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产品销售越来越离不开物流的支撑。积极发展农产品物流,打通农产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是提升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目前,农产品物流仍存在诸多问题,以运城市果品为例,探索现代化农产品市场物流体系建设,以期能为运城农产品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运城;农产品;物流体系
1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物流是针对农业产出物,经过农产品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实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安全完好送到消费者手中。农产品物流运作在基础设施、存储条件、运输方式和技术手段方面具有相对独立的特征。在农产品的储运过程中,为了保证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必须采取低温,防潮,干燥,防虫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农产品的流通加工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是减少农产品损失,延长保质期,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充分利用农产品的重要途径。例如蔬果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研磨,抛光,颜色分选,细分,干燥,标准化等生产加工以及价值贴现,单位化和产品组合等促销加工操作,从而使农产品可以顺畅进行流通。
2运城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2.1运城市农产品现状
运城是农业大市,农产品丰富,全市水果面积22万hm2,年产量60亿kg左右,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地市级前茅,占山西省的半壁江山(52%,70%)。全市水果标准化示范园区46个,面积1333.33hm2,6个县区被国家质监局确定为国家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区(195个出口认证果园),国家农业部将运城市8个县确定为黄土高原优势产业重点县和基地县。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区域化不断形成,农产品的生产越来越向主产区集中,农产品急需依靠物流来解决远距离市场需求。运城市农产品市场发展良好,政府支持力度大,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发布全国首个苹果主产区现货价格指数“新华-中国(运城)苹果价格指数”,联合京东、淘宝等电商举办了“运城苹果网上行”,建立了运城果品质量追溯体系,建立“运城苹果网”,涵盖生产服务、营销服务、质量安全服务和技术培训服务全过程,极大地提升了运城果品品牌影响力和全市果品销售。
2.2运城市农产品流通渠道
目前运城市农产品的流通渠道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批发渠道、专业合作社和电子商务渠道。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超过70%的农产品通过批发市场进行流通。近年来,运城市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每年都有大量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传统的批发渠道已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农产品市场的需求,许多地区的产品积压严重。农产品合作社聚集散落的农户,根据订单要求组织生产,对农户的产品进行统一收购,然后统一组织销售,是一个单向的多层级的产品流通模式,也是目前采用较多的销售渠道。运城市电商、超市、农贸市场等市场主体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农产品电商使信息和物品的传递因为互联网和快递物流的发展变得更加直接和便捷。通过搭建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沟通桥梁,以及农产品向消费者的直接配送,降低中间成本并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2.3运城农产品物流
运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培育大型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贸市场等农副产品市场,对促进农产品流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基本上形成了从生产、收购、流通加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到销售一整套组织环节。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农产品的运输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不平衡性,对运输条件要求高,多易损易腐。因此,必须根据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安排适当的运输工具。否则,将导致农产品的性态发生变化,失去使用价值和空间效用。
3运城农产品物流存在问题
3.1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不健全
运城市农村地区普遍缺乏具有代表农民利益的独立产权的经济组织。分散且规模小的生产经营方式限制了农产品的交易。农民以分散的状态进入市场,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另外,大多数农产品物流相关企业规模小,网络不完善,市场覆盖范围窄,服务能力不足。
3.2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偏低
运城市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起点较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支持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较低,物流成本较高。运城农产品物流主要采取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由于技术落后,运输周期长,仓储技术落后,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失很大,果蔬在采摘、运输和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达25%~30%。在流通过程中,由于产销关系薄弱,难以形成固定的供求关系,造成产销失衡,农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责任无法追溯。因此,农产品冷链流通率低、损耗大,行业信息化程度较低且运输成本也一直居高不下。
3.3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
运城市大多数农产品企业和农户缺乏现代物流意识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经营方式落后。一些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例如RFID,GPS,GPRS和GIS等尚未完全应用于农产品领域。农产品原产地的冷链物流技术还比较落后,设备简易,缺乏必要的产后预冷处理,损失率高。大多数冷链物流运输没有配备诸如定位和温度监控之类的信息设备;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和订单管理等信息系统尚未得到广泛使用;冷链物流相关企业缺乏基于信息监控的覆盖冷链物流全过程的手段,无“断链”监管。
相关期刊推荐:《农业开发与装备》杂志(原名《农机具之友》),农业部主管,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主办,是集技术性、研究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综合性一级期刊。反映农业开发与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观点,介绍国内外农业开发方面的实践经验。读者为从事农业经济、农业管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和与“三农”有关的政策研究人员、科研人员、院校师生等。
4运城果品物流体系构建
目前,运城市农产品流通体系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运城市果品现代物流体系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1农产品原产地市场体系建设
加快运城市农产品原产地市场体系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项目工程,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增加对农产品分类,加工,包装和预冷的综合收集和分配设施保障。加强优势农产品产区生产基地现代配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销售公司或龙头企业发展代理商,建立销售网点,建立“实体店+线上商店”直销模式和“订单农业”模式,通过连锁经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和信息更新,整合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农产品编码、信息和设备标准化,从而不断提高农产品物流的竞争力。
4.2农产品供应链建设
由于信息不对称、资金短缺、效率低等问题导致农产品流通不畅,建设农产品供应链可使物流、资金流、数据流、信息流等多种要素实现互相连接,促使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供应链应具备采购交易集散功能,冷库调剂存储功能,机械化、自动化对农产品进行分选,分级及包装等各项加工功能,展示和营销功能及附加值的开发等五项功能。通过零售新渠道变革农产品流通,物流行业企业应与当地企业与合作社合作,在果品仓、运、配等环节提供冷链供应链全流程服务。
4.3整合区域资源,打造市场平台
围绕生产者-信息平台-物流平台-交易平台-社区平台-消费者四大平台,打造平台模式。搜集客户消费信息,将高频次标准化交易集中到平台上,形成货源→市场平台→用户,其中市场平台是核心,找到市场平台的痛点,例如资金不足,资金流问题涉及金融,与银行连接,取得银行授信。通过利用交叉补贴,CSA(社区支持农业的模式),众包等方式与农产品冷链物流很好地融合。致力于上下游的供应商、企业,分销商,客户等进行全面的协同管理,完成高效的产业整合和有效的运作,最终达到提高果品运转及时性,推动“农产品上行”的目标(如图1所示)。
4.4促发果品物流生态圈形成
运城果品物流通过互联网等方式与零散的物流需求者,物流服务提供商和物流资源提供商建立广泛的联系,采用一系列技术手段,机制和规则,形成智能匹配和透明化。减少不正当竞争,建立新的竞争与合作关系,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创造新的盈利空间,形成更有效的物流闭环,让整个产业链的参与方都共同来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换代和发展,形成物流生态圈效应。运城果品物流受经济基础、管理体制、意识观念、产业环境以及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影响,需要政府、企业、农户、消费者共同参与,统筹兼顾,形成合力,多管齐下,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现代农产品物流健康、有序、快速发展。——论文作者:方春艳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nye/18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