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医学论文》中国学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特征分析

中国学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20-12-31 08:20

  [摘要]目的分析学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的临床特征。方法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并经诊断性婴幼儿及学前儿童评估(diagnosticinfantandpreschoolassessment,DIPA)访谈的326例ADHD学前儿童(4岁0个月~5岁11个月)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注意缺陷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和混合型。使用学前儿童中文版SNAP评定量表(ChineseversionoftheSwanson,Nolan,andPelhamratingscale)、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anddifficultiesquestionnaire,SDQ)及家长动机问卷(parentmotivationalquestionnaire)进行评定。结果326例ADHD学前儿童中,男孩271例,女孩55例,男女性别比为5∶1;ADHD亚型构成,混合型216例,多动冲动为主型81例,注意缺陷为主型29例,3种亚型的构成比约为7∶3∶1;110例(33.7%)存在共病,其中93例共病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defiantdisorder,ODD)。SDQ结果显示,69.0%的ADHD学前儿童存在伙伴问题;家长动机问卷结果提示,79.9%的家长有(强烈)改变的意愿。结论学前儿童ADHD,男孩多见,混合型为主,共病中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比例最高;患病儿童的伙伴问题突出,家长有着强烈的治疗动机。

中国学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特征分析

  [关键词]学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性婴幼儿及学前儿童评估;SNAP评定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治疗动机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是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美国一项调查结果[1]显示,3~17岁儿童中ADHD患病率为6.8%。

  ADHD在学龄前期即可建立有效的诊断,对儿童多方面的功能造成负面影响,包括学习、行为、家庭、伙伴关系、身体安全以及情绪健康发展。患有ADHD的学前儿童中,有40%的儿童至少被幼儿园停课1次,16%的儿童则直接被幼儿园劝退[2]。学前儿童ADHD诊断具备跨时间的稳定性。美国对学前儿童ADHD的随访研究[3]中,随访至第6年时,仍有89%的儿童符合ADHD的诊断。不幸的是,无论是否接受药物治疗,患有ADHD的学前儿童仍呈现出长期稳定的疾病状态,存在明显的症状及功能损害。因此对ADHD进行早期诊断、干预及预防性干预,能够减少个人、家庭及社会的长期沉重负担[4]。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早期识别及了解ADHD的特点十分关键。

  国内关于学前儿童ADHD的诊断、干预工作尚在起步之中。2004年曾有1篇会议论文[5]探讨我国68名学前儿童ADHD的诊断和分型情况。近年来上海市闸北区[6]和广西柳州城区[7]分别进行学前儿童ADHD的调查,结果提示,患病率为3.9%和6.2%。上述研究中采用的评估工具为ADHD症状调查表和Conner父母问卷,仍缺乏对学前儿童ADHD群体临床特征和功能的进一步评估。本课题组[8]采用发展性神经心理测验(developmentalneuropsychologicalassessment,NEPSY)和学前儿童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ehaviorratingscaleofexecutivefunction-preschoolversion,BRIEF-P)进行评估发现,与正常对照相比,患有ADHD的学前儿童存在明显的执行功能损害。实际上神经心理学测试很难在一般临床工作中实现,因此了解该群体的临床特点和进一步探索适合该群体的评估工具,对于推进临床诊断和干预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国内学前儿童ADHD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相关临床信息。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5月—2018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门诊诊断为ADHD的326例学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63例患病儿童同时接受了NEPSY评估[8],119例儿童的父母接受了心理健康状况评估[9]。

  入组标准:①年龄4岁0个月~5岁11个月;②由精神科专科医师(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FifthEdition),DSM-5)]诊断为ADHD,并接受诊断性婴幼儿及学前儿童评估(diagnosticinfantandpreschoolassessment,DIPA)访谈;③在本评估之前均未接受任何药物或系统非药物干预;④家长受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上。

  排除标准:①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儿童精神分裂症、孤独谱系障碍、精神发育迟缓、视听感知障碍、癫及脑外伤等其他躯体疾病和原发精神疾病所导致的注意缺陷障碍;②家长患有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发作期)等;③家长受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下。

  本研究获得新华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研究对象的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研究工具

  1.2.1DIPADIPA是一项临床和研究中适合6岁以下儿童的半结构式访谈工具,设计者为Scheeringa等[10]基于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参考DSM-5诊断标准编制。DIPA包括13个疾病模块: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ADHD、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特定恐惧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障碍、反应性依恋障碍、睡眠障碍及夜醒障碍。每个模块包括症状和功能的询问,访谈者根据受试者的回答描述予以相应评价及诊断。考虑到抽动也是ADHD常见共病,但并未包含在DIPA访谈模块中,本研究参考儿童临床诊断性会谈量表(clinicaldiagnosticinterviewscale,CDIS)[11]的访谈提纲加入了抽动的访谈模块。

  1.2.2学前儿童中文版SNAP评定量表(ChineseversionoftheSwanson,Nolan,andPelhamratingscale)该量表根据学龄儿童SNAP评定量表进行修订,条目内容更适用于学前儿童,有助于学前儿童ADHD的症状评估。包含18个条目,采用0~3级评分(0=无;1=偶尔;2=常常;3=总是),得分越高,症状越重。得分2和3表示阳性条目。

  前9条为注意缺陷条目,后9条为多动冲动条目。本课题组前期研究[12]已验证该量表在6岁以下儿童中具备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我国文化背景。

  1.2.3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anddifficultiesquestionnaire,SDQ)SDQ是对3~16岁儿童的问题行为和亲社会行为进行评定的简短工具,共有25个条目,得出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多动问题、伙伴问题及亲社会行为5个因子,前4个相加为困难总分。对上海地区儿童青少年的研究结果[13]提示SDQ具备良好的信效度,并建立了上海地区常模。

  1.2.4家长动机问卷(parentmotivationalquestionnaire)此问卷用于调查家长对于儿童ADHD治疗的动机水平,包含16个题目,描述分别对应4种动机类型:不考虑改变(无意图期)、考虑改变(意图期)、改变意愿强烈(准备期)和已经采取改变(行动期)。选择符合自己状况的描述,最后统计相对最多的描述条目对应哪种治疗动机。

  1.3统计学方法原始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频率和描述分析数据的特征,包括均值和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以及频率。

  2结果

  2.1一般人口学资料

  本研究共入组诊断为ADHD的学前儿童326例,其中男孩271例(83.1%),女孩55例(16.9%),男女性别比为5∶1。年龄最小为4岁0个月,最大为5岁11个月,平均年龄为(59.1±6.9)个月;其中4岁0个月~4岁11个月176例(54.0%),5岁0个月~5岁11个月150例(46.0%),4岁与5岁儿童比例约为1∶1。陪诊家长中,母亲247名(75.8%),父亲42名(12.9%),祖父母及外祖父母37名(11.3%)。

  2.2ADHD亚型构成

  本研究诊断的学前儿童ADHD中,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I)29例(8.9%),多动冲动为主型(ADHD-HI)81例(24.8%),混合型(ADHD-C)216例(66.3%),构成比约为1∶3∶7。ADHD-I、ADHD-HI、ADHD-C中男孩与女孩的比例分别为6∶1、9∶1和4∶1。性别和年龄分布情况详见表1。

  2.3共病情况

  除ADHD诊断外,110例(33.7%)存在共病。无共病与存在共病的ADHD学前儿童比例约为2∶1。共病1种疾病的100例(90.9%),共病2种疾病的7例(6.4%),共病3种疾病的3例(2.7%)。共病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defiantdisorder,ODD)93例(28.5%)、抽动10例(3.1%)、睡眠障碍17例(4.3%)、特殊恐惧障碍3例(0.9%)。

  2.4ADHD核心症状分布情况

  采用SNAP量表对本组学前儿童ADHD症状的评估结果(表2)显示,在注意缺陷条目中,阳性频率最高的3条:容易因外界噪声或其他刺激而分心(71.2%),在任务活动中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68.4%),他人对其讲话好像没在听或没听见(61.9%);阳性频率最低的3条:容易忘记日常活动中分配的事情或任务(32.8%),丢三落四(45.7%),缺乏组织条理性(47.2%)。在多动冲动条目中,阳性频率最高的3条:坐不住、手脚动作多或身体扭来扭去(91.1%),忙忙碌碌、精力充沛(83.7%),说话过多(69.3%);阳性频率最低的3条:很难按顺序等候(45.1%),在问题没说完时抢答(51.8%),打扰别人的谈话或活动(59.2%)。

  2.5长处与困难评估

  共回收SDQ问卷303份,其中23份存在漏填或未填情况。SDQ评估结果显示,伙伴问题(69.0%)和多动问题(43.9%)较为突出(表3)。

  2.6家长治疗动机

  回收家长动机问卷253份,本研究入组初期未收集该问卷,因计划后续开展进一步的干预工作,故开始收集家长动机问卷,但仍有73例未收集到该问卷结果。ADHD学前儿童家长的治疗动机水平,处于不考虑改变的无意图期5例(2.0%);处于考虑改变的意图期69例(27.3%),处于改变意愿强烈的准备期133例(52.6%),即有(强烈)改变意愿的家长占比79.9%;处于采取改变的行动期46例(18.2%)。

  3讨论

  本研究经DIPA访谈发现确诊的ADHD学前儿童中,男孩与女孩的比例为5∶1,这与接受CDIS访谈诊断的ADHD学龄期儿童(6~16岁)的男女比例一致[11]。相比之下,ADHD症状问卷和Conner问卷调查显示的ADHD阳性儿童男女比例为2∶1~3∶1[6-7]。分析不同的原因可能是,调查问卷由家长填写,阳性提示存在ADHD可能;本研究采取的DIPA工具和CDIS一样,均是诊断性访谈工具。提示明确诊断为ADHD的国内学前儿童中,男孩比女孩的数量更多,此特点与国内学龄期保持一致。此结果与国外学前儿童ADHD的性别比例稍有不同,Kaplan等[14]在对儿童ADHD诊断的文献综述中提出,男孩比例高于女孩的比例,在学前阶段仅为2∶1,不如学龄阶段明显。综合来看,ADHD男性多于女性,不同年龄段男女患病率稍有不同,比例为2.5∶1~5.6∶1[15]。本研究结果仍符合此项结论。

  将本研究中的明确诊断ADHD的学前儿童分为4岁(4岁0个月~4岁11个月)和5岁(5岁0个月~5岁11个月)年龄段进行比较,比例基本相同。说明在4~5岁的2年幼儿园时期里,各年龄段均同样面临着ADHD问题。这提示诊断和干预ADHD可以至少从4岁开始。

  关于ADHD亚型,本研究结果显示ADHD-C居多,其次ADHD-HI,而ADHD-I比例最低。国内的学前研究因为采用问卷筛查,故未探讨分型的特点。国外研究[16]同样提示,在学前阶段ADHD-C和ADHD-HI更常见。学龄期ADHD-C与ADHD-I比例大致相同[11],这与本研究中的ADHD亚型分布的区别较大,很可能与年龄相关。McBurnett等[17]指出,多动症状在儿童年龄较小时就能观察到,而注意缺陷症状通常在进入学龄后,学业压力对注意力要求提高后,才更容易被观察到和引起重视。并且多动冲动症状随年龄增长逐渐减轻,而注意缺陷症状保持稳定,故ADHD亚型并不趋于稳定,而是随年龄变化而产生变化[18]。

  这一点通过对SNAP条目分布的分析也得到了证实,阳性条目比例80%以上的是坐不住、小动作多和精力充沛、忙忙碌碌;70%左右的是难以维持注意力,容易分心和话多。这些条目和幼儿园对幼儿的要求密切相关。与此同时,在学前阶段,对于幼儿的组织条理性和记忆力要求和挑战不高,因此这方面条目的阳性比例相对较低。进入学龄期后,学业任务中对细节的注意,组织条理性要求上升,故阳性比例相对较高[11]。

  本研究中,33.7%的ADHD学前儿童存在共病,主要为对立违抗性障碍。国外相关研究[19]同样提示,50%~74%的学前儿童ADHD存在共病,以ODD、品行障碍(conductdisorder,CD)多见,除此之外还可能与情绪问题共病。国内对于ADHD学龄儿童共病的分析同样发现30%~50%的破坏性行为障碍(包括ODD和CD)[20]。ADHD学前儿童共病ODD意味着更多的功能损害,预测进入学龄期和青春期后ADHD症状更严重,结局更差[21]。本课题组[22]曾比较过单纯ADHD学前儿童和ADHD共病ODD学前儿童的执行功能,发现共病组儿童的执行功能受损更为明显。

  本研究中SDQ问卷结果提示,约有1/3的ADHD学前儿童存在明显的困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伙伴问题和多动问题。这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23]。ADHD学前儿童存在明显的社交问题,在互动合作、维持友谊方面存在较多的困扰,需要更多的支持帮助调整伙伴关系[14]。尽管如此,SDQ结果同样提示ADHD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大多处于正常范围。这说明他们既有结交伙伴、亲社会的意愿,同时又在社交过程中呈现出导致困扰的问题行为。

  本研究中家长动机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家长的治疗动机非常强烈,几乎一半的家长处于改变意愿强烈的准备期,迫切希望有可供选择的改善方法,愿意积极配合;然而仅有不足1/5的家长知道该如何采取改变的策略,提示发展出适当干预方案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本研究同样记录了陪同前来完成评估的家长情况,母亲占了3/4,父亲和(外)祖父母各占1/8。无论DIPA访谈还是问卷评估,都需要对孩子情况了解的家长配合,从此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大多仍由母亲在应对学前ADHD儿童存在的困难。本课题组同样对ADHD学前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调查,发现其焦虑抑郁水平均较对照儿童家长更高[14],说明ADHD学前儿童家长(其中大部分是母亲)存在更多的负性情绪,而母亲的负性情绪又是ADHD症状缓解的阻碍之一[24]。

  本研究通过DIPA访谈发现确诊的ADHD学前儿童(4岁0个月~5岁11个月)中,男孩明显多于女孩,比例为5∶1。亚型分析中,ADHD-C最多,其次为ADHD-HI,ADHD-I比例较小。有33.7%的ADHD学前儿童存在共病,以ODD为主。尽管ADHD学前幼儿亲社会行为大部分处于正常范围,但仍存在突出的伙伴问题。抚养ADHD学前儿童的家长以母亲为主,大部分家长有求治愿望,一半的家长治疗动机强烈。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未设置正常对照,考虑到采用的问卷均有常模,故未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在课题组分析BRIEF-P问卷结果时,因缺乏国内常模,则与正常对照对比以分析学前儿童ADHD的特点。另一个不足之处在于数据有缺失,原因是该研究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前期收集数据时存在遗漏和未及时补漏,在将来工作中需进一步加强数据的核查和管理。

  本研究中采用的问卷是临床常见的SNAP和SDQ,便于大多数临床工作者参考。探讨的学前儿童ADHD的临床特征,为未来发展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了相关信息。下一步研究计划是在此基础上,发展针对国内学前儿童ADHD系统的评估及干预的研究,切实为该群体解决问题。——论文作者:澜,张劲松!,李伟,王姗姗,张慧凤,路腾飞

  相关期刊推荐:《教育生物学》杂志,于201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1-2079/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等。报道国内外教育生物学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进展、经验和动态,从科学的生育、养育、教育角度出发,践行生物学、医学和教育学的结合,加强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加速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我国教育生物学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yix/18810.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