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棉花如何实现机械化

棉花如何实现机械化

来源: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16-09-30 16:52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国内比较出名的棉花种植地在新疆,新疆棉花多为早中熟、早熟及特早熟品种,对光照长度反应不敏感。是喜光作物,适宜在较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棉花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高。

作物学报

  摘要:以棉花机械化收获为标志的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既可增强本土棉花的竞争力,也可提高棉花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是做强做大棉花产业的必经之路,也是棉花生产实现现代化的唯一方向和根本出路。但目前我国的棉花机械化采收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很大的差距,存在很多不足。对我国棉花机械化采收技术在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棉花;机械化;采收;问题;对策

  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530万hm2,占世界植棉总面积的15%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年总产量为7×106t,占世界总产量的25%,平均单产84.5kg/亩,比世界平均单产高50%,总产和单产均居世界首位。但是由于我国棉花机械化采收水平还很低,采收工作基本上靠人工完成,较高的生产成本降低了我国棉花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严重制约着我国棉花产业的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

  特别是近10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迅速向城市转移,棉花价格偏低,人工成本偏高等原因导致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连年下滑,黄河流域棉花种植面积从257.6万hm2减少至194.5万hm2,年均减少6万hm2,棉花市场逐渐萎缩。如何尽快实现棉花种植的全程机械化,大幅度节约成本和降低劳动力,是未来棉花生产发展的方向。在世界上一些农业技术发达的国家,棉花机械化采收率已达到80%以上,特别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基本实现了全部机械化采收。而我国由于较低的棉花收获机械化程度,遏制我国棉花产业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发展。

  1机采棉发展历史

  机械化采摘棉花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最早始于美国,在1942年美国就对采棉机开始批量生产,到1964年已基本实现了采棉的机械化,到1975年棉花机械化采摘程度已达到100%,位居世界第一位。原苏联在1924年也开始了机采棉技术的研发,目前机械化采棉覆盖率约60%。而我国则于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机采棉的研究,且进展较慢,直至199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始采棉机械的引进试验与科研开发,经过多年努力,到21世纪初,机采棉的技术方才趋于成熟,进入推广阶段,但也仅限于新疆棉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依然未能推广。

  2机采棉的优点

  2.1节约生产成本

  当前棉花生产已可基本实现机械化,唯独采摘棉花仍旧以人工为主,由于人工采摘棉花劳动强度大、时间长,增加了棉花生产的成本投入,降低了棉农的收入,成为制约棉花生产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当前农村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一台采棉机的工作量相当于500个人工的采摘量,大大减少了因人工投入所带来的高成本,也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可以说棉花采收机械化大大改善了生产条件,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减少了劳动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是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所在。

  2.2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棉花机械化采收技术的推广离不开与其相配套技术的支持,像棉花育种、栽培等相关技术应与之配套发展、共同进步。

  3机采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品种不配套

  当前我国机采棉的应用与推广主要在新疆棉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处在探索阶段。在这两大棉区种植的棉花品种,有很大一部分是不适合机采的,这就为机采棉的推广与应用增加了难度。

  3.2栽培技术不配套

  目前黄河流域棉区多为人工采摘棉花,适合机采棉的配套栽培技术还不成熟,且大规模连片种植的面积也很小,多为一家一户小规模种植,这些都为棉花机械化采摘技术的推广增加了难度。

  3.3采棉机械价格昂贵

  现在国内使用的采棉机多为进口机械,一台均价在200万元以上,如果没有采收面积和收入作为保障,一般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在购买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3.4配套机械跟不上

  实施机械采棉的田间作业机械除了采棉机以外还需要有高地隙拖拉机和喷雾机等与田间收获作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机械。再者,由于机械化采摘的棉花杂质较多,所以摘后去杂是一道必经的程序,而目前的棉花加工厂很少有这种设备,也没有配套的清杂工序,使得机采棉的去杂工序成为了限制棉花机械化采收的又一原因。

  4发展机采棉的对策及建议

  4.1加快配套品种的选育

  选育出优良的棉花品种是推广棉花机械化采收的关键所在。适合机采的棉花品种应该是早熟性好、抗病性强、吐絮集中、纤维较长、果枝始节位在20cm左右、果枝略短、株型紧凑型品种。目前在黄河流域棉区较为适宜的品种有中棉所60、K836、鲁棉研36、鲁棉研37等。

  4.2加快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

  机采棉的栽培管理要突出结铃较早、吐絮集中的特点。要早播种、早化调、早管理,促早发早熟,保稳产创高产。当5cm地温稳定在15℃,春棉于4月20~30日、短季棉于5月20前后等行距76cm播种,株距12~14cm,密度在7.5万~9.0万株/hm2。分别在定苗后、初蕾期和盛蕾期进行3次中耕,并于盛蕾期和初花期追尿素150kg/hm2,7月15日左右打顶。为株高株型便于机采,化控特别重要,应遵循前轻后重的原则,一般棉田整个生期育化控4次左右,第一次化控在盛蕾期之前,缩节胺用量为15~22g/hm2;第二次在盛蕾期至开花期,缩节胺用量为22~30g/hm2;第三次在盛花期,缩节胺用量为30~45g/hm2;第四次在铃期,缩节胺用量为22~30g/hm2。

  棉花整体株高控制在120cm以下,便于机械采摘。根据目前采棉机械的不同,对脱叶催熟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果用摘锭式采棉机,要求脱叶率在90%以上,吐絮率在95%以上,子棉含水率不大于12%,棉株上无塑料、化纤等残留物。指秆式采棉机,要求脱叶率和吐絮率在85%以上,子棉含水率不大于12%,棉株上无塑料、化纤等残留物。

  4.3通过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

  当前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分散,不利于机械化采收,以及采棉机价格过高都是机械化采摘棉花技术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政府可以加大资金投入,对购买采棉机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以及购买清杂设备的棉花加工厂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和技术支持,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再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使棉花种植面积连片生产,利于机械化收获。农业、农机、供销、农技推广等部门相互配合,提供技术支持,以此来推动棉花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尚华.浅谈新疆棉花机械化采摘技术的发展及问题[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7):83-83.

  [2]范洪水,陈恩明.棉花采收机械化研究[J].山东农机化,2012(4):21-35.

  [3]端景波,张晓辉,范国强,等.棉花机械化采收技术的现状与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5):35-37.
  
  下面小编推荐一篇农作物期刊:《作物学报

  《作物学报》(月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有关作物科学的学术期刊。前身可追溯到1919年1月中华农学会创办的《中华农学会丛刊》, 后相继改名为《中华农林会报》、《中华农学会报》、《中国农业研究》和《农业学报》, 1962年改为现名《作物学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nye/11930.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