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山情歌,源于民间,早年农牧业产生和发展期间,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活得十分艰难。然而,这些长期挣扎在困苦生活环境中的人们,又想活得有滋有味,就拿身心内外所发生的事歌之咏之,千年唱和,代代相传。
【关键词】巴山,情歌,创作
巴山地区人们勤劳朴实,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很多民歌,比如巴山背二歌、开山打石歌以及旱地锣鼓草歌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巴山地区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蕴含着男女情深意长的爱情。巴山民歌种类很多,体现了巴山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演唱形式丰富多样,通过歌声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可以进行自唱、对唱、合唱等,可以塑造十分活跃的气氛。
推荐期刊:《文化遗产》被评为“2010-2011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并在第四届广东省优秀期刊评选活动中,荣获广东省优秀期刊题名期刊。重点刊发传统戏剧、民俗、口传文艺、濒危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等领域及古近代文学中的相关研究文章。物质类文化遗产稿件,亦酌量刊发。
这些带着大巴山泥土香味的情歌,像山野里明净如肤的溪水,花园里常开不败的鲜花,陶冶着大巴山人民的心灵,装点着大巴山地区民俗文化的春天。
情歌,又名山歌。冯梦龙曾说:“只有假诗文,没有假山歌。”情歌俗,俗的非同小可。它飚扬在庙堂之外,吸聚大自然之精气神,以其独有的骨气,刻入民心和文化深处。就其原汁原味的风味而言,说他是中华民族的传家瑰宝当之无愧。
“妹妹喊哥来栽秧,招待不好多心伤,吃碗酸菜来滋阴,喝碗米汤来壮阳。”酸菜米汤,滋阴壮阳。其实是山妹子因家境贫穷拿不出好吃的东西来待客而深感内疚。故意将酸菜米汤说成比海鲜参汤还强。这种风趣幽默的自我解嘲、自我安慰给山歌赋予了巧妙调侃的色彩。“白天和郎对了歌,夜里总是睡不着,站在窗前数星星,一直望到月亮落。”巴山妹子的痴情,伴日月星辰生辉,和日月星辰永在;“活在阳间共一伞,埋在阴间共坟园,只要嫁给庄稼汉,茅草搭桥管万年。”巴山人的婚约盟誓,情真意切,自信坦然;“锁子栓在皂角树,莫怕刺锥快开锁,等到锁子生了锈,到时想开开不脱。”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要求婚就大胆些吧,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山里人的粗犷豪爽,爱憎无遗的情态在歌唱中得到了充分彰显......走进绵延千里的大巴山,聆听不绝于耳的巴山情歌,时而浅唱低吟,时而雄劲高亢,时而悱恻缠绵,时而清丽豪放。细细品之,那浓浓深情,如一抹抹闪电叫你眼花缭乱;那切切爱恋,如花妖缠身叫你心尖尖直打惊颤。
情歌,纯属一种口头艺术的创作,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巴山情歌,实际上是“民间私情民歌。”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情歌。所谓“民间私情”,是指那些不足以影响和“左右”社会进程,甚至进入不了生活与文学主流的平民百姓间的儿女情长,而以歌的形式来表达情爱,可以说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少年时代最普通、最流行、最本质的艺术冲动。如果说民族歌曲是民族文化生态交流中的一片海洋,那么,私情情歌则是海洋中的潮汐,潜流与斑斓绚丽的珊瑚礁,既不是海啸,也不是什么“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
在农牧文明时代,在家法制度的特定环境中,民间私情情歌是男女之间表达复杂的性爱心理和生活理想的方式,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民歌”有着共同的体裁形式,有作为“歌”所不能缺少的情感和韵调旋律。就内容题材的风格来说,私情情歌的非集体性,超伦常的隐私性以及“粗俗”或市井格调特征,远比文学意义上的“民歌”突出。具体说来,“私情情歌”所涉及的民风民俗,性爱心理,家教纲常等内容题材十分丰富广博。它将爱恋、怨悔、盟誓、联欢、野合、私奔、劝谕、暗约。移情相思的悲欢离合一吐为快。其体裁多样,无论是江南歌谣、高原花儿、陕北信天游,还是客家山歌、川东号子、土苗歌对,无一不融注着民间私情的情思意绪。同时,私情情歌的言辞、句调、节律和风格,更是一派错杂斑驳的语言景观。仅以修辞为例,其生动精妙的“口语技巧”,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现存的修辞手段。从赋、比、兴到俗语、歇后语、谚语、顶针、夸张、借代、比喻等等,不一而足。
巴山歌词主要源于人们在生产过程即兴创作,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巴山人们通过口头的形式进行流传,经过不同的传唱者的修改和加工,从而形成了今天传唱的巴山民歌。根据歌词,我们可以看出巴山民歌歌词创造奇特,风格多样,具有十分深远的意境,浅显易懂,经过艺术化的处理,可以实现雅俗共赏,并且自然朴实,具有很强的地域代表性。比如“风不吹槐槐不摆,妹不招手哥不来”,这首词主要采用借物比拟的方式,表达了男女之间情投意合的思想和相互缠绵之情,并且歌词节奏韵律非常和谐,声音非常洪亮,情真意切,让人回味无穷。
从某种意义上讲,巴山情歌及类似的民间私情情歌,至少有两点值得肯定。其一是:它已成为物质文明时代的人们观察自身情感的“青少年时代”的一泓清泉,其自然的品质、质朴的情趣、执着的追求、真切的善良以及深沉的内涵、诙谐的情趣、高尚的情怀、雅俗共赏的品味和包罗万象的格调,不是商品时代的人所能效仿和比拟的。因为失落的青春,恰恰是最美好的情致。其二是:民间私情情歌是民族情感的历史标志,也是优秀文化与文学传统的渊源之一。因为它对众多完善艺术的潜在影响是不可否认的。所以,生活基础与情感创造仍然是艺术最基本的定律。
巴山情歌,对忠厚朴实的大巴山人心灵中最深层、最复杂、最不为时尚伦理标准所“容忍”的性与情的纠缠,做了最无顾忌,最直接的“反映”。它不是贴近生活,它本身就是生活,是性情生活的“原生态”。此外它在吐露或抒发情爱的同时,有真情、迷情、偷情、调情、移情等色彩,其民间私情情歌的主导倾向是积极健康、优美真实的,其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操,正是巴山民间私情情歌的主流与精华所在。
参考文献:
[1]赵国泰.《巴山情歌》诗话——《谢克强诗话》之一[J].写作(上旬刊),2017(06):87-96.
[2]蒲文彬.浅析巴山民歌的风格特点[J].戏剧之家,2015(05):93.
[3]李永安.石板搭桥万万年(巴山情歌)[J].音乐天地,2005(11):34.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wyi/14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