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境监测工作在我国已经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从古代对于环境进行监测以预防灾害,到如今的环境监测实现可持续发展,无不体现了对于环境管理的重视。随着社会观念的发展,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环境监测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滞后现象,对环境保护造成了影响。鉴于此,本文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万方检测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发展对策;
引言
环境监测工作在我国已经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从古代对于环境进行监测以预防灾害,到如今的环境监测实现可持续发展,无不体现了对于环境管理的重视。随着社会观念的发展,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环境监测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滞后现象,对环境保护造成了影响。因此,对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成为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环。
1环境监测主要内容
1.1监督监测
在监督监测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监测部门能够将自身作用与价值充分发挥,这也是监测部门最为基础的工作内容。在监督监测工作中,不仅工作量较大,同时工作内容也相对复杂。因此,在监督监测工作中,不需要工作人员做出详细计划,只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按照统一标准的方案,展开相应监测工作即可。在这一过程中,要尽量保证各个工作人员都能够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与专业素养,促使监督监测工作的顺利展开。
1.2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监测
环境质量监测内容包括水、大气以及声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则是监测污染物排放出口的排污情况,以及固体废物产生、储存等环节的监测,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保证生态环境的健康,避免超标污染物排放到生态环境中造成严重的污染。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突出,关系到环境的质量,也关系到人们日常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急需解决的问题。
1.3现场监测设备管理
具体工作的展开,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第一,监测设备检查工作需要专门工作部门与工作人员负责。定期做好监测设备的检定工作以及校准工作,及时发现监测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维修与调整。这样不仅可以延长监测设备使用寿命,还能够避免监测设备在使用中出现问题,对最终监测结果造成影响。第二,监测设备在日常存放中,需要及时进行保养与维护,对于使用的设备要做好校准工作。
2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法律法规不明确
尽管我国在环境保护的问题上已经做出了有效的措施,一直在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并且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但是相对来说,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都比较宏观,没有针对环境监测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应急措施或者是具体的操作方案以及责任的区分没有明确的界限。这样在无形当中不仅限制了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也使得在质量管理中没有明确的规定,整个的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2.2专业性人才不多
但是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对监测人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仅仅是要求监测人员检查记录相关污染指标的数据,更需要监测人员通过理论性的知识,对该城市或者是区域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但是由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人员需求不多,宣传力度不强,也没有面向社会,导致从事监测质量管理的专业人才缺失,不足以有效且深入的执行环境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研究。
2.3环境监测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缺乏明确的制度管理,环境监测机制不健全,使得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国家没有对环境监测工作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用以对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标准进行规范。环境监测的管理缺乏制度依据,使得环保部门在进行工作时没有严格的流程和标准参考,环境监测的效果无法充分发挥,且容易造成乱收费、准入门槛过低、质量把控松散等行业问题,对于环境监测的发展起到不利影响。我国还缺乏严格的环境管理机制,环境监测工作不仅缺乏制度上的保障,行业标准也有所模糊,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阻碍。[1]首先国家缺乏明确的职能划分,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性也因此无法得到保障;且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发展落后于对环境监测的技术要求,使得环境监测面临标准使用上的问题。
3解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的具体途径
3.1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检测技术要加强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保障,首先就要提升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的建设,实现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并且对监测技术进行及时的更新,使其一直能够紧跟当前的环境监测要求。加强人员专业性的建设,可以在高等教育领域培养更多的环境监测专业人才,保障环境监测人员的数量;其次可以对已经工作的环境监测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工作人员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从而提升人才队伍的专业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事情。如何能够有效的加强环境监测力度,落实环境监测的制度规范,做好全面的环境监测的管理,是重中之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完善管理模式,提升环境质量。其次还需要对监测技术进行及时的更新,根据环境发展要求实现对技术的调整,使其能够尽量满足当前的监测需求。[3]监测者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对可能产生的污染进行提前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更换技术,使环境监测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为环境的保护提供帮助。
3.2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虽然地方监测站的工作人员较少,但是地方监测站的数量多,构建了系统的环境监测网络。所以就必须完善管理体系,加强管理控制。在管理的工作中,明确管理人员的管理目标和实施计划。除此之外,还要严格要求地方监测站的监测人员能够将监测到的环境数据进行有效的记录管理和统计,并且建立完善的数据库,进行分类整理,为大数据在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上得到运用奠定基础。另外,要建立严格的环境标准以及质量控制标准,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3.3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
首先,环境监测部门需要加强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商和沟通,政府也要及时了解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政府部门需要拨付更多资金,加大对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力度,还可以利用相关方式征集并筹备资金,引进更多新型监测设备;其次,环境部门需要加强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将公共经费、人员经费计入年度经费中,利用民间资金资助方式筹备更多资金,将更多监测设备应用到实际中;最后,相关部门需要加大环境监测人员培训力度,使其掌握环境监测设备,了解环境监测设备的使用技术和基本要点,灵活掌握设备使用规则,充分发挥出环境监测技术和环境监测设备的作用,提高环境监测的整体水平。
推荐阅读:适合环境投稿的期刊有哪些?
结束语
环境监测机制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关部门应当给予其足够的重视,正视其中的行业乱象,通过完善制度机制,提升人员素养,保证技术先进等举措,实现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提升,从而为环境监测的发展提供帮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nye/16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