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农业论文》农业科技职称论文范文:浅谈棉花种植方式改革

农业科技职称论文范文:浅谈棉花种植方式改革

来源: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13-04-16 10:54

  本文是选自国家级农业期刊《现代农业科技》中的一篇职称论文范文:简述如何改革棉花种植方式以到达高产稳产。《现代农业科技》于1972年创刊,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优秀农业技术研究性期刊。本刊利用自身影响面广而强的优势,致力于推广农业最新技术,强化前沿学术交流平台,荟集农村工作成功经验,传播农业适用经济信息。

  1前言

  棉花生产进入了一个高产稳产的好时期,特别是随着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和杂交棉的推广应用,特别是转基因杂交抗虫棉的示范与推广,每亩种植密度逐渐下降,种植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是以宽窄行种植为主,有的是以宽行密株为主,有的是以宽等行为主,还有的是窄行宽株种植,似方块形。另外在施肥等技术方面也需要加强改进。近几年来,国家农业部为了促进棉花高产,在全国主产棉省开展了棉花万亩高产创建活动,棉花高产创建目标大体相同,但种植模式不尽一样,种植方式各有讲究。

  2棉花种植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棉花种植方式,一是有利于节省移栽棉花用工,特别是植棉大户,更易省工省开支,因为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力基本外出打工,剩余的多为老弱劳力;二是冬季作物苗子小、气候比较干燥,有利于改革种植方式;三是有利于冬春翻整棉行,使预留棉行做到土泡草净,减少越冬害虫;四是有利于棉田整地、施肥、移栽棉苗、开沟排渍;五是有利于棉花栽后田间中耕培土、起垅抬行、防治病虫的操作管理;六是有利于棉花行间通风透光,提高光合效率,减少烂铃,改善棉花品质。只要种植方式改革向前迈出一大步,就可为棉花的生存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棉花有了充分舒展的空间,就可为高产优质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3技术措施

  3.1种植指标数据分析

  棉花的产量是由种植密度、单株桃数、铃重、衣分等指标构成的,其中种植密度与棉花产量密切相关,而种植密度又与种植方式不可分割。通过我在实地考察,特别是在今年7月、9月阴雨较多的气候条件下,凡是行距较窄(不足1米)的棉田,棉花封行较早,棉田光照不足,蕾铃脱落比较严重。一般脱落率在50%以上,特别是施肥过量、且又偏施氮肥的棉田,蕾铃脱落更为加剧,脱落率高达60%以上。棉花单株烂桃达~10个,有的地方到10月中旬还有烂桃发生,导致棉花少则减产10%,多的减产20~30%,而行距较宽,通风透光好的棉田,蕾铃脱落率不足50%,烂桃也少得多,减产较轻,这个惨痛的教训特别值得我们总结。秋播生产关键时期,各地主产棉区可结合小麦及油菜的播种移栽改革种植方式。实行满幅播麦或满幅播(移栽)油菜的,小麦、油菜收后也应随即改革种植方式,提倡宽行(行距1.2米)密株(株距0.4米)和等行(行距不低于1米)扩株(株距0.45-0.5米)种植,不宜于宽窄行和方块形排列种植,更不应沿用常规棉的窄行密株种植。种植密度每亩以1300~1500株为宜,各地应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可作适当调整。比如,地力较好,施肥水平较高的平原棉区,种植密度可适度调减,丘陵、岗地及施肥水平较低的棉区,种植密度可适当增加。

  3.3改进移栽地膜棉花的生产技术

  据调查,双膜棉比露地直播棉增产20%~30%,比营养钵棉增双膜棉又叫移栽地膜棉,就是先用塑料薄膜覆盖苗床营养钵育苗,然后于大田覆盖地膜栽上营养钵育成的棉苗。采用该方法,能通过两段增温,延长棉花有效生育季节,起到抗灾、保苗、早发早熟、增产增收的作用。据多年调查,双膜棉比露地直播棉增产20%~30%,比营养钵棉增产10%~15%。近几年在我国已推广千万余亩,收到了显着的增产效果。但由于双膜棉生产对配套技术要求比较严格,如果协调不好,常会造成损失。眼看又到棉花生产季节了,我们特请多年研究此项技术的湖北省孝感市高级农艺师余宏章就此撰文,分期连载,敬请关注。棉田的沟厢,是确定棉花种植方式的基础,更是双膜棉能否实现地膜覆盖的先决条件。一些棉田的沟厢不够标准,不是厢面过宽,预留棉行很不规则,就是厢面过窄,预留棉行没有很好的翻晒,或者棉田沟厢淤塞严重。这些均不便于盖膜、保温、保墒,因此,必须统一标准,改革沟厢,为双膜棉的推广打好基础。一要推广窄厢两行种植方式。规格是厢宽(含沟)1.5~1.67米,小麦播种面积占35%~40%,厢边各种一行棉花。若采用80厘米宽的塑料薄膜覆盖,要换沟起垅,即将两厢边上预留棉行的土翻耕合并于沟中,待前茬收后,再在前茬着生处灭茬开沟。若采用40厘米宽的塑料薄膜覆盖,则将膜盖于厢边预留棉行之中。二要高标准疏通四沟。双膜棉栽培应做到四沟相通。要求厢沟深17~20厘米,腰沟深27~33厘米,围沟深36厘米,排水大沟深1米以上。据往年多点调查,高标准沟厢的棉田,苗株平均高80.7厘米,果枝11.6层,而沟厢不平渍水严重的棉田,株高只有33.2厘米,果枝只有3.6层。三要精细整地。预留棉行要在夏粮齐穗之前精心整地,做到土泡草净,上虚下实,含水量适度,便于覆膜栽钵。

  3.4改进棉花施肥方式

  在棉花生产上,施肥不当严重制约着棉花的产量。今年,笔者在考察中发现,有的农户在棉花营养钵苗床上追施过量尿素,使本来出得很整齐的棉苗都被肥料局部或整片“烧死”。有的农户在移栽棉苗时,一次施用复合肥50公斤或更多,棉苗移栽后,迟迟不发苗,把棉苗从营养钵中拔出检查,发现根系变成褐色,无新生的白根。这主要是由于根系周围肥料溶液浓度过大造成反渗透,使根系吸收肥水的功能受到抑制而造成的。有的农户完全施用碳酸氢铵作底肥,棉苗前期生长很快,但入伏后棉花营养生长旺盛,植株高度超过了1米仍没有伏前桃。而相邻施用适量复合肥的棉田,相同的品种,单株伏前桃有5个以上。在今年伏旱接秋旱的气候条件下,未施用有机肥的棉花,保水保肥性能差,后劲明显不足,过早地出现早衰现象。未施用钾肥或只施用少量钾肥的棉田,棉花叶片提早焦枯,呈现典型的凋枯病,棉株上部5层果枝蕾铃脱落达70%,减产严重。涉及施肥方面的问题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是两多、两少,即偏施氮肥的多,投肥总量多,施用有机肥的少,施用钾肥的少。在施用氮肥方面,有的地方习惯施用碳酸氢铵,有的地方习惯施用尿素。因为棉农认为,氮肥比较便宜,肥效快,特别是碳酸氢铵肥效来得最快。投肥总量多,主要是底肥中一次施用高含量的三元复合肥多,每亩施用氮、磷、钾各为15%或16%的复合肥50公斤以上,还要施用其他的肥料追肥。因为有的农户认为,肥料高投入,既可获得高产出,还可省些施肥用工。有机肥施用少,一是因为现在农户饲养的家禽家畜少,二是因为中壮年劳动力少了,留守的老年人多,无力制造农家肥。钾肥在棉花上施用偏少,棉农一是对钾肥的认识不足,认为施不施钾肥对棉花产量影响不大,二是有的农户虽有认识,但钾肥上半年的价位每袋(50公斤)高达200元,农户们谈钾色变。在棉花生产上,这些因为施肥不当造成的减产,应该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当前应该好好总结经验教训,正确地搞好棉花施肥工作。比较实用的施肥经验:底肥足,苗肥速,蕾肥稳,花铃肥狠,重施普施桃肥。在具体操作上,必须科学配方,适时适量,其氮、磷、钾肥的配方比例为3∶1∶3。以下的配方施肥方案可供各地参考,即底肥,每亩用生物有机复合肥50~75公斤或含量为45%的三元复合肥30公斤、钾肥10公斤,持力硼0.2公斤;苗肥,第一次每亩施尿素4公斤,第二次每亩施尿素5公斤;蕾肥,每亩施含量为45%的三元复合肥20公斤、钾肥15公斤;花铃肥,每亩施尿素20公斤;桃肥,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nye/878.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