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地方水利有何建设思路

地方水利有何建设思路

来源: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16-11-21 14:49

  嵩县北部属黄土丘陵区,南部为中低山区,全县山岭连绵,地势起伏,位于亚热带暖温带交汇处,气候和地理位置特殊,南北暖冷气团交替影响频繁,降雨的时空分布极不平衡,全年6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7~9月份,因此造成水旱灾害频发,几乎每年都有灾害发生,水利建设十分重要。下面小编简单介绍一篇优秀的水利论文。

陕西水利

  摘要:嵩县是水利大县,经过历届县委、政府和全县人民的努力,嵩县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但也因违背自然规律,盲目建设走了不少弯路,造成了极大浪费,甚至留下了隐患。文章从嵩县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嵩县水利建设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十三五”水利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嵩县;水利;建设

  1嵩县水利概况

  嵩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在黄河、长江、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县域总面积3008.90km2,是河南省第四版图大县。嵩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依伏牛山,北屏熊耳山,南为外方山、七峰山,伊河、汝河、白河三条河流及696条支流贯穿其间,3700多条沟壑纵横交错。全县总面积山区占95%,丘陵占4.50%,平川占0.50%,故有“九山半陵半分川”之称。

  2水利建设的方针、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2.1第一阶段建国以来,嵩县的水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国后至1980年,经历了建国初期三年经济恢复时期、“二五”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在1950~1952年3a经济恢复时期,由于国力较弱,国家进行国民经济恢复,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准备阶段,嵩县水利建设的主要是对一些重要的灌溉渠道进行修复,恢复灌溉面积。“一五”期间水利工作重点是水土保持,修建土谷坊、石谷坊、柳条谷坊,实施沟壑川台化,绿化荒山、营造水保林,1956a发动打井高潮,共打井2901眼,但由于多为群众土法上马,缺乏打井机械和抽水设备,井深刚挖至含水层时,无法排水导致被迫停工,成井多为半成品,一遇干旱井水干枯,90%以上逐渐报废。“二五”期间正是大跃进时期,掀起水利建设的高潮,兴建了青沟、黄村、吕沟、张王沟等一批小型水库、塘坝,至1980年,全县共修建小型水库30座,同时开发建设了陆浑、铺沟、新城、白河、栗子坪等一批小型水电站以及机电提灌站、机电井等项目,初步形成了排灌体系,起到了调节洪水、拦蓄径流的作用,在防洪除涝抗旱以及水电资源开发、发展水产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显著效益,在水利建设高潮中,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如胡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北李村沟坡兼治、张岭刺槐封沟等。2.2第二阶段1980─2000年,主要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人畜饮水工程、水电资源开发、灌区渠道配套、伊河城区段治理为主,80年代初期大搞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德亭川干涧沟小流域为样板,全县以17个小流域及德亭、何村、黄庄3个乡为重点,在工程布局上,丘陵区以坡耕地改造、修水平梯田为重点;浅山区以荒山治理、修反坡梯田、营造经济林为重点;深山区以闸沟造地为重点;平川区以井、渠维修配套、扩大旱涝保收田为重点,据不完全统计,仅1990─1992年全县共累计完成小流域治理267.02km2,坡耕地改造0.94万hm2,闸沟造地571.67hm2,营造水保林0.99万hm2,发展经济林0.47万hm2,打井配套187眼,渠道硬化及发展地埋管101.19万m,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97.93hm2,新增旱涝保收田537.26hm2亩,完成人畜饮水工程289处,解决吃水困难5.68万人,连续3a获河南省“经旗渠精神杯”和洛阳市“创业杯”,并获“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单位”,1990年河南省、洛阳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流动现场会分别在嵩县召开,被黄委员黄河中游治理局确定为水土保持治理试点流域的德亭川流域,经过7a治理通过验收。2.3第三阶段2000─2015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和需求加大,中央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十分重视,把水利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继续建设三峡、小浪底等大江水河治理项目,开工南水北调等重点项目,水利建设资金投入逐年加大。集中力量于防洪减灾、保障饮水安全、建设节水型社会、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等重要领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水利保障。在此背景下,嵩县也迎来了水利建设高潮,先后对龙佛、青沟等30多座水库、淤地坝进行除险加固,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将近1亿元,保护了下游46000人、3866.67hm2耕地的防洪安全。对德亭川、白河、凤阳河等中小河流、山洪沟进行治理,投入资金5800万元,共治理河道长度18.34km,项目实施后保护沿岸2.11万人,0.12万hm2耕地。在全县16个乡镇,涉及300多个村,实施饮水安全项目,共投入资金18270万元,解决了33.43万人的高氟、高盐、水质不达标、严重缺水等饮水安全问题。水土保持方面,投资450万元,完成了综合治理面积138km2(其中修建基本农田0.68km2,坡改梯1.85km2,营造水保林27.28km2,栽植经济林63.80km2,封禁治理44.39km2);投资1603.43万元,完成了嵩县腾王沟坝系工程建设,共建成张沟、于路沟、大黄箭沟等7座骨干坝,雷疙瘩、大沟、杨大庄、宋竹园等9座中型淤地坝和郭沟、西坡、西凹、傅家沟等15座小型淤地坝;投资301万元,新建北元沟、周家庄2座淤地坝,对万沟、杨大庄、龙脖3座病险淤地坝进行了除险加固;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拦泥300.70万m3,拦蓄地面径流547.80万m3,淤地77.07hm2,发展灌溉面积142hm2,年增产粮食94.80万t,防洪保护耕地282.67hm2。在白河、北汝河、伊河上新建刁崖、马路魁、旋风湾、杨湾、木植街、雪堂寺、龙潭等12个小型水电站,共新增装机容量6440kW,投入资金7170万元。投资2054万元,对车村、白河、德亭、何村、木植街、饭坡、九店7个乡政府所在地实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解决了共8.30万人干旱情形下的基本饮用水问题。2011年投资875.70万元,完成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重点县项目建设,涉及全县16个乡镇、302个行政村、1909个自然村,规划山洪灾害防治区面积2020km2、210个小流域,完成“监测系统、县级监测预警平台、预警系统、群测群防体系”四个方面建设。建成占地面积200m2的嵩县防汛抗旱视频会商中心,全县16个乡镇全部新建面积≥20m2的会商室,以及自动雨量计等监测设施的安装,编制完成县、乡、村三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在各乡镇制作山洪灾害防御常识宣传标语、口号及宣传栏,加大群众防灾减灾教育,这些措施在2014年“7•24”洪水中,发挥了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在水政执法大队(编制15人)成立后,为了延伸构建基层水政监察机构,新成立了7个水政监察中队,壮大了水政执法队伍,加强了水政执法力度,保证了全县各项水利事业的有序进行,仅“十二五”期间,共办理取水许可证39个,水资源论证45个,水土保持方案21个,防洪影响评价10个,处罚70起水事违法行为,征收水资源费1810.03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139.95万元,罚款131.49万元,充分利用电视、版面、横幅、标语等宣传媒介,开展水法律法规的宣传50余次,让全社会充分认识水资源的珍贵性和不可替代性,增强广大群众水忧患意识、节约用水意识,有效的改善了嵩县的水资源管理环境。为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对嵩县青沟水库灌区管理所、嵩县伊南伊北渠灌区管理所、嵩县河道管理所、嵩县白云山水库管理所、嵩县抗旱服务队、嵩县小水库管理所进行定岗定员和定维修养护经费“两定测算”,共解决了141名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经费和312万元维修养护经费,保障了全县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综上所述,建国以来,在上级的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大干水利,抗御和减轻了自然灾害,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但还存在很多教训,有的教训相当有深刻、沉痛,如“文革”中大搞陡坡开荒,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猛增至2252km2,占总面积的79%,平均每年流失表土473万m3,造成土质脊薄,长期得不到恢复。又如1958年、1970年修建的吕沟、台上水库,凭长官意志办事,违背科学规律、自然规律和建设程序,不经地质勘探,就上马建设,结果建成后因渗漏严重,建成后即为病险水库,给国家财力物力造成极大的浪费。同时嵩县水利建设也有很多问题客观存在,如水资源短缺,特别是在一些水污染、水质不达标地区水质型缺水问题依旧相当严重;水土流失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全县还有769.70km2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且治理难度加大,治理任务还相当艰巨;修建于上世纪的水库灌区等灌溉设施损坏、灌区面积萎缩,水浇地面积恢复任务大。这些问题也为今后嵩县的水利建设指明了方向。

  3“十三五”嵩县水利建设思路探讨

  “十三五”国家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健全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着力提高民生水利发展水平,着力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结合嵩县水利建设实际情况,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继续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认真做好水行政许可工作,为全面落实基本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积极督促全县开发建设项目完善水土保持方案及水资源论证报告的报批工作,加强对水事违法案件的查处,认真执行“三法一条例”等水法律、法规的规定,强化打击无证取水,不安装计量设施的违法行为,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督促全县用水企业按规定安装计量设施,强力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利用“PPP”等模式多渠道融资,开工建设伊河嵩县城区水生态治理项目,内容包括伊南伊北渠渠首坝拆除重建、伊南伊北渠加固、新建伊河县城段橡胶坝以及伊河县城段三条支流(吕沟、太平沟、高都川)治理,保障城区生活、生态用水,在伊河嵩县城区段形成水面,提高嵩县城区品位,修复伊河沿岸生态,改善伊河两岸城区宜居休闲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健康、美丽的休闲场所,进而推动旅游业发展,促进嵩县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城乡防洪、供水和水生态保障能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中小河流治理等民生水利工程。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嵩南中低山区以封禁为主,实施封山育林,严禁陡坡开荒,注重生态修复;嵩北丘陵区以退耕还林,修建水平梯田,坝系建设为主,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在大项目建设上继续推进估算总投资75亿元的嵩县龙潭沟抽水蓄能电站的前期工作,完成项目预可研编制工作,积极向省发改委汇报,把龙潭沟抽水蓄能电站列入国家规划,电站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8~10亿元,实现税收约1.50亿元,可有力地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4结语

  嵩县地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伊、汝、白河贯穿全境,地形复杂多变,水利工程众多,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造成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发,水利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因此既要顺应国家政策,充分利用国家资金,搞好防洪减灾体系建设、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除弊”项目,又要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创新机制,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加大水电开发等“兴利”工程建设,多渠道投资,促进嵩县水利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下面小编简单介绍一篇优秀水利期刊:《陕西水利

  杂志创刊于1932年,由我国近代水利先驱李仪祉先生亲手创办,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杂志全国公开发行,覆盖各级党政机关、水利系统管理、灌溉、供水、河库、水保、发电各级各单位和涉水施工、设计、监理、销售等企业,在开展水利科技交流、报道水利建设成就、指导行业工作、引导水利市场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国家A类刊物和陕西省优秀期刊,杂志设计精美,每期发行量为6000~8000册。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nye/12254.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