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的情况,分析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保定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38名卧床患者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家庭功能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卧床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总分为(120.23±14.05)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出院准备度各维度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可获得的社会支持(24.12±3.65)分、出院后应对能力(17.79±3.54)分、疾病知识(44.85±6.62)分、自身状况(33.48±6.3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卧床患者出院准备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慢性病、卧床年限、家庭功能,可解释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27.3%的变异量。结论: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应根据卧床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出院指导,保障卧床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
出院准备度是对患者离开医疗机构后进一步康复能力的评价,是一种对患者是否准备好出院的感知,也是一种对患者出院后过渡期安全的预测[1]。研究表明,出院准备度越高的患者,其出院后应对健康挑战的能力越强,可以降低出院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再入院率[2]。国外居家压疮发生率为15.0%~26.7%[3],我国居家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高达50%[4],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5]。很多卧床患者及其家庭由于在出院时并未做好充分准备,导致患者出院后患者易出现压疮和一系列并发症。本研究通过调查卧床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实践中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2016年10月~2017年2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所三级甲等医院就诊即将出院的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在神经内、外科、康复科、骨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等科室住院;能够独立或在研究者的指导下完成本问卷。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及沟通障碍;晚期肿瘤、严重心肺疾病或体质极度衰弱的病人;临终患者。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1.2.1.1患者一般情况调查量表: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经济情况、慢性病、卧床年限、是否使用气垫床、以前是否发生过压疮。
1.2.1.2出院准备度量表:本研究采用Weiss等[6]编制,赵会玲等[7]汉化的出院准备度量表,Cronbach’sα为0.85~0.93。包括4个维度:自身状况、疾病知识、出院后应对能力、可获得的社会支持,共23个条目。第1个条目为是非题不计入总分,其余条目采取0~10分计分法,总分为0~220分,总分越高患者的出院准备度越好。
1.2.1.3家庭功能量表:该量表由Epstein等[8]编制,Cronbach’sα为0.78~0.86。包括7个分量表包括: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总的功能,共60个条目。采用Likert4级计分法,根据量表总分将家庭功能水平分为良好(60~120分)、一般(121~180分)、差(181~240分),得分越高,家庭功能越差。
1.2.2调查方法对符合条件的卧床患者,取得其知情同意后,由经过统一培训的3名在校研究生及本科生,采用统一的调查量表对卧床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对研究对象提出的疑问用统一指导语,对填写有困难的患者,可由照顾者或调查者根据患者的回答代为填写。所有调查表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38份,有效回收率96.6%。
1.2.3统计分析将收集的数据录入Excel2007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应用频数、百分比、均数、标准差等进行统计学描述;两组及多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
2结果
2.1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
本次调查的338例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为(120.23±14.05)分,条目均分为(5.47±0.64)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可获得的社会支持、出院后应对能力、疾病知识、自身状况。见表1。
2.2一般情况对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其中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费用支付方式、经济状况、慢性病数量、卧床年限、是否使用气垫床、是否发生过压疮的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家庭功能对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
卧床患者家庭功能良好者与家庭功能一般或差相比,出院准备度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分析
以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为因变量,卧床患者一般情况及家庭功能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慢性病、卧床年限、家庭功能是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可解释为出院准备度水平27.3%的变异量,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患慢性病、卧床年限长、家庭功能差的卧床患者,其出院准备度较差。见表4。
3讨论
3.1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
本研究中,卧床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条目均值为(5.47±0.64)分,相对于条目满分10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各维度得分经指标转化,得出可获得的社会支持和出院后应对能力得分最高,疾病知识和自身状况得分最低,提示大部分患者具备出院后应对能力和较充足的社会支持并做好了出院的准备,与张雨晨[9]研究一致。可获得的社会支持和出院后应对能力得分最高,这可能与我国传统家庭文化有关,当家庭成员角色转换为病人时,家人间相互帮扶,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均有家属的照护,良好的社会支持为患者居家康复提供了有利条件。疾病知识和自身状况得分最低。疾病知识(5.60±0.82)分,主要表现在对出院回家后需严密观察的问题、满足个人需要、满足医疗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分析原因:①卧床患者多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能力较差,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足;②患者和家属在住院期间可能更多关注疾病症状的控制和好转,而忽略了对疾病知识的掌握。自身状况(4.78±0.90)分,主要表现在自我照顾能力、体力状况、精力情况方面较差,与患者因卧床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均需要照顾者进行照护以及自身生活能力较差有关。
因此,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卧床患者的实际适应能力,了解卧床患者对压疮发生或复发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观念和相关知识,同时对其家属讲解压疮相关知识和技能,尤其对长期受压的皮肤处理和体位等知识要重点讲解,给予卧床患者准确的照护,降低压疮发生或复发可能性。
3.2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本研究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越高的患者,其出院准备度越高。分析原因可能是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有较强的自我保健意识,能充分利用医疗信息资源,对信息的理解较低文化程度者更深入、全面,此外文化程度较高者和医务人员沟通障碍少更愿意采纳其建议,主动采取自我保健措施[9];较高的经济收入是出院准备度的保护因素,为患者在院治疗和出院后各类需求的满足提供了经济保障[1]。
3.2.2年龄、慢性病、卧床年限调查数据显示,卧床患者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占91.4%,其慢性病患病率高达93.2%。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较大、患慢性病、卧床年限较长的患者出院准备度水平较低。由于老人的日常活动能力与认知功能随年龄增长而降低[10],卧床患者自理能力低下,生活、起居等更需要家属照护,导致卧床患者出院准备感知不足。与此同时,长年卧床患者自理能力低、自身健康状况较差,随着慢性病种数的增加,其躯体功能逐渐加重[11],躯体功能障碍又进一步加剧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面对出院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如社会角色的转变、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导致出院准备度水平较差。提示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此类患者,对本人及其家属进行更加全面详细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更好的面对出院后的各种挑战。
3.2.3家庭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庭功能得分为(145.59±19.16)分,家庭功能处于一般水平,家庭功能是影响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重要的影响因素,患者的家庭功能越好,其出院准备度较好。家庭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关系、结构等的改变都会影响家庭成员,且个人的健康状态也会影响家庭功能[12,13]。当家庭成员出现卧床状态时,整个家庭会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护卧床患者。家庭功能越好,卧床患者可以从家庭中获得足够的情感和物质支持,从而正确面对出院后自身状况与压力。本研究结果提示护理人员应关注卧床患者的家庭功能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干预可控因素,提高其家庭功能,提高出院后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
研究卧床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对其出院后预防压疮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文化程度高、经济状况好是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的保护因素。另外,高龄、合并慢性病、卧床年限长、家庭功能差等因素会降低卧床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应重点关注此类卧床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干预,重视患者的出院指导,提高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水平,保障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关期刊推荐:《护理管理》(月刊)创刊于2001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主办。该杂志开辟有院长看护理、论坛、护理管理研究、专科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管理、护理教育、护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社区护理管理、护理工作改革、护理工作与法、安全管理、护理经济管理、国外护理考察、护理管理综述等栏目,欢迎各位护理同仁赐稿,要求文稿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yix/16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