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现代教学技术渗透于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音乐教学活动同样受到深远影响。合唱、视唱练耳教学已成为当前高校音乐教学的必要课程。本文主要对合唱、视唱练耳教学的目的及内涵,高校合唱、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合唱、视唱练耳教学改革优化实践措施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便于对高校音乐教学活动提供可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合唱教学,视唱练耳,教学改革,高校课堂,音乐类论文
引言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体系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方法不断创新,高校传统的音乐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需要寻找一种新的音乐教学方法,提高音乐高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在教育改革的发展中获得一席之地。原有音乐高校在合唱教学方式上存有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教材设置规范以及课堂设置等,导致音乐高校学生在学习音乐时不能进行有效的掌控,但通过现有模式的改善,不但提升了学生彼此之间的合唱能力,而且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领悟能力。
推荐期刊:《音乐大观》以思想创新、专业整合发展而成为音乐刊物中旗帜,是热爱音乐艺术、研究音乐人员的必备之选。以艺术传播、文化交流为办刊理念,深受音乐、艺术界和爱好者们的喜爱与热衷。从早期名为《山东歌声》、《音乐小杂志》的单一内容选登,过度到今天《音乐大观》内容多元化的音乐艺术杂志,涵盖中外音乐艺术理论研究、创作、表演、教育等音乐艺术领域的各门类,有专家的精辟论述,也有大众的率真感言,有音乐家的创作心声,也有明星的成长历程,有艺术家们经久不衰的老歌,也有新生代的新人新曲,还有众多爱好者的精良作品,我们的宗旨在于为广大爱好音乐艺术读者(专家、学者、科研人员、教师、演艺人员、中青年等)提供一个学术交流、自我展示的平台。
合唱、视唱练耳教学目的及内涵
1.合唱教学目的及内涵
合唱是当前高校音乐课程中的重要载体部分,要求在音乐节拍中群体发声高度协调统一,并且在旋律层次上要保持一致。合唱的教学目的是保持当前对音乐情操的完整性以及审美的协调性,从而提升对音乐的进一步认知,其内涵便是净化个人心灵和培养集体荣誉感。合唱讲究的是集体之间的相互协调,所以音乐成员之间要相互包容,配合默契。男女声带发出的音调和响度参差不齐,会造成后期合唱结果与预想之间存有一定的偏差,所以合唱团队之间要彼此合作、相互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合唱效果的协调性与完美性。
2.视唱练耳教学目的及内涵
作为综合性非常强的一种艺术类型,视唱练耳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视唱的基本技巧和技能,熟练掌握音乐中的主要元素,培养良好的乐感,拓展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及视野。视唱练耳教学分为两部分进行,一层次为视唱,另一层次为练耳,其中视唱目的是要求学生按照乐谱,准确地唱出曲调音乐的内涵,包括乐谱中的音调、节奏、调性等,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节拍的感知能力。练耳就是通过听觉神经加强对音乐基本元素(高低、强弱、长短等)的辨识能力以及对乐感的记忆能力,以此来提升对音乐的记忆力,它是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其内涵便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视唱练耳能力,学习分析与运用视觉与听觉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唱”和“听”的领悟能力。
高校合唱、视唱练耳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问题
视唱练耳对后期的合唱具有一定的铺垫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模式方面却存在的一定的问题。其中包括发生练习、分声部视唱以及合排三个层面。在发声练习部分中,要求发声位置及音色准确度高,但是在实际教学模式中并没有注重元音与辅音的相互搭配,造成后期在合唱部分出现较大的差异性;其次便是在分声部视唱教学模式上,没有注重音高、呼吸以及强弱之间的协调关系。学生在中低音区部分的合唱,由于没有注重音高强弱的关系,便会出现合唱中高声调与低声调之间的摩擦。最后便是在合排教学模式中,合排是合唱的最终部分,要求学生横向旋律与纵向合音部分完美搭配。但是在实际合排中会遇到有休止符的位置点,学生便找不到正确的声部,造成声部切入点不能准确进入。
2.教材设置规范问题
教材设置的不规范性主要体现在高校老师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定适当的教材,这种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早期对音乐感知能力的差异层面。有些学生对合唱音乐能力领悟较高,能够亲身体验音乐节奏带来的愉悦感,但是有些学生由于后天能力的偏差,适应不了高校老师选定的音乐教材,造成后期跟不上音乐领悟的步伐。还有就是在教材选定方式上没有进行体验式教学的设定,这也是当前教材所遗留的重要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到音乐作品本身的价值,而是跟随老师机械式教学,后期再加以思索,这便增加了学生时间成本与领悟难度。
3.课堂设置及师资问题
随着当前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完善,高校在课堂设置方面存有一定缺陷。主要体现在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与数字化技术发展的问题,当前高校在数字化技术方面没有着重体现对音色、乐器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只是在教学课件中进行部分讲解。但是根据目前趋势发展,许多课程已逐步开设微课以及数字化教学课程,学生能够在后期学习方面加以辅助。目前高校教学资源现已逐步完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擅长视唱练耳的教学,对于后期的合唱教学没有着重的渗透,而对合唱及视唱练耳两方面教学全面掌握的老师很少,造成后期高校教学内容无法开展。
合唱、视唱练耳教学改革优化实践措施
1.教学模式的优化改革实践
教学模式主要从发声练习、分声部视唱及后期合排三面进行了优化实践,在发声练习中要求学生严格把握音色、发声位置及辅音切换点,学生在视唱练耳中要不断练习发声。例如:学生在练习《茉莉花》时,首先要以五声调式为基础,再以三音回转把握音色,这样才能将《茉莉花》开端部分把控好。其次便是在发声位置及辅音切换点的掌控,发声位置的把握点要求学生在合唱头声,尽量将声音竖起,以气息对发声点进行支撑,这样才能将声音平缓的过渡。例如学生在合唱《黄河大合唱》开头:“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多声部音节中,将发声位置控制在第一个音节,后面的气息便会加强,最后便会达到合唱黄河气势蓬勃的效果。
2.教材设置的优化改革实践
教材设置的优化改革首先保证学生能够亲身进行体验,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便是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创造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从而对单个音乐要素以及对音乐的审美感知都有逐步的提升。例如:在教学课程中学习二八、前十六、后十六等基本节奏时,学生首先以自己参悟的方式去感受音乐节奏的快慢程度,犹如时而行云流水时而错综交杂,这样学生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巩固。另外在选用教材方面,随着当前教师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对选用教材方面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根据大多数学生学习领悟能力进行教材的选定。其次对于学生先天性条件的不同,将学生在合唱部分音节结构上进行划分,一部分学生适于合唱开头,一部分学生适于合唱结尾,这样教材在选定结构上也较为合理。
3.教学设置及师资优化改革实践
教学设置的优化实践主要体现在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例如:学生可以登录学校专用平台,观看老师简短教学视频,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学校通过设立微课形式,可以提升本学校专业的知名度。微课现已逐步应用于各种课程,不仅仅体现在音乐方面,在计算机、英语、绘画等教学方面都有应用,并且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师资力量方面,要招募社会音乐人才,不能仅仅局限于学历招募,这样才能全方位培养人才。
结语
通过对合唱视唱练耳在高校课堂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究分析,笔者今后在音乐教学方式上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这种模式的改革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前学生音乐基础问题,而且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能力进行不同方向的定位,以此更好地完成对音乐梦想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陈曼倚.看谱唱词练习——高校视唱练耳与合唱教学互助式训练的研究[J].艺术教育,2012(4):61.
[2]谷露.浅谈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发展[J].音乐时空,2016(4):157-158.
[3]黄凌燕.对高校音乐教育合唱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J].艺术教育,2015(2):120.
[4]马明霞.体验式教学在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分析[J].成功(教育),2013(6):20-2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wyi/14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