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影响效应分解研究

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影响效应分解研究

来源: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21-06-04 08:29

  摘要[目的]通过对要素市场扭曲下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系统分析,以期为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要素市场改革进程中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市场严重扭曲的事实,利用1997—2018年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影响及其溢出效应。[结果]研究结果发现:中国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等要素市场扭曲度比较高,同时呈现显著地区差异;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以技术进步驱动为主,大多数省份的技术效率不高,同时呈现出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区域不平衡特点;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等要素市场扭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要素市场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在一定程度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结论]考虑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分析,更能客观反映当前不断深化的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所引发的地区差距,应充分重视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持续加大涉农政策调整,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的金融资源投入,逐步实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提升。

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影响效应分解研究

  关键词要素市场扭曲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效应涉农政策调整技术进步

  0引言

  当前,中国农业农村生产经营中的各类要素投入质量不高和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农业各类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业生产经营的利润低下,导致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当前中国农业经济增长模式下,农业农村中的各类资源要素无法在地区、行业、部门之间实现有效配置,短期内不仅会影响农业总产出,长期还可能无法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因此要不断转变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全部提高农业农村各类要素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全面提高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不仅有助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也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1-3]。然而中国普遍存在的要素市场扭曲是否会在一定影响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如何,对实现中国农业发展由大变强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迫切的现实意义,亟需从中国城乡经济二元结构转换的背景下分析中国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此文章将要素市场扭曲置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分析框架内,探讨要素市场扭曲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互动关系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现有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多在要素市场最优配置的假定前提下开展(Kumbhakar,1992;NickDraper,2015;樊纲,2011;袁志刚,2011等),导致研究结果与现实经济发生背离(KwonandPaik,1995;Micco,2012;盖庆恩,2013等),因此从要素市场扭曲原因(Levnsion,1999;Seddenand,2002;陈彦斌等,2015等)、扭曲测度方法(Restuccia,2008;Hsieh,2012;Gollin,2012;高帆等,2016等)等多个视角对于要素市场配置效率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4-5]。中国要素市场化进程不但滞后于产品市场的市场化进程(张曙光等,2010;张杰等,2011),而且不同地区的要素市场市场化进程也不一致(赵自芳,2006;林伯强等,2013)。要素市场扭曲通过要素价格扭曲导致要素市场的价格信号失真,也会使得要素资源无法实现最优配置(SachsWoo,2000;罗德明等,2012;毛其淋,2013)。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上将要素市场扭曲引入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Hsieh,2009;Santana,2013),得出要素市场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造成负面影响(Restuccia,2008),也有通过模拟测算要素市场扭曲消除后,全要素生产率能够达到的新高度(Chris,2015;Chauffour,2017),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绝对增长空间[6-7]。国内对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研究集中在对不同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朱喜等,2011;邵宜航等,2013;陈艳莹等,2013;聂辉华等,2011)、对不同产业的效率损失的影响研究(赵自芳等,2006;陈永伟等,2011)、对投资结构、需求结构、贸易结构等经济结构方面的影响(盛仕斌等,1999;黄益平等,2011;陈秋锋,2013)等,部分研究得出消除要素扭曲后的全要素生产率会大幅提升(张军,2002;聂辉华,2011;张腾;2019)[8-10]。

  中国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Jinetal,2002;Rozelle,2005),分析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原因(Lin,1992;Hsieh,2009;李谷成等,2009;王怀明,2016;李欠男等,2019),研究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变量主要包括生产要素质量(王珏等,2010;方福前等,2010)、劳动力转移(李士梅等,2017)、农业经济结构(尹朝静等,2017)、农业基础设施(邓晓兰等,2018)、农业政策(肖锐等,2018;王雯,2018)等,也有研究关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会受到邻近地区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石慧等,2011;高杨等,2018)。现有文献在研究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对于中国农业TFP增长的影响时,忽略了农业生产中可能存在的要素配置(朱熹,2011),要素市场扭曲会影响农业要素投入产出关系,也必然会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李佳睿等,2018)[11-16]。

  综上,已有研究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大多忽略了要素市场扭曲引致的要素错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鉴于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现实需要,亟需厘清不同地域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影响的空间效应,探讨不同地域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路径。因此,该文以要素市场扭曲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应及其空间效应分解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展开实证分析,探讨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影响及其溢出效应,以期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准施策提供决策依据。

  1模型设定、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1.1模型设定

  在要素市场扭曲的情况下,生产要素难以实现帕累托最优配置,从而可能导致包括农业生产在内的经济活动处于非效率状态。作为农业生产的三大基本要素,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内在机制存在一定差异,要素市场不完全会导致资本、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配置扭曲,最终降低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为科学地分析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该文运用面板数据构建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市场在内的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模型,时间跨度为1997—2018年,地区跨度为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基于上述分析,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为被解释变量,以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市场扭曲为关键解释变量,同时引入农村人力资本、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产品贸易开放度、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地区工业化水平、涉农政策调整等6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为了与空间面板模型进行比较,首先建立不含空间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具体模型设定如下。

  1.2变量选取

  1.2.1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该文以农林牧渔总产值作为计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唯一产出变量,用以衡量28个省(市、自治区)在1997—2018年期间农业生产经营总规模和总成果。该文选择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机械投入、化肥投入和灌溉投入等五个方面的数据作为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农业生产经营投入变量。以1997为基期的各省(市、自治区)农林牧渔总产值指数对变量进行平减,获得以1997年为基期的不变价格,用以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其中,劳动力投入采用每年年底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为量化指标;土地投入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衡量;机械投入用农业机械总动力替代;化肥投入采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来量化计算;灌溉投入则采用有效灌溉面积作为衡量指标。该文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展开分解,计算得到的指标数值是相对于上一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率,该文借鉴邱斌等(2008)计算方法,将1997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标设定为1,通过逐年累乘获得其他年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标。

  1.2.2要素市场扭曲

  对于核心解释变量要素市场扭曲,该文将其细化为资本市场扭曲、劳动力市场扭曲和土地市场扭曲。现有研究仅涉及资本和劳动要素价格扭曲,而对于中国农业生产而言,土地是非常关键的生产要素之一,忽略土地要素市场扭曲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然会影响到研究的科学合理性。该文将借鉴施炳展等(2012)、尚晓晔(2015)等研究,采用C-D生产函数估计1997—2018年中国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扭曲,并采用1997—2018年住宅用地价格与工业用地价格之比作为衡量土地要素市场扭曲的量化指标。计算28个省(市、自治区)各类要素市场扭曲的数值如果大于1,说明各类要素实际获得的收入小于自身应该得到的收入,则表明该要素市场存在负向扭曲。

  1.2.3控制变量

  除资本市场扭曲、劳动力市场扭曲和土地市场扭曲等三个核心解释变量外,该文还分析了6个控制变量,具有包括:农村人力资本、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业贸易开放度、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地区工业化水平、涉农政策调整。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村人力资本变量以农村平均受教育程度进行计算,根据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受教育状况,依据0×文盲半文盲+6×小学程度+9×初中程度+12×高中程度+12×中专程度+15.5×大专及以上程度,计算得到各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情况。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金融发展相比于城市金融,发展过于缓慢,已成为影响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城乡二元结构转变的消极因素之一,地区金融发展成为现代农村经济增长的核心,该文采用农村存贷款之和占第一产业GDP的比重表示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业贸易开放度:以根据当期汇率转换为人民币的进出口商品总值(经营单位)与地区生产总值比值进行计算。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农业规模经营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机械化程度,机械化程度提高会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研究以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地区耕地面积之比表示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用以衡量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地区工业化水平:地区工业化不仅影响着地区资本的报酬,还影响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和土地资源的供需,研究采用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来表示工业化水平。涉农政策调整:政府实时干预农业生产经营,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机制缺陷,但也可能导致市场扭曲,发生资源错配,该文采用政府涉农财政支出占地区GDP之比表示涉农政策调整。

  1.3数据来源

  受部分变量数据可获性制约,该文研究选取28个省(市、自治区)1997—2018年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年底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人口数、银行存贷款数、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受教育状况、进出口商品总值、等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8—2019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8—2019年)、《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金融统计年鉴》(1998—2019年)等;农业综合开发投资、财政补贴、财政支出等数据来自《中国财政年鉴》(1998—2019年)和《中国统计年鉴》(1998—2019年)等。此外部分统计数据缺失主要通过查找缺失数据省市相关网站进行整理,部分缺失数据则用前后两年均值代替。为剔除物价水平变动影响,该文以1997年为基期,采用价格指数对数据做平减处理。在进行方程估计时,出于消除异方差的考虑,对所有变量取对数进行实际计算。

  2实证结果

  2.1要素市场扭曲分析

  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市场扭曲估计结果详见表1。中国各类要素市场扭曲度都很高,可能是各类政策、制度的阻碍造成的,从而造成各类资源要素市场配置效率扭曲,市场难以发挥资源配置的导向功能。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速与深化,各类政策性制度下障碍的逐渐破除,要素市场交易机制不断健全,要素市场扭曲也将逐渐改善,以带动中国经济整体健康发展。

  从表1中可知,资本市场要素扭曲度相对严重,28个省(市、自治区)的资本要素市场扭曲数值均大于1,呈现显著的负向扭曲,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程度最低的是上海,数值为1.003,扭曲程度最高的是宁夏,数值为1.196,两者相差0.193。从地区分类数字来看,东部省份资本要素扭曲度比较低,中西部资本市场要素扭曲程度较高,区域资本要素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源错配。

  表1显示28个省(市、自治区)劳动要素市场扭曲比资本要素市场扭曲更大,不同地域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方向不同,除北京、广东、上海、浙江4个省(市、自治区)数值小于1呈现正向扭曲外,其他24个样本省份劳动力市场扭曲值均大于1呈现显著的负向扭曲,同时测度结果显示劳动力市场也呈现东部沿海地区比较高、中西部比较低的格局,说明不28个省(市、自治区)获得产品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源泉存在差异,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地区竞争优势的贡献显著。

  表1中28个省(市、自治区)地市场要素扭曲值都大于1,呈现显著负向扭曲,土地要素价格扭曲都非常严重,呈现显著的东西部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土地要素市场扭曲水平更高,在不具有地域优势的中西部省份,为了聚集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技术等发展要素,中西部省份不得不对土地市场给予较大程度的干预,实现土地供应向工业和商业倾斜,以较低的工业地价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的提升,也无法跳出土地财政的约束,多数情况下会抬高商业用地的出让价格以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进一步扭曲了土地市场的要素扭曲。——论文作者:吴国松1,姚升2※

  相关期刊推荐:《资源科学》(月刊)创刊于1977年,登资源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论文,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相关的学术评论,介绍学科的前沿动态,为建立和发展资源科学理论体系、促进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资源管理服务。设有: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能源与矿产资源、旅游资源、资源管理等栏目。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nye/20005.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