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理工论文》厄瓜多尔 Parahuacu油田井身结构优化与应用

厄瓜多尔 Parahuacu油田井身结构优化与应用

来源: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所属分类:理工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22-02-08 10:57

  摘要:井身结构优化设计不仅关系到钻井施工的安全顺利,而且还关系到钻井成本。厄瓜多尔Parahuacu油田由于地层比较新,稳定性差,垮塌严重,容易出现井下复杂甚至事故,而油田北部Basal Tena层属于高压油藏,存在较高的井控风险,给钻探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同时对井身结构设计和优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文章简要分析了该油田的地质复杂情况及工程钻井技术难点,结合之前的钻井工程实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保证钻井安全的前提下,对井身结构进行了优化、简化,提出了P油田井身结构优化方案,并在该地区进行了推广应用,大幅缩短了钻井周期,提高了钻井速度,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提高了油田开发的综合效益。

厄瓜多尔 Parahuacu油田井身结构优化与应用

  关键词:厄瓜多尔; Parahuacu油田;井身结构;优化设计

  0 引言

  厄瓜多尔Parahuacu油田(简称P油田)位于厄瓜多尔东部,区块内的勘探开发以定向井和直井为主,在早期开发过程中,存在钻井周期长,井下复杂多,时效低下,因此对前期钻井失利的原因进行分析,正确认识P油田的地质特征,有针对性地优化井身结构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钻井过程中的复杂事故的发生,保证各项钻井作业能够安全顺利实施,提高钻井速度,缩短钻井周期,又能大幅度地减少钻井费用。优化后的井身结构在多口井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主要地质特征和钻井难点分析

  1.1 主要地质特

  征厄瓜多尔P油田处于南美奥连特盆地中北部,属典型的海相环境沉积,地层由变质岩基底和沉积充填两套大的层序构成,其沉积地层从下到上分为3部分:前白垩系变质岩沉积层,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其上是陆相、浅海相交互的白垩纪沉积层及后白垩纪陆相前陆地层,从上到下主要由晚第三系及第三系的 Chalcana、Orteguaza、Tiyuyacu、Tena地层和白垩系的 Napo地层,该地区地层新,沉积时间短,欠压实,成岩性差,胶结疏松,井壁稳定性较差,页岩夹层较多,砾石层可钻性差。在钻井过程中,极易发生由于地层复杂引发的卡钻等井下复杂事故,特别是Chalcana层和Orteguaza层,是该油田钻井施工的重点和难点,该区间的井眼普遍偏大,导致携砂困难,电测遇阻,及套管下不到位等复杂,而油田北部Basal Tena层为高压油藏,存在较高的井控风险。

  1.2 钻井技术难点

  (1)上部的Chalcana和Orteguaza地层存在高缩径和垮塌风险的大段泥岩和页岩,吸水性强,分散度高,造浆严重,钻井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井壁垮塌和钻头泥包,同时,北部区块存在较厚的砾石层和频繁的煤岩夹层,导致表层上部层位机械钻速较低,而下部多套的脆性煤岩夹层,增大井下坍塌卡钻风险。

  (2)Tiyuyacu地层存在大段砾岩层,研磨性强,可钻性差,对地层压力敏感,是井壁失稳,遇阻的高发地层,该段井眼缩径严重,易坍塌,且坍塌掉块大,井眼清洁困难,容易造成复杂甚至是卡钻的风险。在高速钻进时,易造成PDC钻头的损坏和定向工具的磨损,主要为螺杆扶正器衬套或旋转导向推靠装置的磨损,PDC钻头保径齿的破坏,因此,为保护PDC钻头和定向工具,一般做法是通过降低钻进参数,但导致机械钻速低。

  (3)油田不同区域储层压力差异大,油田中部该层位属于低压油藏,北部的Basal Tena地层压力系数为1.366,属于高压油藏,储层类型为中低孔、中高渗类型,南部区域开发程度低,油藏压力保持良好,接近原始地层压力,在北部和南部钻井井控风险增大,有一定井喷风险。如果与Napo组的两套低压油藏同存,会存在高钻井液密度污染损害Napo组储层的情况,并且容易诱发上喷下漏的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井身结构。

  (4)Napo组下部有多套含油砂岩,该层段页岩、灰岩和砂岩交替发育,页岩具有裂缝发育,松散破碎,容易垮塌,产层砂岩孔隙度大,渗透性高,井壁容易堆积较厚泥饼,容易发生压差卡钻。

  (5)Napo、Hollin地层含高岭石层段的岩石极易水化膨胀,造成井眼缩径失稳,因此,在下入尾管过程中,存在下入困难,甚至未下到预定位置的情况,造成井下风险增高、钻井周期增长等不利。

  2 井身结构优化设计

  2.1 地层必封点确定

  根据P油田地质工程特点,结合油田开发需求,参考目前相关工艺技术水平,加上对同区已钻直井、定向井的实钻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本区块纵向上存在三个必封点:

  (1)必封点1:井深10~50m左右。地表浅层疏松,易窜漏,若长时间浸泡,还可能出现垮塌,造成钻机底座不平稳等风险。

  (2)必封点2:Tiyuyacu组上部。一方面,上部第三系地层新,欠压实,存在大段泥岩和页岩,易水化膨胀,井壁稳定性差;另一方面,虽然上部泥、页岩层和下部大段砾石层防塌需求高,但二者防塌机理不同,钻井液性能差异大。因此,将必封点设在 Tiyuyacu组上部,以适时封隔晚第三系高水敏性垮塌层。

  (3)必封点3:Napo组上部。Tiyuyacu组砾岩层,易井壁失稳、坍塌,Tena组大段泥页岩层段缩径严重,套管必须封隔易出现复杂的地层。其次是在油田部分区域Basal Tena油层地层压力较高,与下部Napo组低压油层Ti和Ui层的压力相差较大,不利于主力油层的储层保护,不过,当Basal Tena和Ti及Ui地层压力相差相对较小、钻井施工难度小等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必封点3 的位置可考虑适当上移。

  2.2 井身结构现状

  P油田地质情况复杂,于20世纪60年代发现并开始勘探开发,2001—2003年中方在P油田开展了为期两年的钻井工程总包技术服务工作,在近40年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对油田地质认识和技术手段的限制,钻井施工作业中多次出现遇阻、遇卡等复杂情况,甚至是卡钻事故,导致钻井生产时效低下、钻井周期长、效益差等问题。在P油田前期钻井施工中主要采用三开和二开两种井身结构。

  定向井采用的是三开井身结构为:Φ339.7mm表层套管下到进入Orteguaza层30m左右的位置,封固上部的Chalcana层易缩径和坍塌的泥岩和页岩,Φ244.5mm的技术套管下到离Tena 层底部30m左右的位置,封固Tiyuyacu层易坍塌砾岩层,以及 Tena层缩径严重泥页岩层段,Φ177.8mm的尾管下至设计井深,封固产层。

  直井采用的是二开井身结构为:Φ273mm表层套管封固第三系Arajuno层以上不稳定地层,Φ177.8mm的生产套管下至设计井深,封固产层。

  2.3 井身结构优化过程

  根据P油田不同区块的地质特征,充分分析工程施工难度,综合考虑套管的层次和下深,以及经济效益,根据所钻井的井型特点,对定向井、直井井身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1)优化套管层次。随着对P油田地质特征的进一步了解,对潜在的钻井风险、事故和复杂情况的掌握,以及厄瓜多尔钻井工艺技术不断完善,高性能的钻井液体系能有效保障井壁的稳定,由于中部区块开发时间长,地层压力小,结合剖面优化技术,可将该区块内的小位移定向井三开井身结构优化为二开,同时对各层次套管的下入深度进行合理的调整。之前二开井深结构表层套管下深在第三系Arajuno层,钻进Orteguaza地层泥岩和页岩段时易引起井下复杂问题。由于表层钻进机械钻速较高,可以以高机械钻速快速通过Orteguaza页岩段,不会造成第三系及Orteguaza地层易水化膨胀及垮塌段暴露时间过长,因此可以将表层套管优化为下到Tiyuyacu顶部,封隔上部复杂井段。

  (2)优化套管尺寸。优化套管尺寸是在原二开井身结构中开展,将表层套管优化为Φ244.5mm,减小井眼尺寸,降低大井眼尺寸钻进过程中的造斜困难,井眼轨迹控制难等问题带来的风险。

  (3)优化套管下深。将原三开井身结构表层套管下深优化到进入Tiyuyacu顶部5m左右,在Basal Tena油层压力较高的区块,将技术套管下深优化至Napo层的M1与M2之间,封固Basal Tena高压油层,有利于主力油层的储层保护,当Basal Tena和Ti 及Ui地层压力相差相对较小时,将技术套管下深优化至Basal Tena之上。

  2.4 井身结构优化方案

  根据前面的分析,结合已钻井的实钻资料,通过多井的顺利完井,在P油田主要采用二开和三开井身结构。

  对于开采时间长、地层压力相对较小、地质情况清楚区块的直井和水平位移小、井斜小的定向井,井身结构设计使用二开结构,套管系列为:一开Φ244.5mm表层套管下至Tiyuyacu层里5m,二开Φ177.8mm的生产套管下至设计井深,生产套管固井,射孔完井。

  对于Basal Tena油层压力高区块的定向井,井身结构设计采用的是三开结构,套管系列为:一开Φ339.7mm表层套管下到进入Tiyuyacu层5m的位置,二开Φ244.5mm的技术套管下到 Napo层M1与M2之间的位置,三开Φ177.8mm的尾管下至设计井深,生产套管固井,射孔完井。

  对于当Basal Tena和Ti及Ui地层压力相差相对较小区块的定向井,井身结构设计采用的是三开结构,套管系列为:一开Φ339.7mm表层套管下到进入Tiyuyacu层5m的位置,二开 Φ244.5mm的技术套管下到Basal Tena之上,三开Φ177.8mm的尾管下至设计井深,生产套管固井,射孔完井。

  3 现场应用效果

  (1)优化后的二开井身结构主要应用于P油田中部,在P-X 井得以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相比于之前的三开和二开井身结构,机械钻速显著提高,全井平均机械钻速提高了近20%,钻井周期缩短了8d,实现了安全快速钻进,钻井过程中井壁稳定,井下安全、起下钻和下套管顺利,通过优化套管层次和尺寸,减少了一层套管下入,节省了大尺寸套管的下入,降低了套管费用。

  (2)优化后的三开井身结构主要在P油田北部和中部进行了应用,现场试验了5口井,均顺利完钻,下套管顺利,和之前完钻的三开井身结构井相比,机械钻速显著提高,钻井周期不断缩短,平均机械钻速提高了近22%,平均钻井周期缩短了约25%。

  4 结语

  (1)形成了一套针对P油田不同区块和不同井型的井身结构优化方案,明显提高了P油田的钻井速度,缩短了钻井周期,降低了钻井成本,为P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优化后的井身结构方案既能够满足钻井工程需要,又能满足固井、电测等后续完井作业和油层评价的需要。

  (3)将井身结构简化为二开井身结构,不仅可以满足不稳定地层的有效封隔,而且减少一开次钻进作业和一层套管的下入程序,提高了作业效率。

  (4)P油田地质条件复杂,钻探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质分层、地层压力、油气层位置、固井质量、钻井液性能等因素,对已钻井的井身结构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优化,得出更加合理的方案。——论文作者:周雄兵1,2 雷江1,2 王国庆1,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lig/21668.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