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优秀《戏剧文学》发表的一篇文学论文,是由吉林省文化厅主管、吉林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月刊,是吉林省惟一的戏剧专业期刊。多年来,作为吉林省戏剧创作的园地和理论建设的平台,为我省培养了大量的创作和理论、评论人才;同时,在戏剧演出市场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戏剧文学》作为在业界颇具影响力的全国核心期刊,为我省的戏剧发展搭建了对外交流与展示的平台,成为吉林文化的品牌和名片。
摘要:施蛰存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坛上独树一帜,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心理分析小说堪称独步。他借鉴西方意识流小说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分析小说。本文将从作者给予人物的人文关怀、善于塑造二重乃至多人格、长于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独特的性心理分析四个方面,剖析施蛰存心理分析小的创作特色,以给读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创作特点
施蛰存是二十世纪活跃于上海文坛的小说家,他的心理分析小说在三十年代堪称独步。从《上元灯》开始,施蛰存的小说就显示出独到的风格,剖析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在无意识中的内心冲突,描绘人的多重人格,是典型的心理分析小说。其创作特色和艺术风格在《将军底头》、《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这三个集子中真正得以形成。本文将通过解读施蛰存的部分作品,对他的艺术特色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施蛰存对作品中所描写的对象给予一定的同情和人文关怀。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的封建意识压抑着人的生命本能,社会伦理忽视人的欲望。《周夫人》公中的周夫人是一位年轻美丽的寡妇,受传统封建道德的影响而不敢在丈夫死后再嫁,长期的压抑使她有些变态。“我”小时候在某个新年曾到她家里去,因为相貌与其亡夫相似,引来她对我种种亲昵的举动,以此来宣泄压抑已久的情感。而《春阳》中的婵阿姨则是一个三十出头的女子,当年未婚夫死去时,她为了继承财产竟抱着牌位出嫁。作者的笔下,他没有对这些女性以犀利的笔调冷嘲热讽,而是在舒缓的语调和清淡的氛围中、在人物意识的自然流动中,对人物的正常情欲给予人文关怀,宣扬正常人性。
其次,施蛰存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长于描写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塑造二重人格乃至多重人格。他曾在《将军底头》的自序中写道:“《鸠摩罗什》是写道与爱的冲突,《将军的头》却写种族和爱的冲突,至于《石秀之恋》一篇,我是只用力描写一种性欲心理。”
[1]这几篇小说故事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爱欲与现实的冲突。这种冲突是生命的本能抗争外在显现的结果,爱欲最终会战胜一切,即使跨越生死也在所不惜。在《鸠摩罗什》里,作者写了一位大智的僧人鸠摩罗什,自恃修行甚高,却无法在“爱欲”与“佛道”之间取舍。“鸠摩罗什从这三重人格的纷乱中,认出自己非但已经不是一个僧人,竟是一个最最卑下的凡人了。”
[2]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一直处在矛盾的漩涡中,一方面是佛学的虔诚与高尚,一方面是人性的本能与欲望,这两方面的力量在他波澜壮阔的内心世界中形成“灵”“肉”的冲突,鸠摩罗什也因此陷入双重乃至多重人格的困境而不能自拔。
再次,施蛰存借鉴西方意识流小说的表现手法,注重表现人物的潜意识。他将内心独白、自然联想与心理分析结合,扩展了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度与广度,更为逼真地展现了人的意识与潜意识的各个方面,描绘了主人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对施蛰存来说,反映现代社会中现代人的情绪和感情,是一个根本的创作指导思想。”
[3]《梅雨之夕》是他用意识流小说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心理的杰出代表。在作品中,施蛰存从主人公在一个梅雨的黄昏偶遇一少女的角度,用内心独白的形式展开情节,以第一人称写了一段没有结局的萍水相逢。整篇故事都是幻觉、联想与错觉,真中杂幻,虚实相生,在纯熟的心理描写中,写出主人公美丽而又失落的白日梦。作品清新自然,明快流畅,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充满如梅雨般的轻柔飘逸之美。而《魔道》、《凶宅》等,却是刻意描写一种变态、诡异的心理,给人恐怖、晦暗、压抑之感。最后,我们应看到施蛰存的大多数心理分析小说都以性爱为主题,但鲜有对性爱行为的描写,而是注重对人物性心理进行分析,如作品《周夫人》、《将军的头》、《善女人行品》等等。“施蛰存的小说以人物的性心理和潜意识为表现的主体,在他那里,性心理不是表现手段,也不服务于任何其他目的,心理分析本身便是作品的目的。”[4]在《周夫人》中,作者描写了一位寡妇的感情世界。“我只是一个孩子,天啊!我何曾在那时懂得世界的广漠呢?我睁着一双无知的眼睛瞧着她的严肃而整齐的美脸,她却报我以一瞥流转得如电光一般迅速而刺人的、含着不尽的深心的眼波。天啊!女人的媚态是怎样的,在那时我是懂得了,虽然我还没有认识那个字。”【5】周夫人在一场幻觉中营造的不伦之恋,是一个“情”与
“欲”被压抑着的女人的释放。在取材于《水浒传》的《石秀之恋》中,施蛰存淡化了曲折的情节,突出石秀的内心世界及挣扎矛盾。一方面认为潘巧云身为人妇却不庄重,另一方面又因得知她曾是勾栏里的人物而有所喜悦。主人公被潘巧云激起色欲之念,体内旺盛的性欲熊熊燃烧,而这种性欲却未得到满足,进而产生变态反应,最后竟以杀人和对尸体、鲜血的欣赏来获取畸形的快感。
从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中,我们能读出人类最真实的一面,看到人性本质所在。他丰富了传统文学的艺术表现手法,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经验与教训。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独特的心理分析作品仍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值得后世的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施蛰存.施蛰存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78.
[2]施蛰存.施蛰存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18.
[3]姚明强.精神世界的发掘——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J].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wyi/7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