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8-2020年3月收治142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71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71例实施循证护理。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提高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满意度、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循证护理
心肌梗死的发生是由于冠脉血液流速滞缓而无法及时为心肌提供充足血氧所致,多数患者伴有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为心律不齐、胸前区疼痛不适、血压下降、气喘、呼吸困难[1]。高效、合理、科学的护理措施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主要手段,同时有利于防治并发症。循证护理是现代临床中一种新颖的护理模式。本研究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了解其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2020年3月收治的142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实施分组对比,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1例。研究组中41例男性和30例女性,年龄54-77岁,均龄(66.1±7.1)岁,病程2-12d,平均(6.1±1.8)d。对照组中39例男性和32例女性,年龄55-75岁,均龄(65.6±6.9)岁,病程2-13d,平均(6.3±1.7)d。各组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 P>0.05。
1.2方法
对照组71例实施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为患者合理用药治疗,与医师默契配合抢救患者;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向医师反馈,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常规消毒、灭菌、清洁病房,严控室内湿度、温度,限制病房人员出入,以防交叉感染。
相关期刊推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专业性学术期刊。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床护理、综述、卫生论坛等。
研究组71例实施循证护理,包括(1)充分掌握患者全身心状况,明确抢救方案之后,查找护理问题,确定护理重点,积极处理并发症危险因素[2]。(2)收集最新文献资料,结合临床专家意见,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最后围绕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目标,完善相应的护理内容,并保证有效、科学、合理。(3)根据提前完善的护理方案,对患者展开护理干预,包括①健康宣教。以通俗的语言为患者科普疾病知识,包括发病原因、护理重点、治疗效果,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增强其治愈信念,提高其依从性[3]。②心理干预。根据患者喜好播放舒缓、轻柔的音乐,纾解内心负面情绪,分散其注意力,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③饮食指导。根据患者饮食喜好,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膳食方案,保证营养均衡,适量摄入蛋白质以及维生素,加强其免疫力。④病情观察。密切监测患者24h心率、脉搏、呼吸等变化,以便于第一时间处理[4]。⑤积极预防并发症。评估并发症危险因素,预先防治,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记录抢救成功的病例数以及发生并发症的病例数;满意度以本院自拟百分制问卷进行调查,总分越高,说明患者越满意;生活质量评价采用GQOL-74生活质量评定量表,满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数据统计处理
汇总并分析观察主体的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用均数±标准差(x±s)表达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用例数或构成比(%)表达计数资料或等级资料并用卡方检验。当P值<0.05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对比见表1
3.讨论
心肌梗死并发症比较多且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给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心力衰竭不是独立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时,临床症状重,患者极易出现严重的负面情绪,进而影响临床救治工作,不利于疾病预后。常规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在执行各项操作时过于被动、机械,不能充分掌握患者具体身心情况,因而也就无法及时对症处理。循证护理是一种全面的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围绕患者实际身心状况开展各项护理操作,充分体现出了护理的人性化,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在此种情况能够进一步拉近,避免了护患矛盾或医疗冲突。另外,各项护理操作保证了循证护理的有效性、科学性,避免了盲目随意的护理,这对于患者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5]。本研究中,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作者:杨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yix/18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