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在2月19日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对和谐社会做了诠释:“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关键字:景观生态;细胞;土家部落;和谐;保护
如果说社会是肢体,那么每一个村庄就是构成肢体的细胞。若每个细胞都能和谐成长,肢体也必然健康和谐。如何使细胞和谐成长呢?下面我想以长潭村土家部落为例进行探索:
一、长潭村土家部落概况
长潭村位于龙山县南部,背靠八面山,前临酒水河,东与岩冲乡岩冲村交界,南与里镇吴家寨接址,西与清江村比邻,北与月吾村相连,长潭河穿村而过。地处丘陵中河谷冲积平原,海拔在240米-400米之间。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4℃、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2℃,年降雨量1046.2mm。境内山峦叠嶂、密林深幽、沟壑纵横、溪流交错,古树掩村、河水见底;资源丰富、鸟语花香。这里独特的土家文化底蕴、神奇的自然景观、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这个细胞的成长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然而偏僻的地理位置、闭塞的交通等却阻碍了它的成长。
二、生命细胞概念
结构上,概括地讲,一个典型的生命细胞有以下几方面的构成(图1)。
一是细胞液和细胞基质:它们构成了细胞内部的整体环境,是维持细胞内部功能体存在和高效功能活动的基底。
二是细胞内部的功能体:包括含有染色体和基因的细胞核。在一个良好的细胞环境基质上,它们进行着包括细胞分裂,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化、储存,甚至自我解体的一系列功能,是细胞中最具创造力和能动性的部分。
三是细胞内外流通结构:包括细胞内的微管和微束、胞间连丝,它们是细胞内部各功能体之间以及细胞与外部联系的通道,承担着传输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功能。
四是细胞的边界结构:包括细胞膜和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壁,它们既是隔离的边界,又是联系的介面。事实上细胞膜以及各个功能体的膜,是各种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最活跃的部位。
细胞的上述结构和功能的特质,对于我们在一个更普遍的意义上认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启发意义。
根据Lovelock的盖娅(Gaia)理论(1979),大地本身也是一个生命体:地表、空气、海洋和地下水系等通过各种生物的、物理的和化学的过程,维持着一个生命的地球。这一大地生命体同样具有类似于生命细胞的生命基本单元。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细胞便是景观生态学所定义的景观 (Landscape): 一个地域综合体,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
景观生态理论的发展与细胞理论都是在人类延伸了其视觉功能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只是延伸的方向完全不同而已。后者是人类对显微世界的延伸,而前者则是对遥感世界的延伸。景观生态学是通过景观空间格局和景观元素形状的设计,维护各种生态过程的健康和安全(Forman, 1990;Yu, 1996),使生命的大地得以持续,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生活、休闲和娱乐的需要(Forman 1995)。景观的基质、斑块、廊道及边界,正如生命细胞的细胞基质、功能体、流通结构和细胞膜一样,构成了生命大地的活细胞,是大地机体的基本单元。而人类的健康和创造力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一大地生命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因而,适应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是一种创新的过程,正如艺术家在创造优美的诗篇或是画面。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设计一个创新的、把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充满活力的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与设计一个结构完善,生态功能健全,可持续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景观综合体是一致的。正如一个细胞,因其有完善的结构,使其具有卓越的适应能力,新陈代谢能力及自我繁殖功能一样,一个具有完善格局的景观综合体,具有健康的生态过程和有利于人类创新过程的特质。生命的细胞是一个高效的系统,它包含了生命机体的所有信息,且能自我新陈代谢,自我繁殖,并与其他细胞协同工作。它包括:由大量水和养分构成的基质,包括细胞核在内的多个功能体,细胞内部和与外部的联系通道,以及细胞膜。大地同样是一个生命的机体,景观则是这一生命机体的细胞单元,良好的景观结构和可持续的生态过程是大地机体健康和安全的保障,同时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这个以创造和谐人居环境——将人文、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土家族家园应该成为大地生命机体和里耶——乌龙山旅游区的一个活细胞,它将具有以下的结构和功能特征。
基于生命细胞的概念和上述构思来源,本规划有以下四大特征:
(1) 生态基质:一个可持续的河谷冲积平原湿地系统
这一河谷冲积平原湿地系统犹如生命细胞的细胞液和细胞基质,滋育着土家部落家园的生长和发育。河谷冲积平原有丰富的水源:一是周边汇集山体丘陵的地表径流;二是穿流于村中的长潭河;三、汇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
湿地系统分为两部分:
第一,生活污水处理湿地:二条与污水处理池相结合的线性湿地走廊,分别位于长潭河东、西侧,各自环绕村落外围边界。来自各个功能体的污水。集中后,引入污水处理池。后顺地势沿湿地走廊缓慢流淌,使之与湿地植物充分接触和降解,最后排入中部的长潭河,或排入养殖池。
第二,中部景观和休闲湿地是以长潭河为主,结合雨水和处理后的废水,形成以景观和休闲为主要功能的湿地系统,湿地走廊枝状延伸八周围的建筑群。这里生长着荷花、菖蒲、茨菇等丰富多样的植物和多种生物及鸟类,纵横的栈道穿越其间,成为独特的景观和休闲地。
这个湿地系统构成了一个能自我更新的,可持续的生态基质,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乐园。
(2) 功能体:高效的创新单元
功能建筑群如同细胞核及细胞器,有完善的结构,高效运作,富于创新能力。功能建筑群在总体分布上是沿长潭河两侧布置,以放射的方式向外发展。长潭河畔的功能建筑和滨河景观是人们相对集中的商贸场所以及各类正式和非正式交流场所(酒吧、茶座等)。追溯历史,这里曾是土家部落的发源地(人类祖先早期在进行村镇聚落时,总是沿河流、湖泊等自然水轴展开的)。老街和旧寨便是发展中留下的历史痕迹。今天这里仍是土家部落家园的中心区,它沿着原来的轨迹向南发展,更完善的功能体使其加速运转的脚步。
由中心区延伸出来的是以新的居住地、自然景观和家园生态绿地为主,担负着为中心区创造优良的环境,确保其健康、和谐的运转。
(3) 流通网络
犹如细胞的信息及物质联系的通道,物质流通网络主要包括:陆路交通,由中心区向四周放射布局,北有内-长公路、南为里-长公路、东辟长-岩公路、西连长-月公路;水流:生命环境的载体,包括三部分;一是水路交通,北通酉水(里耶),南连内溪等其他村落。二是污水流,实行暗渠分流排污,将生活污水排入氧化池——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再利用作为湿地水源。二是地表径流通过地形改造,汇雨水于低洼之处或水渠,用于稀释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或灌溉用水。发达的流通网络为土家部落家园各功能区之间以及家园与外部联系提供了保障。
(4) 边界
内与外的界定,犹如细胞膜,它是园区各功能区之间及其与外界联系与隔离的介面包括园区外围边界地形、山体、密林、及河流水体,形成一条视觉上和实际上的隔离边界,是和谐家园的整体形象的组成部分,是家园和谐发展的保障,同时也界定了家园发展的范围和规模。功能体间的边界:河流本身的结构及现有的交通模式,结合地形和绿地,使各个功能区相对独立。而通过步行道和非正式交流场所将它们联为一体。
根据本规划的特色,必须提高对“家园极植”概念的认识,消除“家园盲点”,以确保家园永恒和谐的发展。
从细胞的生长分裂的过程来看,细胞的生长规模不是无限的,而是会趋近一个极植,超过这个极植,细胞便发生分裂,产生子细胞。通过这种途径以确保自身的生存、发展。对照村庄的发展,一个村庄的发展规模不应该是无节制的。这种类比使我意识到:家园要和谐发展,对其发展规模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试想家园无节制的膨胀就像细胞没有保护好细胞膜,势必引发和导致诸如家园中心功能枯竭、绿地农田被蚕食、自然景观被销毁、生存环境和生活环境恶化、交通闭塞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必须提前建立和培养起人们意识中有家园发展的“边界”的概念。
家园存在着由于政治、经济衰退等原因而废弃的居住地、商业地等家园片段,它们或许呈现出颓废、破败和反主流文化的无用面貌。可是它们真正的家园记忆的阅读价值可能只有在多年以后通过历史的沉淀才会渐渐体现出来。然而家园的建设者们总是习惯用“推土机”去否认这些有着细胞生长胎记的“历史演示体”的潜在价值。那么如何把这个影响家园和谐发展的“盲点”变为“亮点”呢?我想在做好妥当的保护、恢复性的修整等一系列问题的同时,最主要的是要使家园的主人理解它们存在的价值,进而有意识的去保护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nye/1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