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论文》简论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体系

简论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体系

来源: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咨询网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22-02-11 08:23

  摘要i文章通过对多种社会心理学教材的研究,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应包括个体社会心理(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动机、社会态度),人际互动(人际沟通、人际关系、合作与竞争、侵犯与利他),社会影响 (社会助长、社会惰化、从众与服从)和群体心理(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凝聚力、群体首领、群体决策、群体人格) 四个方面;认为必须研究和发现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严密的体系;主张以社会化作为社会心理学的逻辑起点。

简论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基本知识;知识体系;逻辑起点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晚近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其发展历史只有百年,我国内地恢复社会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时间更短,不足30年。它到底应当研究哪些问题?其基本知识有哪些?这些基本知识应当怎样组织起来构成一个严密的体系?这些问题仍在争论和探讨之中。这种情况明显地反映在社会心理学教材中:书名同为《社会心理学》,内容却差别极大,结构和体系也大相径庭。

  教材是系统地反映学科知识的教学用书,教材内容和结构可视为编著者对学科知识体系的认识和主张。所以,研究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体系,其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对社会心理学教材进行分析研究,从内容的差别中发现共同性和合理的观点,从对结构体系的不同认识和做法中分析正确的主张。本文即循这条途径,从对近20多年来出版的教材进行对比研究和统计分析人手,谈一些对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的观点和主张。

  一 哪些内容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关于社会心理学教材的内容,编著者们提出了不同的主张。

  金盛华教授认为,社会心理学教材应“将讨论集中于社会心理学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人在与他人及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和行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及作为这一过程后果的人际关系,以及作为人们直接社会现实的微观社会怎么样影响人们的行为与思维方式等方面。”…匍i这是很有见地的主张。他在与张杰合著的《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中实践了自己的这种主张,所选论题为印象与归因、态度、沟通、人际交往和人际吸引、人际关系、侵犯和亲社会行为、社会影响。这样就勾画出了社会心理学基本知识的轮廓。但是,他认为社会化、群体心理等论题的知识积累主要在于社会学领域,不属社会心理学知识,似可商榷。其实,尽管社会学也研究社会化,但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视角和内容是不相同的。至于群体心理,应当承认,由个体结成的群体确实有其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和规律应当研究。把社会化、群体心理排除在社会心理学基本知识之外,未必合适。金盛华教授的观点后来似有变化,在由他主编的《社会心理学》中,就写了“社会化”一章。【2J5n 76“群体心理”仍未编入,但他从社会影响的角度阐述了“群体中的相互作用”o[21381。95可见,他已将它们看作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

  周晓虹教授提出,社会心理学是一只由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支撑起的三脚金鼎。他主张 “走出单一的心理学取向,从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综合取向出发研究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旧J厝5他在其所著的《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中就是这样做的。他不仅综合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和社会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对社会化过程做了说明,尽可能吸收其他学科尤其是社会学的思想对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传统课题社会认知、社会动机、社会态度、社会沟通进行了论述,而且对有组织的群体和无组织的集群以及角色行为的研究给予了最充分的反映,还以文化的影响为主要线索,结合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现代知识对人格和社会行为的形成和改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种学术创新获得了学术界的好评。但这么多的内容都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吗?值得商榷。他的主张多数是合理的,有的还是创见,如他在书中将“群体人格”这一备受关注而别的教材又很少编入的课题作专章论述,这是社会心理学教材内容所应当拓展的。但是,有些内容并非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如“角色行为”就是社会学研究的课题。

  还有一些主张和做法,就是在教材中编入分支社会心理学,强调社会心理学分支学科在各个具体领域中的应用H]455埘1;或分别专章介绍社会心理学在商业、教育、婚恋和司法等方面的应用"J518—624;或考虑到现代大学生面临“学习——就业”的生命阶理、人格培养、心理健康等章节[6】序。这样的做法混淆了重要知识和基本知识。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指出:“应用是社会心理学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应对它们使用特别的处理方法。”一伸幅他认为,编排涉及应用的单元,既可以安排在讲述概念、理论和研究发现的各章之后,专章讲述,也可以把这些单元融人相关的讲述理论的各章之中。可见,他认为应用知识不可缺少,但并不属于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只有重要的概念、理论和研究发现才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曾将分支社会心理学作为独立一编编入教材的时蓉华教授在其后来所撰的《社会心理学》中,就未再这样做18 J,而是将应用置于相关各章中去讲述,不再视作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

  为了进行教学和研究,我们逐年购买了自1984 年至2005年间出版的中外社会心理学教材20余种。现对手头的国内学者编著的15种教材的内容进行统计(章节标题以相同或相似归类,以涉及某一论题的教材种类的多寡排序,只有1—6种教材涉及的论题未列入)。这些统计对象并非刻意选取,具有段的需要,尽量提供些应用内容,增加了人力资源管 随机性。统计结果如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有8—15种(即半数以上乃至全部)教材,除“绪论”(社会心理学的对象、研究方法和发展简史)外,论述了社会认知、社会态度、人际关系、社会影响、人际沟通、群体心理、社会化、社会动机、利他、侵犯、自我意识11个方面的课题。学术问题不能少数服从多数,但是,多数学者的比较一致的看法,理应是特别值得重视的观点。我们认为,这些课题应当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二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体系应怎样构建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应当怎样组织起来?我们认为,应当研究和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一个具有严整结构的严密体系。

  我国学者编著的社会心理学教材(特别是社会心理学恢复发展后不久编写和出版的教材)的前言中,不少写有“为适应教学和研究的需要,时间紧迫”之类的话语或意思。这是实情。社会心理学在我国内地恢复教学和研究后急需教材,所以,有些教材确实是在未对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体系进行充分研究的情况下编写的,因而不免使人看不出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产生论题堆砌的印象。后来,这种情况逐步有了改变。

  有的著者是在对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编写教材的。沙莲香教授在写出《社会心理学》之前,先撰写和发表了论文《论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总体框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教材,“首先试图论证社会心理学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即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问题,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问题的理论,是我国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旗帜。在这个前提下,本书提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能够直接揭示人类心理特点的社会心理现象自身,并具体展开了社会心理现象所具有的基本过程:作为内过程的社会认知、社会感情、社会动机和社会态度,属于社会个体的内部的微观心理世界;作为外过程的群体心理 (包括有组织群体的心理现象和无组织群体的心理现象),属于存在于广泛群体生活中的宏观心理世界。”归J目幅她根据这样的主张和思路编排了教材内容。尽管在社会心理学教材的内容方面我们并不完全同意著者的意见,但我们认为,著者根据论题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构建教材体系,这是构建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的正确做法。

  在这方面,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和做法也可以给我们以启示。他们强调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必须“反映出分析的某种基本的方法论原则”。他们认为,苏联社会心理学是建立在交往理论基础之上的,因而交往心理便是社会心理学的中心课题。个体通过交往结成群体,但是,分析研究人的社会心理还必须落实到个体。根据这样的认识,安德列耶娃在其所著的《社会心理学》中,“按着严格的顺序编排”了所论述的内容:第一编为引论,第五编为社会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二、三、四编是教材的核心内容。第二编,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规律。揭示人际关系同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而交往被看做是它们的实际表现,这里研究交往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交】00 往的机制;第三编,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问题。对群体进行分类,解释各实际群体中交往的特点以及群体的内部活动及其发展,特别是集体的特点;第四编,社会心理学中的个性问题。研究个体在社会群体中表现出来的特有的交往和相互作用的一般机制,研究如何把个性“置于”一定的社会脉络中,在社会关系继续发展中个性积极性的形式。[10]65’3”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根据他们对社会心理学基本知识逻辑关系的理解构建了不同于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体系。

  前述多数社会心理学教材编著者选取1 1个方面的课题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肯定有他们的道理,道理之一便是这些内容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我们应当研究和发现这种内在联系,并根据这种内在联系把它们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我们试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分析的基点,在汲取多位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如下分析。汪青教授生前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作了专门的研究。他在对自1937年至 1982年的西方社会心理学家所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30条定义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人们的社会相互作用中,个体和群体社会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lJl0我们就根据这个定义认定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来阐述社会心理学的基本课题之间的内在联系:(1)社会相互作用中的个体必须是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正是社会化过程使个体获得了作为一个合格社会成员所必须具有的社会属性,并发展了可用以调节其社会行为的自我意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必须认知社会刺激,即对他人、群体和社会事件产生认知,并驱动相应的社会行为,对之作出反应,这种驱动是由一定的社会动机激发和推动完成的,而个体的活动又受一定的内在心理倾向即社会态度的调控。所以,个体社会心理研究的课题包括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动机、社会态度。 (2)个体与个体相互作用即人际互动。人际互动的动态方面主要是人际沟通,其静态方面即通过交往形成的人际关系。人际相互作用的形式中,研究最多的是侵犯和利他,此外还有合作与竞争。这些课题构成了人际互动的主要内容。(3)在社会生活中,个体要集结成群体。群体由个体组成,但是,群体一旦形成,就产生了它所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如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凝聚力、群体首领地位、群体决策等小群体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作为群体成员的个体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群体人格。(4)

  社会相互作用既包括个体与个体的相互作用,也包括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这后一种相互作用主要地表现为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或称之为社会影响。影响的形式主要有从众与服从,此外还有社会助长社会惰化。

  上述对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构建的分析和阐述,可以图示如下:

  三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什么

  一个按照严格顺序编排的学科知识体系,必须有一个合乎逻辑的开头,即“逻辑起点”。社会心理学的逻辑起点是什么?我们不妨从国内外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和做法中得到某些启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等著的《社会心理学》以“合群倾向”为其逻辑起点。这是根据他们对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确定的。他们认为: “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它涉及我们如何认识其他人,如何对别人作出反应和别人如何对我们作出反应,以及我们是怎样受到所在的社会环境影响的。”¨2J5试想,如果人没有合群倾向,不能结成社会,何来人对人作出反应?何来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这种花时间与他人相处和结群的倾向,是社会心理学的开始和起因,因而也是开始讨论社会现象的理想起点。”¨2J54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等著的《社会心理学》是以“理解我们自己和社会性的世界”(社会认知、社会知觉、自我认识和归因)开始知识体系的阐述的。这种做法的根据和理由是他们对社会心理学的认识和理解。他们认为,“社会心理学的核心问题是社会影响”,而“人们是受主观情境而非客观情境的影响”【.7J13。所谓主观情境即对客观情境的“解读”,而解读的前提是对客观情境即对我们自己和社会性的世界的认知。

  也有的美国学者主张将“社会化”作为社会心理学的逻辑起点。这种主张源于他们对社会化这一课题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例如狄雅娜·米其·布什等在《一生的社会化过程》一文中写道:“由于社会科学的发展,社会化的研究在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中具有巨大的重要性。尽管每个学科在探讨个体从婴儿到老年的发展变化上有着各自不同的方法,但是,在所有这三个领域中,社会化过程所起的作用都被看成社会的维持和个体的福利的一座基石。”¨列“1

  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根据她对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确定了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的逻辑起点。她写道:“社会心理学首先分析那些为人们参加现实社会群体这一事实所制约的人的行为和活动的规律性。如果以此为出发点,那么这一学科碰到的第一个经验事实就是人们的交往和相互作用。这些过程是根据什么规律形成的,它们的各种形式是由什么决定的,它们的结构是什么以及 (从逻辑上看这可能是第一个问题)它们在人的关系的整个复杂体系中占有什么地位?”[10]6.s于是,她就从“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系统中的交往”开始展开了对社会心理学知识的系统阐述。¨0J乃

  我国老一辈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吴江霖教授主张以“社会化”作为社会心理学的逻辑起点。他认为: “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学和心理学结合的产物,而社会化就是这两门学科的结合点。”①他在课程的讲授中,就是以社会化作为开篇来阐述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体系的。

  我国学者编著的社会心理学教材,不少都以 “社会化”作为逻辑起点,这主要与他们对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有关。在这方面,时蓉华教授作了最明确的表述。她写道:“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4J8“社会心理学既要揭示个体心理活动发展变化与其所受的社会影响的关系,又要研究个体对社会环境表现出的行为方式的特殊性。即研究个体自出生以后是如何适应社会,又如何形成具有独特行为方式的主体,这实质上就是人的社会化问题。”【4 J 72所以,在其所主编的五编十八章的教材中,她把“社会化”作为单独一编,放在第一编“总论”之后,即把它放在了阐述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的起始处。她根据对社会化问题在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这种认识,在其后所撰的不分编的《社会心理学》中,安排“社会化”紧随“对象”、“方法”、“发展史”三章之后,仍然是将它作为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的起始点来论述的。哺归卜131

  我们认为,上述主张和做法都有些道理,但相比之下,吴江霖教授认为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的母体学科——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结合点,时蓉华教授认为正是社会化才使自然的人变成社会的人——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主体,这些观点顺理成章的结论便是: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的起始点,或日逻辑起点。这种主张道理更充分。——论文作者:韩向明1,韩赕2

  参考文献:

  [1]金盛华,张杰.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5]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6]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7]Elliot Aronson,等.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8]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9]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

  [10]安德列耶娃.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4.

  [11]孙哗,李沂.社会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8.

  [12]弗里德曼J V,等.社会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13]狄雅娜·米其·布什,等.一生的社会化过程[J]//莫里斯·罗森堡,等.社会学观点的社会心理学手册 [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yu/21688.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