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创新开发有助于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换发生机与活力。通过对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开发现状的ASEB分析,可以得出其目前发展较好的方面是剪纸作品精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级别较高,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青年一代非遗传承人较少、主要聚集地区(农村)旅游受限、旅游宣传力度不足。最后,结合以上的分析给出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三大创新开发策略:1构建文旅融合的开发模式。2发展乡村特色旅游。3灵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关键词:满族剪纸 文旅融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 ASEB分析法 发展策略
引言
随着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文旅融合的发展迎来进一步的发展生机。医巫闾山满族剪纸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民间美术的组成之一,2010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不仅是装饰图样,更是反映当地民间生活的重要的文化符号。通过ASEB栅格分析法,可以发现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这一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的发展状况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是与旅游的融合方面,通过对其旅游发展策略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这一文化符号的知名度,发扬传统文化,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一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简介
1.历史文化发展。
历史上,医巫闾山人的先祖当时生活在一个生产力低下、生存环境恶劣的大环境中,过着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和狩猎生活,为了寻求精神上的依托,逐渐形成了对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以及对祖先神的信仰。医巫闾山地区的满族人在原始崇拜活动中往往要用树皮、兽皮剪刻诸神的形象、或用木材雕刻神偶的形象作为祭祀的对象,这种仪式造像活动历年相沿成习,最后发展成为一种剪纸艺术[1]。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满族人原始的自然神崇拜、始祖神崇拜、生殖繁衍崇拜、满足风俗四个方面。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艺术是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几百几千年发展历程的缩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当地历史文化发展的符号。
2.现代发展成就。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成就,一是保护发扬方面的成就,二是系统整理方面的成就。首先在对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保护发扬方面,在2003年成立了北镇闾山满族剪纸协会;2004年医巫闾山满族剪纸首次走出大山,在北京民俗博物馆展出。;2006年入选第一批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亮相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2018年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19年亮相中国国际啤酒节博览会。其次是对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系统整理方面的成就,主要包括图书出版方面,有很多的图书系统的、专业化的介绍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2],这些书籍主要包括:《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医巫闾山卷》、《大山的神灵——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图录》,除此之外《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传承人:汪秀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角度系统介绍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技艺、传承、故事、民谣等方面的内容。
二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旅游资源开发现状ASEB分析
(一)研究方法
ASEB分析法是在SWOT的分析方法上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将活动、环境、体验、利益与SWOT(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相结合,形成16个单元的矩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的方法,是一种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将消费体验纳入资源评价与市场分析的研究方法;适宜于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价值、产品设计、营销模式等方面[3]。
(二)研究内容
通过ASEB栅格分析法对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三)研究结论
通过对“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旅游开发的ASEB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在剪纸类项目中的级别高。正如之前提到的,医巫闾山剪纸不仅是国家级遗产也是世界级遗产,由于级别较高,因此在发展旅游方面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2.青年一代非遗传承人较少。虽然目前在学校、社会中已经开展了此非遗的推广,但目前成系统的非遗传承人仍然比较少,主要包括汪秀霞、王凤君、马凤云等传承人,年龄都比较大,青年一代的传承人人数较少。
3.主要聚集地区(农村)旅游受限。剪纸技术的主要掌握者多为农村地区,因此,在剪纸旅游的开发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交通、沟通等主客观条件等方面。
4.宣传力度不足。作为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本地的发展态势较好,但是在其他地市的知名度不高,对此剪纸艺术背后蕴含的身后的历史文化更是寥寥无几,在百度、360浏览器等方面上的介绍不够全面,缺乏吸引力。从宏观角度看,主要是由于政府文化部门的宣传,规模小,受众窄,力度不足[4];从微观角度看,很少有个体主动通过各种媒体或个人进行宣传。
三、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旅游创新开发策略
1.构建文旅融合的开发模式。
杨艳学者在蔡寅春学者提出的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四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标识型融合开发模式。即文旅融合的“非遗”旅游开发五模式:开发型融合、标识型融合、体验型融合、功能型融合、创新型融合[5]。
结合具体的剪纸特点,对于开发性融合可以建立遗产公园(以剪纸为主题)、遗产文博场馆、重在对医巫闾山满族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扬。
对于标识型融合可以将剪纸艺术融入到周围的建筑设计(建筑外形)、环境设计(街道景观)、广告设计(广告宣传)中,用这些形式宣传展示“非遗”项目,重在对医巫闾山满族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对于体验型融合主要包括开发民俗节庆(构建剪纸类节庆旅游)、文娱演出(通过对剪纸类神话传说等方面动态演绎,引起人们对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的深入思考,加深人们对剪纸的印象)等,通过这些形式形式动态展示“非遗”项目,重在游客对剪纸类“非遗”文化的感受。
对于功能型融合可以开展研学旅游(重在开发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亲子旅游(重点开发体现亲情的剪纸作品,既可以促进亲子感情又具有教育意义),重点在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获得功能性体验。
创新型融合一是通过旅游纪念品的方式进行创新融合,二是通过景观元素与景区或城镇进行创新融合[6]。具体到剪纸中来,一方面是开发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纪念品开发,让游客既可以买到已经做好的精美的剪纸类艺术品,又可以在剪纸讲解的启发下,将自己的成功的作品带回,增加游玩的乐趣。另一方面将剪纸类作品创新性的融合在周围餐厅,周边景点,重点在于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创新性的发扬,被更多的不是以欣赏剪纸类艺术的游客所熟知,增加其知名度与美誉度。
2发展乡村特色旅游。
由于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聚集地多为农村地区,当地居民掌握了更多的剪纸艺术与剪纸艺术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例如多样性的剪纸技艺与传说,另外,相比较城市而言,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所在的民族村寨较为偏远,虽然具有独特的非遗文化,但村民们在经济方面、思想方面的品质也有待提高,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让每位村民成为非遗传播者,成为重要的非遗开发目的,在当今社会中的经济发展、精准脱贫的目标下,利用民族村寨的原生态特质,开发独具特色的医巫闾山满族剪纸非物质文化资源,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成为各方共同的追求。
国家民委、财政部自2008年起,联合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涌现出一大批民族特色鲜明、地域文化浓郁、人居环境优美的少数民族村寨[7]。因此,对于政府来说,应当加大投资建设的力度以及投资教育的力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传播到每位村民,提高村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热情,因此,医巫闾山剪纸可以以村为单位,发展乡村特色旅游。
3灵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一方面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游客游玩的乐趣,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大对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宣传力度。
首先在提高游客游玩乐趣方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中,数字技术的应用不应局限于摄影、摄像等传统的数字化手段,还应与时俱进,应用新兴的数字化技术[8]。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非遗展览馆、非遗公园,让游客身临其境的了解到剪纸背后的文化意蕴或者剪纸技艺的制作进程,增强游客接受新文化的意愿与乐趣。
另外,在宣传手段方面,不仅要充分利用电视宣传片、杂志报刊、户外广告等传统媒体,重点展现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独特的文化意蕴,多样的剪纸技艺,精美的剪纸作品,全面推介展示,强化推广力度,增加社会关注度[9]。
除此之外,还应当充分利用各大社交APP,现代社会,很多人旅游依靠社交APP上的推广内容选择出游目的地,例如微博、微信、抖音等,不仅人们出游选择依赖社交APP,很多新兴的旅游目的地也是依靠社交媒体的推广,因此,在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宣传推广方面应当重视社交APP的使用,既可以在剪纸制作者的角度主动发布相关作品吸引游客,又可以在游客的角度宣传推广剪纸作品。
最后,也可以充分注意各大电商平台的推广,充分利用淘宝、天猫、京东等知名交易网站和网络直播,让地理距离较远的游客也能感受到医巫闾山满族剪纸非遗文化的魅力,既提高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知名度,又引起了游客的旅游意愿。
相关论文推荐:简析漆艺与剪纸艺术的融合创新
四 、结论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与旅游的结合可以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通过构建文旅融合的开发模式、开发乡村特色旅游、灵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三个方面进行创新开发,增强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发展活力,让更多人知晓其背后的深厚的文化内涵。——论文作者:张文润 李君 苏彦蛟 杨浩 邢卧龙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wyi/19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