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乡村旅游的概念、特点及发展历程

乡村旅游的概念、特点及发展历程

来源: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20-12-26 08:53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这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乡村振兴涵盖了乡村的方方面面,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其中“产业兴旺”是振兴乡村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乡村旅游的概念、特点及发展历程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拓宽农民就业空间、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还可以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文明进步、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并拉动乡村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发展乡村旅游对增进城乡交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促进城乡和谐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加快新型城镇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手段[2]。

  乡村旅游的概念

  随着消费群体不断扩大,乡村旅游逐渐呈现出多层次、综合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成为旅游业的一大亮点。但目前国内外各界人士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

  大众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主要体现在游客感受方面,即城市居民到乡村体验生活或是放松身心,而对乡村日渐多样化的旅游资源和产品有待进一步了解。国内学者杨旭(1992)较早的提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的农业、经济和社会三大资源所构成的立体景观为对象的旅游活动[3]。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4)和世界旅游组织(WTO,1997)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近几年由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各种旅游产品层出不穷,学者们在定义乡村旅游时考虑到目标人群、游客感受和产品功能等多个方面,乡村旅游的概念日趋具体化。

  由于乡村旅游的复杂性和复合性,各界人士对其概念界定的侧重点存在差异,但基本上都认同乡村旅游具有地域限制,即乡村旅游开展的活动都是在乡村进行的。根据上述分析,本文认为乡村旅游是乡村地区依托于自身独有的农业、自然和人文等资源,为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提供集观赏、休闲、体验、学习、康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产品而开展的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的特点

  学者们对于乡村旅游特点的总结,主要集中在乡村性和参与性两方面,另外也有学者提出了乡村旅游具有文化传承性与地域差异性,这些特性使乡村旅游成为了不同于都市旅游的一种新型业态。其中,乡村性与地域差异性主要体现于旅游地点和环境,参与性反映了游客的感受,文化传承性则体现于旅游资源和产品。

  (1)旅游地点和环境

  从地理角度来看,乡村是对应于城市的称谓,指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地域辽阔,人口密度较小,经济活动简单,社会变化和生活节奏相对较慢,具有独特的乡村风貌和生活方式[4]。不同地区的乡村,因其地理位置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比如:北方茂密的森林和茫茫雪原,江南的小桥和潺潺溪水,西部高山的山寨风光以及东部海滨的渔村景象。

  (2)旅游资源和产品

  乡村范围内的旅游资源不仅限于其独特的农业资源和所依附的自然风光,还包括乡村建筑和民俗文化等历史人文资源。随着经营主体对旅游资源的不断挖掘和利用,乡村旅游产品日益多元化。

  生态观光型:利用优美的乡村田园风光、乡村特色民居群落、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等旅游资源,吸引城市居民前来参观和游览。

  休闲度假型:依托乡村的绿色空间和舒适环境,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在产品开发上以休养生息为主,强调创新、高端及个性化,塑造具有主题情境的度假氛围[37]。

  民俗文化型:以承载着乡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有形的具体实物和无形的抽象形式为旅游吸引物,深入挖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满足游客对乡村文化的探求。

  其他:包括强调旅游产品保健功能的康体疗养型乡村旅游和利用农业科技观光园为游客介绍农业知识的科普学习型乡村旅游等。

  (3)游客感受

  随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乡村交通条件和住宿环境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延伸,进一步给人以多样化的感受。

  回归自然:面对人口密集、空间狭小、喧嚣纷乱的生活环境,久居都市的居民为了放松身心,纷纷以旅游的方式来到乡村观赏田园风光、品尝农家菜肴。例如,江西婺源县自然生态旅游度假区——丛溪庄园以自然生活、源于自然为经营理念,崇尚绿色健康,打造安全餐饮,强调个性化服务,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处感受自然、享受慢生活的好去处。

  寻觅乡愁:乡愁是一种怀古、怀旧、怀乡的情结。乡村旅游业新的业态不断推出,特别是一些古村古镇的开发,使游客内心深处的乡愁得以了却。例如,河南洛阳市栾川县羊肠沟依然保持着农耕时代的印迹,石碾,石磨,石臼等原始农具到处都是,村民们用耕牛犁地,老人小孩忙碌着春耕,“阡陌相连,鸡犬相闻”的情景再现眼前。走进羊肠沟,仿佛时光隧道把你拉回到少年时代。

  参与体验:乡村旅游具有很强的参与性,游客可以在田间、鱼塘和果园体验农作,也可以进行手工方式的纺线、染布和陶瓷烧制等,享受劳动和收获的快乐。例如,山西阳泉市平定县南阳胜村建设了植物观光园发展乡村旅游,植物园内有200多亩的采摘园,种植了桃、杏、枣、葡萄、樱桃等各类水果,另外还为垂钓爱好者设置了垂钓池。在这里游客可以放松身心,享受参与和收获的乐趣。

  3.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

  我国乡村旅游的诞生晚于欧洲,部分学者认为其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印度尼西亚驻中国大使查禾多夫妇来访,为了迎合外事接待的需要,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5]。另一种学者们更认同的说法是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较早的深圳首先举行了荔枝节以吸引投资,随后又开办了采摘园,取得了良好效益,于是其他地区纷纷效仿[6]。纵观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980s—1995年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开始开发周边郊县的旅游景点。1984年,中国第一个农民度假村——珠海白藤湖农民度假村开业,首创农业观光游[7]。1986年,成都“徐家大院”的诞生掀起了一股“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的热浪。与此同时,政府也关注到乡村旅游的兴起,1989年4月“中国农民旅游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乡村旅游协会”。

  这一阶段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旅游活动逐渐增多,总体呈现自发性、零散性的特点,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快速发展阶段:1995年—2015年

  从1995年5月开始,我国实行5天工作制,1999年又将春节、“五一”、“十一”调整为7天长假,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周末旅游、短途旅游不断增多,为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提供契机。国家旅游局在1998年至2006年先后四次推出了以乡村旅游为主题的旅游年,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由此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地(区)。

  期刊推荐:《当代旅游》是由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理论刊物,设有:旅游观察、名家专栏、旅游开发研究、旅游心理研究、生态旅游研究、旅游文化研究、旅游经济研究、旅游市场营销研究、民俗旅游研究、会展研究、旅游外语教学与实践、旅游管理研究、现代饭店研究、餐饮经营与管理研究、酒店管理研究等投稿栏目。

  2002年,我国颁布了《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标志着我国乡村旅游开始走向规范化、高质化。2004年起我国农业部与文化和旅游部每年评定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加大了对乡村旅游活动的宣传力度,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2006年8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乡村旅游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明确了力争到2010年基本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农村旅游产品体系的发展目标。

  乡村旅游在这一阶段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休闲农庄、观光农业园、果蔬采摘园、古村古寨游等旅游产品开始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使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3)稳步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乡村旅游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这是中央一号文件发布14年来,首次从产业角度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乡村旅游由此步入产业化时代。2018年,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加大了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配套政策支持。

  这一阶段,广大游客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乡村旅游开始进行业态内容升级和服务升级,一批更富个性、特色和精品特征的民宿、乡村度假酒店、乡村度假中心、乡村体育旅游俱乐部等产品开始出现,这些都成为新时期乡村旅游发展的亮点。另外,乡村旅游与互联网、文化创意、教育、体育、康养等产业的创新融合进一步推进,激发了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挖掘乡村资源潜在价值、创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对乡村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均有正向作用。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力地契合和服务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繁荣稳定,加快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是促进产业兴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8]。——论文作者:赵影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nye/18768.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