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基础上,结合德国和美国同年龄段体适能测试的方法,确定身体素质测试项目,探讨小学3~6年级学生的主观运动参与、身体自尊和体成分对身体素质的影响。方法在问卷调查法、特尔菲法和现场测试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寻变量间的路径关系。结果男生的体指数(BMI)明显高于女生(t=4.07,P<0.001),三、四年级学生的主观运动参与意愿要明显好于五、六年级(F=5.73,P<0.001);偏瘦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明显好于其它等级的学生(P<0.05),而正常体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又明显好于肥胖学生(P<0.05);假设理论模型成立。结论身体自尊是主观运动参与影响BMI和身体素质的中介变量,而BMI是主观运动参与影响身体素质的另一中介变量。
关键词:主观运动参与;身体自尊;BMI;身体素质;机制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体质健康的保障。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身体自尊是个体对自身自我评价时的一种情绪体验,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它是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领域,包括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各方面的满意感[1]。参与体育锻炼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在身体自尊上有较大差异,即经常参与锻炼人群的身体自尊或身体自尊某个维度均显著高于不经常参与锻炼的人群[2,3]。另外,体育锻炼方式的不同对身体自尊及各维度有不同影响[4,5]。
研究假设:主观运动参与意愿影响身体自尊;身体自尊影响身体素质和BMI;BMI影响身体素质;主观运动参与意愿影响身体素质;身体自尊是主观运动参与意愿影响身体素质的中介变量(见图1)。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韶关市小学3~6年级各四个班的学生共769人,去掉29人的无效数据,共获得有效数据740人(见表1)。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设计
在大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专家访谈的结果,构建结构式问卷。经过预测试,问卷确定分三个部分:个人背景、运动参与问卷、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
(1)运动参与问卷运动参与问卷是在《锻炼态度量表》[6]的行为意向维度基础上进行了修订。首先,《锻炼态度量表》具有很好的信效度,行为意向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84;其次,在20名学校体育相关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对行为意向维度的条目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问卷共分7个条目,采用5级李克特计分,分数越高说明运动参与越好,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81。
(2)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17]是适合于中国少年儿童身体自尊并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测量工具。量表共分12个分量表,共有78个条目,采用5级李克特计分,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介于0.52~0.79之间。另外,该量表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信、效度指标基本符合测量学要求,并且各分量表单独计数得分。
1.2.2身体素质测试
在德国青少年体适能测试和美国库珀学院FITNESSGRAM体适能测试[7,8]的基础上,结合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特点,确定小学不同年级的身体素质测试项目。首先经过预测试,排除存在地板效应和天花板效应的项目,然后通过特尔菲法,对20名学校体育相关专家进行两轮的书面访谈,最终确定小学3~6年级身体素质测试项目:小学三、四年级(30m跑、敏捷性、侧向跳、立位体前屈、平衡板);小学五、六年级(30m跑、20m折返跑、敏捷性、立位体前屈、平衡板、40s俯卧撑、纵跳、卷腹)。
所有身体素质测试项目均采用统一器材,着运动装,在同一场地进行。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身高2(kg/m2),数据读数精确到0.1。30m跑和敏捷性测试精确到0.01s,侧向跳、卷腹和40秒俯卧撑计个数,立位体前屈和纵跳数据精确到0.1cm,20m折返跑计趟数,折算最大摄氧量(vo2max)=31.025+3.238×(8+0.5×级数)-3.248×年龄+0.1536×(8+0.5×级数)×年龄,数据读数精确到0.01。
相关期刊推荐:《广州体育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1年,由广州体育学院主办。以反映广州体育学院教学、训练和科研成果为主,同时交流和传播国内外体育科研成果和科技信息,开展并进行学术讨论与争鸣,以广泛的学科涉及面和极强的学术论文实用性促进我国体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设有:体育社会科学、休闲体育、竞技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等栏目。
体能指数(PFI)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反映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水平的综合性指标。PFI的计算为各项身体素质测试得出的Z分,Z分=(各体能指标实测值-每组各体能指标均数)/每组各体能指标标准差。将各体能Z分数相加后得出PFI,PFI得分越高表明测试者的体能越好。
1.2.3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运用SPSS26.0和AMOS24.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内部一致性检验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相关数据的显著性水平为P<0.05。
2研究结果
2.1小学3~6年级学生主观运动参与、身体自尊和体质状况的差异比较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男生的BMI明显高于女生(t=4.07,P<0.001),并且,年级间也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F=6.95,P<0.001),三、四年级学生的BMI明显高于五、六年级。另外,在主观运动参与意愿方面,男生和女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0.604,P>0.05),但在年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5.73,P<0.001),三、四年级学生的主观运动参与意愿要明显好于五、六年级。
再者,从表2还可以看出,身体价值、身体自尊和身体素质三个指标在性别间和年级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事后比较:a(三年级);b(四年级);c(五年级);d(六年级)。
2.2小学3~6年级不同体成分学生的身体素质比较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身高体重等级正常学生与超重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超重学生与肥胖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很明显,偏瘦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明显好于其它等级的学生(P<0.05),而正常体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又明显好于肥胖学生(P<0.05)。
2.3小学3~6年级学生主观运动参与和身体自尊对身体素质影响的路径分析
图2是小学3~6年级学生运动参与和身体自尊对身体素质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整体模型适配度的统计量中,卡方值为0.611,显著性概率值P=0.894>0.05,接受虚无假设,说明假设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间可以契合。模型的卡方自由度比值为0.204<2.000,RMSEA=0.000<0.08,NFI=0.999>0.90,RFI=0.995>0.90,CFI=1.000>0.90,IFI=1.005>0.90,TLI=1.019>0.90,均达到模型可以接受标准。整体而言,假设理论模型成立,与实际数据可以适配。
另外,从图2的路径中可以看出,3~6年级小学生的运动参与对身体自尊存在显著影响,路径系数为0.55;身体自尊对BMI和身体素质存在显著性差异,路径系数分别为-0.13和0.20;BMI对身体素质也存在显著性影响,路径系数为-0.13。身体价值的误差变量与整体自尊的误差变量相关系数为0.53。
3讨论与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主观运动参与意愿在小学3~6年级阶段没有性别差异,但年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三、四年级学生的主观运动参与愿望明显要好于五、六年级学生。这与相关的研究略有不同,范卉颖等研究认为,不同性别、年级、地区间的青少年运动意愿呈显著性差异,其中,男生的运动意愿整体优于女生,年级越高的青少年运动意愿越不积极[9]。另外,BMI在性别间和年级间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男生高于女生,三、四年级学生高于五、六年级学生。小学阶段学生的BMI,无论是性别间,还是年龄或年级间的研究均存在一定的争议,没有一致的统一规律,这可能与地区差,民族特色,以及地方习惯有关[10]。再有,五、六年级学生的BMI明显低于三、四年级,这与他们身高的快速增长有很大关系。
坚持体育锻炼对心境状态的改变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11],体育锻炼能提高青少年学生身体自尊已得到多位国内外学者的证实[12,13]。有研究发现[14],青少年的身体自尊在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男生高于女生,但本研究发现,小学3~6年级学生的身体价值和整体自尊在性别间和年级间并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认知水平、运动兴趣以及目标定向有关。总之,对低年龄段小学生的身体自尊研究还有待于加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身体素质在性别和年级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是依据生理规律而循,可见,不同年龄段发展的侧重点也会不同。例如:柔韧性的敏感期是在5~10;敏捷性的敏感期在7~12岁;速度素质的敏感期是在7~13岁[15]。敏感期阶段的身体素质干预非常重要,错过这个阶段的干预不仅会影响正常的生理发育,而且更会影响身体素质的提高,进而会造成一定的运动障碍,这势必会影响个体的健康发展。本研究结果显示,肥胖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要差于偏瘦和体重正常的学生,这充分说明体成分对身体素质有一定的影响。随着BMI的增高,身体脂肪量也随之增高,机体对氧的消耗增加,并且身体的瘦肌肉含量没有改变,身体总体的肺功能和肌肉力量并未得到提高[16]。
本研究的结构方程模型证明,身体自尊是3~6年级儿童青少年主观运动参与意愿影响身体素质的中介变量,同时BMI亦是身体自尊影响身体素质的中介变量。但从影响效果来看,主观运动参与意愿对身体自尊影响的总效果值为0.55,对BMI影响的总效果值为-0.07,对身体素质影响的总效果值为0.12。可见,主观运动参与意愿对身体素质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直接的影响,同时,其对身体自尊的影响较大,而身体自尊是主观运动参与意愿影响身体素质的中介变量;另外,虽然主观运动参与意愿对BMI的影响不大,但BMI对身体素质的直接影响为-0.13,可见BMI在身体自尊影响身体素质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4小结
小学3~6年级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在主动运动参与意愿方面不存在性别差异,但三、四年级学生明显要好于五、六年级学生。体成分的发展变化比较明显,男生的BMI要高于女生,三、四年级小学生要高于五、六年级;同时,偏瘦和体重正常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明显好于肥胖学生。
另外,3~6年级小学生的身体自尊和身体素质在性别间和年级间均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从主观运动参与意愿、身体自尊、BMI三个因素对身体素质影响的路径中,不难发现,主观运动参与意愿对身体素质没有直接的影响;三因素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存在二条路径:一条为身体自尊是主观运动参与意愿影响小学生身体素质的中介变量;另一条为主观运动参与意愿对身体素质的影响中,主观运动参与意愿先影响到身体自尊,而后身体自尊影响到BMI,再后BMI影响到身体素质。可见,BMI对身体素质的影响不仅有直接作用,而且也有部分中介作用。鉴于此,小学阶段3~6年级儿童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发展不仅需要遵循其发展规律,更需要注意影响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机制,身体自尊和体成分是影响身体素质的两个重要因素。——论文作者:苏煜1,赵剑平2,朱琳3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21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