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不断提高,国家对教育行业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作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其自身的法律素养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和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人的法律素养对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影响,阐述目前大学生所处的发展状况,进而研究法律理论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影响,探讨法律理论在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学生;法律;素养;提升
引言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概念相对。应用型高校学生与学术型高校学生相比,更加倾向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更加需要面向社会的具体需求,提高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基础法律素养,不仅是维护学生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更是其面对社会应当注重提高的基础本领。因此,必须正视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基础法律素养问题,积极转变应用型高校学生法律教育视角,对于实现应用型高校学生面向社会、服务地方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相关期刊推荐:《法制与社会》杂志由云南省法学会主办,云南省司法厅主管,是一本集科学性、思想性、理论性为一体的综合期刊,是宣传党的依法建国方略的大型媒体,是反映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我国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1人的法律素养对高校学生所起的作用
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是我国高等教育追求实现的目标,教育部门不仅应该在专业理论知识上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关注,更应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修养和素质,从根源上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法律素养的涵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应用推动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教育进程。我国的快速发展让人民的思想境界有了一定的提高,过去的一些教育方针和策略已经达不到现代大学生对自身法律素养的要求,特别是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尤为薄弱,我国的高校应该据此不断地做出相应调整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从而更好地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大学生法律素养教育的重要促进作用。
2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完善路径
2.1加强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法律培训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相关部门应对学校的学生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培训,按照时间节点可以分为工作前法律培训和工作后定期法律培训两部分。新招聘的学生管理人员应安排其主动学习基础类和教育类法律法规。与其他相应的学生管理知识相结合,当然由于时间受限,所学法律知识内容宜粗不宜细,尽量能打好法律基础。而学生管理人员工作后的法律培训则应专题化、模块化。结合工作实际,提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自己日常管理不违法,还能防止或减少学校违法管理行为的出现。如何考核学生管理人员对所学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应具有实践性,只单纯卷面考核其法律条文和法律知识是不可取的,这不光是增加其负担,效果也不理想。笔者认为应该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核方式,把学生事务管理者日常工作中对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充分进行量化,再结合其对法律知识的理解程度,对其法律培训学习成果做出科学合理的评判,以此作为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之一。另外合理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地位和待遇,打通晋职晋级通道也是加强依法管理学生事务的有效手段。
2.2延伸法律课堂,增强法律信任
除了课堂的法律教育以外,法制实践活动是将学生法律素养运用的有力补充。只有做好法制实践活动,应用型高校学生才能真正将所知所学运用到实际中。应用型高校的发展离不开与所在地区政府部门、企业组织、街道社区和农村相结合,使应用型高校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人才基地。首先,利用学生自治组织,延伸学校法律教育。我国学生自治组织一般有学生会和各种社团组织,它们是校园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高校开展特色教育的主阵地。利用好学生社团,将会成为法制实践的重要推动力量。应用型高校学生区别于研究型高校学生,应用型高校学生乐于参加社会实践。建立法制实践的学生专业社团,邀请法学院相关教师指导,并与其他实践为主的学生社团建立沟通联系,在学校的支持指导下,进行进企业、进社区、进群众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其过程中必定会涉及诸多法律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本身就需要学习法律知识,延伸法律课堂,增强学生法律实践的过程。其次,完善应用型高校学生实习体系,将学生实习和实践相结合。
2.3提升个人素质
大学生是高校为社会培养的专业人才,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法律素质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作为建设祖国的主力军,大学生群体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关乎我国的法治国家建设,对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特别意义。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关键时刻,作为社会一员的大学生应该知法、守法,更应该以法律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尺,时刻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严守法律底线。这一切都需要法律素养的支撑,而提升法律素养又依赖于法律教育。大学生正处于接受教育的人生阶段,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法律教育,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理论就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大学生有必要持续学习法律理论,从而自然而然地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对国家的法治要求有一个更为准确的了解,个人的法律素养和综合素质也将得到提升。
2.4增强法治教育师资力量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毋庸置疑,但就法律素质教育而言,大部分教师拥有过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教学经验,但很少接受过专业的法律知识教育,拥有丰富的法律实战经验的教师就更少。因此,在增强法律素质教育师资力量上,除开选拔一批优秀的教师定期赴外深造,定期组织优秀教师赴外进行法律知识培训,还可以借助外力,与公检法司等单位合作,长期邀请实战经验丰富的法律战线工作人员给学生讲座,或者聘请本地知名律师为高校的长期客座教授,在高校增设法律课程,增强高校教师的法律师资力量。
2.5优化法治教育考核方式
长期以来,对法律素质教育的考核以教育功利主义为主,考试得分的高低是衡量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导致学生考前短时间“疯狂”记忆考点,完成考试后很快忘记考点的恶性循环。高校开展法律素质教育,可采用课内+课外考核的方式,引导大学生逐渐摈弃教育功利主义思想,改变仅仅为了学分而学习法律知识的观念,通过引导大学生多参加学校社团、团学会等主办的课外法律实践活动,以打卡、线上留言互动次数、课外参观公检法司单位等为考核标准,鼓励学生加强法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丰富单一的法治教育考核方式,即培养了学生对法律的学习兴趣,又潜移默化的加深了学生的法治思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法律素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不管是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研究人的法律素养在教育和社会未来建设中的意义,还是从法律理论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入手,提升大学生在维护自身权利和义务方面的能力,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和维护国家秩序安全运行打下基础。——论文作者:陈雨萌 蒋浩栋 程国豪 袁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zfa/17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