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为例,以培养适应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经济动物产业发展为目标,提出了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的目标和内容,落实“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修订了1套符合国家专业质量标准,适应生产一线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出1套有利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3+1”教学体系,打造金课、SPOC课程。努力提高师资水平,构建多种功能、互利合作、开放共赢的服务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产业的平台,将学校专业建设成为培养区域产业和生产一线需要的高水平应用技能人才的摇篮;积极开展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根本性变革,强化实践教学,开展问卷调查、访谈,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技能提高;积极构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吉林省;高水平特色专业;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人才培养;区域经济耦合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以下简称野动专业)是“十一五”国家级特色专业、“十二五”国家级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专业、“十二五”省级特色专业、“十二五”省级品牌专业[1]。吉教联[2018]73号文件公布的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专业名单中,野动专业被确立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现将该专业的建设情况报道如下。
1建设目标
为了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将重点聚集在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强化实践教学[2]。坚持“立足吉林长白山,依托长白山特种经济动物资源优势,面向和放眼全国”的办学宗旨,积极面向地方经济的长远规划及特种经济动物行业需求[3],为吉林省特种经济动物行业可持续发展培养生产一线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建设目标框架见图1。
2建设内容
2.1落实“以本为本”重新审视本科教育的重任,赋予本科教育新的内涵[4]。战略性地分析专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推进专业建设,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使专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于不败之地。从本科教学开始,做好本科教学。完善教学保障机制、教师水平提升,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下功夫,反复推敲、反复研讨,然后分解任务,从大纲的编写、教案、授课计划、考试方式、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更新等全方位进行变革,按照专业评估、认证的要求和标准去准备工作。
2.2推进“四个回归”推进“四个回归”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重新明确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重视课程思政对学生的心灵启迪和教育,提升教师的本位意识,将课程和学科的精神和信念传授给学生。野动专业2018年立项校级课程思政改革项目1项,发表课程思政论文1篇,在此基础上鼓励专业教师继续进行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负责人带领专业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改革教学工作会议,并且将会议精神传达给专业教师。推进“四个回归”的目的是回归本科教育的根本目标,把“培养人”作为首要任务。充分认识到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去改变观念,大力推进高水平应用型本科走向新的层面,打造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课程群,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四个回归”,推进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发展。由于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环境差,学生大多缺乏爱岗敬业精神,甚至有的学生想转行不从事本专业工作。为转变这一局面,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有效实施德育教育。如:在学生入学时通过成功校友案例进行专业教育;选派学生到大连名门种貂有限公司等规模化程度高的企业实习,让学生感受到特种经济动物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引导学生增强既要保护特种经济动物又要合理利用的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意识,构建全程、全员参与的思政育人机制。
相关知识推荐:畜牧兽医类稿件哪里录用率高
2.3修订1套符合国家专业质量标准、与社会需求契合度较高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种经济动物生产企业与教师共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学生自主选课的更大自由度,逐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深化应用型发展,持续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5]。通过开设独立实验、教学实习、专业综合训练等使实践教学比例占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分的35%以上,持续加强深入企业的毕业实践,培养学生的技术素质、研究素质和综合素质。
2.4优化出1套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坚持“学生中心,教学重心,立德树人,全面改革”,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社会责任、吃苦耐劳、技术过硬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3年,在企业实践1年[6]。为了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突破原来的课程和专业发展模式,重新规划了新的模式:即“一条主线,两方结合,三个体系,四大模块”[7]。一条主线:培养实际技能为主线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两方结合:生产和教学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三个体系:建立理论、实践、创新创业三个体系[8];四大模块:人文素养模块、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核心技能模块、专业综合技能操作实践模块、创新创业模块有机结合[9]。(1)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业比赛,让学生走出去,尤其是没有本专业比赛的情况下也要参加相关专业的比赛以及综合性的比赛,拓展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增强专业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也要对老师和学生进行相应的培训,逐步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素质。(2)注重实践教学,继续推行“三实一研”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推广“递进-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3)整合、重组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教学。(4)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提高实践教学与动手能力。
2.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让专业教师到生产一线的行业、企业,如:养鹿场、毛皮动物饲养场、珍禽场、药用动物养殖场、动植物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地方进行学习,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每个教师都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教学研究会议、进行访学,提高科研和教研水平。
2.6构建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平台在原有基础上对校内实验室、动物饲养场及校外的教学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实训实验室进行充分开发和利用,使实践教学平台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最终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2.7将学校专业建设成为培养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区域人才基地在省内高校专业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过硬的实践本领。建立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打造野动专业的2张靓丽名片:一是在特种经济动物饲养方向,打造吉林省的经济动物品牌,实施“领头鹿”计划,为吉林省的养鹿产业做出贡献,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二是在野生动物保护方向,立足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向海自然保护区、包拉温都自然保护区开展爱鸟周、观鸟大赛等活动,保护珍稀野生动物。
2.8探索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改革《毛皮动物饲养学》课程已经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先后被确立为省级优秀课、省级精品课、省级校企合作开发课、校级在线开放课、校级创新创业课、校级金课,此外《珍禽饲养学》被确立为省级优秀课,《养鹿学》被确立为校级在线开放课。在这些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项目教学法、比较法、翻转课堂运用的效果较好,并且辐射其他课程,在整个专业乃至其他专业推广收到良好效果。
3建设途径采取的主要研究方式包括到基层调研、问卷调查、访谈,了解企业和生产一线所需、学生所需、教师所需,使三者的关系能良好、有序地向前发展。
3.1强化实践教学在校企合作方面,与大连名门种貂有限公司共建校企合作实训实验室1个,共建吉林省省级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毛皮动物饲养学》1个。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职业能力和服务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企业、饲料生产企业的能力[10,11],不断调动企业参与教学、支持教育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就业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产教融合,达成共赢的目标。
3.2开展问卷调查(1)调查学生对用人单位的要求:对野动专业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就业岗位及就业公司的要求。使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外在、内在修养的要求水准,掌握求职过程中的先后程序、如何应对,为毕业之后如何就业和创业提前上了一课。(2)调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所涉及到的问题究竟有哪些,作为在校大学生应该着重培养哪方面的能力才能与用人单位相匹配?为此开展了用人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山东、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省(市)的养鹿协会、毛皮动物协会、野动动物保护协会、201家特种经济动物企业,包括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著名企业,涵盖了90%以上的龙头企业。
3.3访谈访谈对象有经济动物产业、行业的专家、企业管理者、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相关专业的院校管理者和教师等,通过微信、访谈等了解行业特点、学科特点、专业特点,记录访谈的主要内容,为专业建设和发展、服务地方经济、人才培养方案等内容提出战略性的规划指导。
3.4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1)生产带动教学和科研:通过在一线养殖企业进行兼职和学习,以及在学院的动物场进行下场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了解养殖方面的细节,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哪些重点的内容教给学生,也知道了生产中哪些技术难题需要解决,从而更好地指导科研。(2)教学促进生产和科研:《毛皮动物饲养学》课程组的教师为吉林省大安、左家地区和辽宁金州的水貂养殖户检测水貂阿留申病、制定饲料配方;《养鹿学》课程组成员为长春东大鹿业、敖东鹿业解决生产及科研中的问题。(3)科研带动教学促进生产: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也会对生产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并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带进课堂,使学生了解企业最前沿的动态。
4小结
野动专业为吉林省特种经济动物行业可持续发展培养了大批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确立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转型发展之路,理清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主线构建了“平台+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三实一研”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人文+科学”的素质教学体系,推行基于应用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探索了“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资源开放化、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过程真实化、学生学习个性化、考核标准职业化”。野动专业将按照《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专业建设管理办法(暂行)》的有关要求,以特色发展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强化统筹协调、规范管理,为吉林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为吉林省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优秀人才。——论文作者:何玉华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nye/19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