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非流动资产规模较小,存货成为其主要的资产构成部分。 存货管理在出版社的经营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良好的存货管理活动带来的经济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出版社应当加强存货管理, 以便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一、出版社存货的风险
存货是盈利性资产,在所有的流动资产中其流动性和安全性较差,因此存货资产存在着相当的风险。 这种风险不仅表现为因无法及时变现而导致的资产贬值,同时存货还会掩盖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精益生产理论认为“库存是万恶之源”形象的指出了这一点。 存货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贬值风险
由于市场变动等因素,存货的价值会降低,由畅销书变成呆滞书甚至是无法销售的报废书。 市场变化越快,图书贬值风险就越大。
(二)降低资产运用效率
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会沉淀在存货上, 存货越多,资金占用就越多,存货周转速度越慢。 因此存货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用效率。
(三)额外浪费或隐形损失
过多的存货会产生不必要的各类费用,生成额外的损失。 例如保险费、储藏费、搬运费、防护维护费、找寻费以及资金占用产生的利息费用和机会成本等。
(四)掩盖管理缺陷
过多的存货表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例如:管理松弛、工作流程设计缺陷、人员冗余等。 除非降低存货使这些问题显露出来,否则经营管理者不容易发现并改善它们。 过多的存货还会使管理工作变得复杂,使印制、仓库运作、图书数据管理难度增加。 总之只要没实现销售,库存就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好处。
上述存货风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存货质量方面的风险和存货数量方面的风险。 存货质量方面的风险是指由于存货质量不好而产生的资产贬值风险,上述第一种风险属于此类风险;存货数量方面的风险是指由于存货数量增加导致占用资金增加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其他方面的风险,如上述后三种风险。
二、出版社存货管理的内容
如上所述,存货风险分为存货质量方面的风险和存货数量方面的风险, 存货管理应分别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
(一)存货质量的管理
为了应对存货质量方面的风险,需要定期检查存货质量,编制存货质量分析报告。 根据分析结果对存在风险的存货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实施有效的管控。
存货质量分析一般包括:存货完好性检查、时效状况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周转性分析、变现性分析。 目前出版社在图书核算时通常采用单品种图书核算的会计政策,同时由于 ERP 等信息处理系统的广泛使用,为出版社获得每种图书的相关印制、入库、发出、销售、库存的数量和成本等信息提供了基础,因此在进行存货质量分析时可以按照图书项目逐项进行分析,获得最佳的存货分析结果。 存货质量分析报告中对盈利能力、周转性、变现性分析涉及的指标具体如下:预计售价、预计收入、预计可变现净值、预计净利润、预计毛利率、周转率、库龄等。 在进行质量分析时逐项检查每个图书项目的上述指标,对于指标不符合出版社控制标准的,分别采取应对措施,以保证存货的整体质量,降低因存货质量形成的风险。
(二)存货数量管理的内容
当某种图书决定出版后, 需要编制生产经营计划,以便控制该图书项目整个生产经营周期过程中的图书印制、入库、出库和销售等过程,把图书数量控制在合理水平。 存货数量直接决定了存货成本和占有资金的多少,因此对于存货资金运用效率低、额外浪费或隐形损失、掩盖管理缺陷等方面的风险主要取决于存货数量的多少,把存货数量控制到合理的水平可以有效降低存货相关风险。 具体控制措施包括:销售预测、供应商管理库存、存货预警机制、创新销售方式和图书形式等。
1.销售预测
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图书的印制、入库、出库及销售的整个过程, 需要了解图书在不同时期的预计销售情况,例如年、季、月的销售数量,以便更好地制定图书生产销售计划,从而使图书库存保持在更加合理的水平。
目前销售预测方法分为定性模型和定量模型。 定性模型是通过主观判断和分析来推断销售情况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在难以获得准确的数据信息无法使用定量模型时使用,具体的方法有:德尔菲模型、专家意见法、销售人员意见法、市场调查法等。 当发行新书没有市场和其它方面的历史数据作为参照时,可以考虑采用定性模型进行销售预测。
定量模型是指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数量数据的特征、关系和变化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变化依赖,从而获得预测结果的方法。 定量模型包括时间序列模型和因果模型。 时间序列模型假设未来发生的事情是由过去发生的事件决定的,所以它依据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具体方法有移动平均模型、指数平滑模型、趋势预测、分解法等;因果模型假设系统变量之间存在某种前因后果关系,它找出影响结果的相关因素,建立因与果之间的数学模型,根据因素变量的变化预测结果变量的变化,既预测系统发展的方向又确定具体的数值变化规律。 因果模型包括:单元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 对于再版书和增印的图书,由于存在大量的市场和其它方面的历史数据,可以考虑采用定量模型进行销售预测。
2.存货预警机制
出版社可以建立图书预警机制,设定科学合理的预警数量,当图书库存到达预警数量下限时则补充图书。 图书预警数量下限是图书交货期间的图书发运数量与安全数量之和。 由于出版社图书通常是集中到货陆续非均匀出库,所以图书交货期间的图书发运数量和安全数量需要管理人员根据每种图书的具体销售情况确定并随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同时出版社可以采用经济批量法来确定最佳订货数量,使库存成本最小化。 预警数量的上限通常不会超过经济批量与预警数量之和。
3.供应商管理库存
通过出版社可以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即通过零售商共享其库存信息,获得出版社在零售商处的库存情况实现及时补货。 此种方法能够有效避免预测误差的缺陷,做到精准的库存控制。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建立和运行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零售商库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存货的控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另外供应商管理库存要求出版社和零售商有着稳定伙伴关系,需要建立供需计划协调管理机制。
4.创新销售方式和图书形式
利用新技术通过创新销售方式和图书形式,采取降维打击的方式,从根本减少对实体图书的依赖,从而获得减少库存的结果。 例如随着照排和数码印刷技术的应用,印刷成本大幅降低,出版社可以探索按需印刷、按需供货的营销模式; 开发电子书以及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定向销售、定向推送等出版方式。 总之关注新技术、利用新技术,积极创新经营管理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竞争优势而不被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所淘汰。
三、存货管理应用举例
出版社在进行存货管理的时候,不能仅着眼于图书的数量和成本而不加区别的一味压缩库存。 这样不仅管理效果差,而且经济效益低,甚至会对优良的图书项目形成误杀。 因为衡量图书优劣的指标具有多样性,包括完好性、时效性、盈利能力、周转性、变现能力等,不同的图书在这些指标上表现各有不同,即使同一种图书在不同的衡量指标上往往表现不一致,无法使用单一的标准进行衡量。 因此出版社在存货管理过程中应当在质量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存货质量和存货数量, 明确存货管理的具体目标,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存货管理达到最优。
例如,某出版社有 A、B、C、D、E 五种图书,其基本资料见表 1:
(一)检查存货质量,编制存货质量分析报告,进行质量管理
首先,进行图书完好性检查和时效状况分析。 对于损毁和过期的图书,应当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即将到期的图书,应当重点关注,加强销售力度,避免或减少图书过期形成损失。
其次,针对完好和未过期图书进行盈利能力、周转性、变现性分析,重点关注存货的未来获利能力和贬值风险。
根据表 1 资料,其盈利能力、周转性、变现性分析等指标计算见表 2。
根据表 2 的信息,一要判断图书的变现能力。 图书 E 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存在贬值,应当制定相应处理措施,避免或减少图书进一步贬值形成更大的损失。 二要判断图书的预期盈利能力和周转性,识别图书项目的优劣。 在运用该类指标进行质量分析时一定不要混淆概念,盈利能力指标和周转性指标在同一图书上也往往有不同的表现,需要分别判断,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例如根据上表 B 图书周转率偏高但盈利能力较差,需调整销售折扣、控制销售费用, 提高 B 图书的盈利能力;C 图书盈利能力很好但周转率偏低,需减少存货、加强销售,提高存货周转率。
(二)在质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数量管理
逐项检查图书的数量和成本,对数量和成本偏高的图书,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图书的库存数量和成本。例如上表中 A 图书和 D 图书周转率和毛利率是一样的,只是数量和成本有所区别,从年获利可以看出由于 A 图书投入资金多,年获利较 D 图书多,所以降低图书数量和成本必须能够产生周转率提高的效果,否则可能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 A 图书数量控制的关注点在于滞销风险,控制存货数量时需维持或提高周转率;D 图书数量控制的关注点在于缺货风险,避免因缺货形成损失。 当图书项目较多时也可以考虑采用 ABC 分类法, 区分重点运用上述方法进行管理,以减少工作量提高效率。
四、存货管理保障措施
(一)充分认识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任何一项管理措施实施的成功与否,都与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分不开。 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存货管理的重要性并给与充分的支持和重视,是保证该项制度实施成功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同时应当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存货管理实施的必要性,统一思想认识,遵守存货管理制度的规定,认真的做好存货管理中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二)建立完善有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和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完善有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和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确保做好存货管理工作的基础。 首先系统健全、完善有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可以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其次通过在考核激励系统中增加有关存货周转率,存货毛利率等考核指标,实现目标导向,引导相关工作人员重视存货管理工作。
(三)提升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
出版社应当加强对存货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过硬的管理团队,从而增强存货管理的实力。
(四)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
出版社应当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存货管理流程和特征的基础上,设计和制定适合本社存货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或 ERP 系统, 实现存货真实的记录统计数据及时传递,保证存货管理工作可以顺畅的进行。
相关知识推荐:如何办理图书出版
五、结 语
存货管理是一项综合和持续不断的工作,需要出版社全方位的持续完善各项存货管理措施,不断的提升存货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存货,有效降低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gu/16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