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政法论文》表论文浅析渎职犯罪如何立案

表论文浅析渎职犯罪如何立案

来源: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所属分类:政法论文 点击:次 时间:2015-08-13 16:02

  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损害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摘要:渎职行为发生并导致重大损失,符合规定结果要素渎职犯罪构成要件,且能排除阻却犯罪事由,渎职犯罪即成立。立案前挽回的损失,应当认定为渎职犯罪实际造成的损失。在国家机关公权力介入后挽回损失的,可在量刑时加以考量。

  关键词:结果要素渎职罪立案

  [基本案情]C矿属于国家出资探明矿产,由当地企业B公司取得采矿权证并进行经营。A公司与B公司就C矿的转让达成一致,向某国土资源局申请转让。在转让审批过程中,国土资源局局长马某明知国家出资探明矿产转让应当缴纳采矿权价款,而在C矿未缴纳的情况下,审批同意C矿的转让,造成C矿采矿权价款4000万元在法定期限内未收缴。2013年3月,该问题被审计机关发现后,马某要求A公司补缴采矿权价款,A公司遂向国土资源局缴纳了2000万元,并书面承诺3个月内缴纳余款。2013年5月,在A公司缴清余款之前,检察机关先对采矿权价款未缴纳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一事“以事立案”,其后通过调查确定犯罪嫌疑人,对马某以涉嫌滥用职权罪立案。2013年6月,A公司缴清采矿权价款余款。

  一、司法实务分歧

  本案中,检察机关立案前挽回的损失如何认定是问题的焦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刑事犯罪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解释一》)规定,经济损失是指渎职犯罪或者与渎职犯罪相关联的犯罪立案时已经实际造成的财产损失,包括为挽回渎职犯罪所造成损失而支付的各种开支、费用等。那么渎职犯罪或者关联犯罪立案前,有关单位或个人挽回的损失,是否应当认定为渎职行为造成的损失呢?

  对此,实践中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立案前挽回损失了,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没有遭受重大损失,没有达到渎职犯罪法定的立案标准,马某的行为不能认定为犯罪。还有人认为,立案前挽回损失,要看是什么原因促成,如果是渎职行为人自行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挽回,不应当认定为犯罪;如果是检察机关、审计机关、纪检监察机关等公权力介入后,有关部门根据前述机关在办案中发现的问题,被动地挽回的损失,仍应认定为是马某渎职行为造成的损失。

  二、法理分析

  造成上述争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对规定结果要素渎职罪犯罪构成的认识;二是该类渎职罪的结果与行为之间存在时间间隔,实际结果在不断变化。

  (一)如何认识规定结果要素渎职罪

  犯罪构成,是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刑法分则的具体犯罪对于严重危害结果的特定具体表现予以明确设定的场合,这种法定的严重危害结果即表现为特定构成结果。”[1]笔者将在罪状表述中把“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等作为特定构成结果的渎职罪界定为“规定结果要素渎职罪”,应当包括如下罪名: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商检失职罪,动植物检疫失职罪,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等。

  前述渎职罪的一个共同特征是以造成严重危害后果为犯罪客观要件要素。有学者指出,刑法对犯罪基本构成有无特定结果或者情节严重的规定,是有特定目的的,不论立法者基于何种刑事政策的考虑作出这种规定,也不论在个罪中损失的认定存在什么争议,结合渎职罪的行为性质和刑法“致使”这样的措辞,应当肯定,无论是过失犯罪还是故意犯罪,凡是规定特定结果或者情节严重的渎职罪,“重大损失”和“情节严重”都是犯罪成立的要素;无此法定结果的出现或情节未达严重程度,即使行为人实施了滥用职权等行为,也不能认定为犯罪。[2]

  还需要注意的是,犯罪构成的主客观相统一,并不是只要具有主观要素与客观要素即可,而是要以客观要素为基础考察主观要素。必须先讨论行为的违法性,后考察行为人的有责性。[3]根据探讨刑法因果关系较为通行的条件公式,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着“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条件关系时,前者就是后者的原因。当严重危害后果归因于行为人的渎职行为,并且其行为侵犯了国家机关正常管理活动,行为人行为时的主观罪过是故意抑或过失,区别仅在于罪名不同,并不影响是否构成犯罪并追究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对规定结果要素渎职罪“以事立案”的侦查方法的法理根据即在于此。可以认为,只要造成了符合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罪的立案标准规定的严重危害后果,就可以立案,梳理职责,以事找人,确定犯罪嫌疑人后再对其主观方面的罪过是故意还是过失进行探讨。

  (二)如何认识渎职罪危害结果与行为之间存在时间间隔

  严重危害后果是规定结果要素渎职罪的特定构成结果。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渎职犯罪产生的危害后果往往与渎职行为之间存在时间间隔,在间隔的时间中,可能会出现多个原因对结果产生影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果可能在持续性变化。以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渎职犯罪为例,可能事故发生时,50人处于危险的状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20人死亡、5人重伤、5人轻伤、20人身体无恙。对此,一般均主张渎职行为造成的损失是30人死伤,而20人处于危险状态的结果被忽视,因为这个结果已经被外力改变,在因果关系上难以认定,危险状态也不符合渎职犯罪严重危害后果的要求。这种渎职行为造成结果未定的危险状态时,一般认定渎职行为造成的损失为最终实际的损失结果和挽回损失支付的开支之和,对危险状态不宜认定是渎职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但是,并不因3名轻伤人员事后被医疗康复而改变对事故危害后果的认定,即只认为20人死亡、5人重伤、2人轻伤。“犯罪成立条件强调犯罪具有本体构成符合与危害阻却缺乏的双层要件。”[4]当渎职行为导致的严重危害后果发生,损失已经成为一个稳定状态后,应当认定结果成立。如犯罪构成要件齐备,在排除违法阻却事由、责任阻却事由后犯罪成立。申言之,出罪事由原则上表现为罪前与罪中的一些轻向事实特征。有关罪后的行为及其结果等事实特征,有的虽也具有危害轻向的意义,但是其却不应成为出罪事由。罪后的有关轻向事实特征可以成为量刑情节的一个方面。

  小编推荐优秀的法制期刊 《理论学习与探索》

  《理论学习与探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实际,反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研究成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服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zfa/8574.html

各行业核心期刊快速入口

医学类核心期刊汇总
口腔核心期刊
卫生核心期刊
药学核心期刊
眼科核心期刊
儿科核心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
兽医核心期刊
外科核心期刊
护理核心期刊
临床核心期刊
教育类核心期刊汇总
小学教育核心期刊
中学教育核心期刊
高等教育核心期刊
职业教育核心期刊
成人教育核心期刊
人文教育核心期刊
科学教育核心期刊
教育核心期刊
教学核心期刊
教育管理核心期刊
学科类核心期刊汇总
语文核心期刊
数学核心期刊
外语核心期刊
化学核心期刊
物理核心期刊
历史核心期刊
政治核心期刊
体育核心期刊
艺术核心期刊
法律核心期刊
经济类核心期刊汇总
市场经济核心期刊
经济核心期刊
金融核心期刊
财经核心期刊
审计核心期刊
旅游核心期刊
统计核心期刊
会计核心期刊
农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畜牧核心期刊
农业核心期刊
林业核心期刊
工业类核心期刊汇总
机械核心期刊
冶金核心期刊
电力核心期刊
铁路核心期刊
电气核心期刊
工业核心期刊
石油核心期刊
环境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力核心期刊
水利核心期刊
能源核心期刊
地质核心期刊
化工核心期刊
环境核心期刊
气象核心期刊
地理核心期刊
建筑类核心期刊汇总
测绘核心期刊
测量核心期刊
建筑核心期刊
交通类核心期刊汇总
铁路核心期刊
公路核心期刊
交通核心期刊
运输核心期刊
汽车核心期刊
轨道核心期刊
科技类核心期刊汇总
电子核心期刊
科技核心期刊
计算机核心期刊
其他类核心期刊汇总
管理核心期刊
档案核心期刊
心理核心期刊
政法核心期刊
文学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