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益气除痰法结合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益气除痰中药结合化疗药物治疗,对照组为化疗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在中医症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O.05)。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益气除痰;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是最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肺癌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故也叫做支气管肺癌。近50多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死于癌病的男性病人中肺癌已居首位。原发性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80%。中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主要与手术、放疗化疗为主。我院自2008年至2010年采用益气除痰法结合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①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证实为[1ib期及Ⅳ期的非小细胞肺癌初治或复治患者;②自愿接受化疗,③年龄35~75岁,④预计生存时间5个月以上;⑤距末次手术、放化疗时间≥1个月;⑥卡劳夫斯基行为状态(KPS)评分≥60,⑦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基本正常。
1.2排除标准
①正在接受其它抗癌治疗,无可测量的病灶;②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③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精神病史者。
1.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Ⅸ非小细胞肺癌中医综合治疗方案》:①气虚痰湿证:咳嗽,痰多,气憋,胸闷胸痛,神疲乏力,纳呆便溏,舌质淡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濡缓或濡滑。②阴虚痰热证:咳嗽,无痰或少痰,或痰中带血,胸闷气促,心烦寐差,口干,大便干结,低热盗汗,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花剥,或光绛无苔,脉细数。③气阴两虚证:咳嗽,痰少,或痰稀而粘,或痰中带血,咳声低弱,气短喘促,神疲乏力,面色白,恶风,自汗或盗汗,口干少饮,舌质红或淡红,有齿痕,苔薄,脉细弱。④肺郁痰瘀证:咳嗽不畅,胸闷气憋,胸痛有定处,如锥如刺,大便干结,或痰血暗红,口唇紫黯,或有瘀斑,苔薄,脉弦或涩。
1.4一般资料
患者均来~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肿瘤科病房,共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5例,均自愿接受化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中药+化疗组)共计28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7.93±5.31)岁1分期:mB期16例,Ⅳ期12例,病理类型:鳞形细胞癌15例,腺癌13例;卡氏评分情况:60分9例,7O分18例,80分1例;中医证型:气虚痰湿证:7例,阴虚痰热证:9例,气阴两虚证:5例,肺郁痰瘀证7例。对照组(化疗组)共计27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8.02±5.07)岁1分期ⅢB期16例,Ⅳ期11例;病理类型;鳞癌13例,腺癌14例;卡氏评分情况;60分lO例,7O分l5例,80分2例;中医证型:气虚痰湿证:6例,阴虚痰热证:8例,气阴两虚证:6例,肺郁痰瘀证7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卡氏评分等分布情况经统计学处理(P>O.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5治疗方法
化疗方案:采用佛山市中医院化疗常规疗法。使用第三代化疗药物单药化疗,如紫杉醇、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等药物,常规剂量和使用方法,21天为一疗程。
中药疗法:中药组于化疗开始第1天起采用益气除痰中药辨证治疗。基本方药组成:天冬20g,仙鹤草30g,鱼腥草30g,盐蛇干6g,山慈菇15g,浙贝母15g,姜半夏15g,薏苡仁30g,茯苓15g,党参30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10天为1疗程,观察3个疗程(化疗结束后1周)。
1.6疗效评价标准
1.6.1临床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标准拟定】。显效:治疗后积分比治疗前降低70%以上(≥70%),有效:治疗后积分比治疗前降低30%以上,但不足70%;无效:治疗后积分比治疗前降低不足30%,甚至增加(<30%)。
1.6.2生活质量评分标准
以卡氏(Kamofsky)行为状况评分表进行评估埘。分为提高、降低、稳定3级:治疗后比治疗前增加l0分以上为提高,减少1O分以上者为降低,无变化者为稳定。
1.6.3肿瘤客观缓解率
CT片中肿瘤最大直径乘以其垂直直径,较治疗前缩/b50%以上者为有效,50%以下者为无效。
1.6.4外周血细胞评价
检测化疗前1天及化疗后第3、7、14、21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然后将化疗后第3、7、14、21天指标取平均值,再与化疗前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进行比较。
1.7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adit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土S)表示,使用方差检验。
2结果
2.1症状改善
治疗组显效3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2.1%。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在症状改善有意义,提示治疗组在改善肺癌患者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2.2生活质量改善
治疗后治疗组卡氏评分提高9例,稳定14例,有效率(提高+稳定)为82.2%;对照组卡氏评分提高5例,稳定1oH,有效率为55.56%。2组生活质量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在生活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2.3肿瘤客观缓解率
治疗后治疗组有效者18例,无效者10例,有效率为64.3%;对照组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9例,有效率为29.6%。两组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3讨论
中医认为,肿瘤是邪毒积聚,毒发五脏,虚实夹杂的全身性疾病。且肺癌的发生、发展、演变是多种内外致病因素在多个阶段作用于机体的病理过程。外证医案》·日:“正气虚则生岩”,《医宗必读》谓:“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可见,当正气亏虚或不足时,邪气便乘虚而入导致肿瘤形成。同时,肿瘤的生长不断耗伤正气,从而更加易致肿瘤生长迅速、扩散及转移。由此可见,正气内虚是肿瘤形成及迅速生长重要原因。而脾为肺之母,肺脾两虚,肺之通调失调,脾之运化失司,二者互为影响,水液停积而为痰饮。由此痰凝气滞,瘀阻脉络,复加邪毒侵肺,痰气瘀毒胶结,日久形成积块。因此,肺脾不足、气阴两虚是导致痰气瘀毒胶结形成肺积的病理基础。
本方由天冬、仙鹤草、鱼腥草、盐蛇干、山慈菇、浙贝、姜半夏、薏苡仁、茯苓、党参组成,以益气健脾除痰为法,益气即补益肺气,兼益后天之脾气、先天之肾气,功在扶正,养正则积自除t除痰,即清化热痰,燥湿化痰,效在祛邪,邪去则正自安。现代研究表明:茯苓所含的茯苓多醣体对生长迟缓的移植性肿瘤作用尤为显著,而茯苓素与环磷酰胺、丝裂霉素等抗癌药合用可明显增强抑瘤效果,提高抑瘤率。薏苡仁化学成份薏苡仁酯、肉豆蔻酸、芸苔甾醇等,能够作用于肿瘤细胞‘丝分裂,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影响肿瘤细胞基因表达,下调促癯l生长基因Bcl一2表达,上调抑癌生长基因p53的表达;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有效抗恶病质的作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对部分化疗物的耐药修饰指数达到50倍。山慈菇含有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可提高癌细胞中的cAMP水平,抑制癌细胞有丝分裂和癌细胞的增殖。鱼腥草可以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提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比例,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能力。
益气除痰法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相关期刊推荐:《中国医药指南》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国家级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刊登医学临床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新进展、新成果,是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发表学术文章进行学术交流的园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yix/16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