科学的一小步,但是其中我们所运用的方法却是这门学科必备的工具。这学期别具趣味性的课堂,让我既掌握了社会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又感受到了与人和社会交往的独特魅力。我还记得老师这门课程中提到的几个关键词:真实与严谨、倾听与挖掘,我会怀着这些信条以新的视角重新探索、认识这个学科,并发现社会中的新意。”
方法课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还需要让学生调动其对社会科学的兴趣,对周围事务的关心和关注。在课程设计上,要求每一名学生均有一次在课前进行五分钟展示,展示内容为“一个有趣的社会统计研究”。鼓励学生挖掘有趣的社会调查研究,不限题材和内容。
学生们精心准备,分享了许多有意思的研究,并且通过这些丰富的研究,让学生们拓展视野,发现社会统计的有趣之处。学生有分享流行的短视频研究的、分享他们关注的大学生就业情况、以及经典的社会统计研究案例等内容的。通过这样的分享和讨论,让学生们发现,原来这门专业离我们不远,同时发现社会统计有很多实际的应用。
2.3从研究问题出发到研究报告的全流程实践
在当前的“社会统计学”教学中,往往是借助于已经清洗过的数据,事实上,许多学生前段的基本能力也是缺乏的。这样缺乏全流程的教学,使得学生只能等着合适的数据才会开展分析,但却不清楚整个统计调查的前段可能会碰到的各种数据难题和抽样产生的选择性偏移等。所以,全流程的训练是当前教学模式探索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探索过程之中,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研究数据的收集等。
2.4强调课程中坚守的价值与伦理,通过案例和讨论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从课程的开始到结束,教师都在强调社会统计中坚守的价值和伦理,包括对于调查对象的尊重、对于客观事实的尊重、不允许在数据中存在作假行为等等。同时通过多种课程的讨论,让大家学会尊重不同的观点,形成自身独立的决断力,而不是人云亦云。
3基于实践形成的“社会统计学”应用教学对策
3.1以实际研究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可以将情境教学法的思路应用到“社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方法课和统计工具的使用,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学生置放于真实的社会情境中,让他们面对真实的数据统计需求和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研究创新思维的锻炼,让他们形成规范研究的基本能力,有利于其毕业论文和后续发展。
3.2用统计思维和应用操作替换复杂的数理公式主导的内容
可以借鉴国际上关于《社会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教材和教学思路,并不是以数理统计的知识传输与公式推演为主,而是以解决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最终,传递给学生的是一套统计思维,例如如何排除统计过程中的抽样误差,为什么需要排除混淆因素的干扰等等,最终形用数据来说明真实状况,进行研究对话的能力。
3.3通过真实具体数据问题的解决形成学生统计分析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使用真实的数据,通过对于真实数据的清理、统计软件的分析操作,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在应用中进行统计理论的理解和统计思维的训练。并且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给学生足够的课题练习操作和答疑的时间,让学生实现具体的分析目标,在解决相关问题的目标牵引下进行学习是对于社会统计学较为恰当的学习模式。其中,最为理想的情况是全流程的应用教学,让学生使用自己收集的数据,这是最真实有效的情境学习。即使没有学生自己收集的数据,完成整个完整的数据收集过程。当然,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一些真实情境下的数据进行练习。
3.4注重学生在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和学科伦理
社会统计学并不是单纯的统计工具的应用,其也涵盖的学科所要传递的价值与伦理,在教学过程之中,不仅仅需要注重方法和知识,也需要融会贯通其中学科的价值内涵。对于真实的追求与严谨的思维方式是社会统计学需要在课堂上传递给学生的,其不仅仅是内容的讲述,而是在一次次数据重新计算,一次次优化回归模型,一次次从数据中发现真实传递出来的。需要让学生有类似的体验,所以,整体上需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来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4结语
“社会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基础方法课,其不同于一般以具体内容传授为主的课程,其最终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记忆,而更多是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和操作。这样的课程特征使得课堂教学也需要区别于传统的课程教学,采取创新的方式,最终以形成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通过前期的积极探索发现,在真实情境下、以问题为导向的实操训练对于实现该门课程理想化的教学目标有重要的推进作用。——论文作者:卢玮静
相关期刊推荐:《科教导刊(下旬)》杂志是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优秀学术期刊。下旬刊(科教版):科教前沿,师资建设,教育教学,教研教改,课程研究,学科园地,信息技术,工业技术,工程技术,建筑科学,资源环境,生命科学,农林天地,学术论坛等。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20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