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使得旅游产业的动力效应和价值效应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其中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研究就是旅游产业效应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文章回顾了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的研究现状,发现既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主要从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影响因素和评价体系两个路径开展实证研究;第二,基本形成了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研究内容及其方法体系。
关键词: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综述
现如今,旅游需求正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旅游业以其与其他相关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牵引辐射作用突出的特点,在产业经济贡献方面发挥着其突出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随着国家层面对旅游业的全新定位,提出要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性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对旅游产业加快自身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经济带动效用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因此,旅游产业经济绩效成为越来越多学者不断关注的问题。
从理论上看,旅游产业经济绩效是旅游产业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对此进行综述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的预测和评估也对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实现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国内外的主流研究也一直比较关注产业经济绩效的测评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研究视角不断扩宽。本论述以WebofScience和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献资料为原始数据对国内外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展开评述。在筛选文献过程中,依次以“产业绩效”(in⁃dustryperformance)、“旅游”(tourism)为主题词在数据库中进行迭代检索,遴选出外文文献15篇,中文文献34篇。基于此,文章分三条线索:首先,从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视角,对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内涵的研究进行回顾;其次,梳理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具体内容的研究;最后,把握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的研究方法与动态,以此获得该领域相关热点问题和方法的研究启示。
1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内涵的研究
1.1概念界定
旅游产业经济绩效作为衡量旅游产业发展和实力的重要指标,其概念的探讨可以作为区域旅游产业实力和水平评估的战略工具。从国内文献来看,明确提出旅游产业经济绩效概念的文章有限,学者关于其定义的辨析和讨论多从以下两个视角进行:一、依托旅游产业绩效的概念,间接指出旅游产业经济效益是旅游产业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从产业效用及其结果出发,形成了学界大致认同的“收益和效果说”的主流学派。
基于旅游产业绩效概念来谈旅游产业经济绩效概念的学者大多表达了旅游业绩效的构成就包括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的普遍观点。如何丽红[1]将旅游产业绩效定义为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经营过程中以及旅游者的活动中,对旅游地国家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产生的作用和效果。苏建军等[2]认为旅游产业绩效指的是区域旅游业的资源优势、产业发展和市场开发能力的综合反映,即旅游业发展给旅游目的地经济所带来的实际收益和贡献,包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其他各种效益。刘广元[3]则将地区旅游产业绩效定义为旅游产业在旅游目的地的实际收益和客观效果的综合,它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其他各种影响、效果。廖晨[4]结合旅游业的发展特点,指明旅游产业绩效就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在旅游目的地所获得的实际收益或效果。
而从“收益和效果说”来看,其主流学派观点认为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即为旅游产业收益和效果的总和。就如林源源[5]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到的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是从经济效果和经济效率两方面来谈的概念。王文震[6]提出了区域旅游业经济绩效的核心是“区域旅游业+经济绩效”,即发展旅游业给区域旅游目的地所带来的经济效率和效果。朱云峰[7]同样指出经济绩效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获得的客观效果或实际收益,其中旅游产业经济绩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随后,不少学者均沿袭了这个主流定义,周祥[8]指出对于旅游产业而言,其经济绩效应该体现获得好的收益和效果。宁月[9]也系统地将旅游业经济绩效定义为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目的地区域内取得的经济效益和效果。旅游业的经济绩效应对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经济的过程和产生的经济效果进行综合衡量,分别体现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率和经济业绩。
相关期刊推荐:《甘肃科技纵横》(月刊)创刊于1971年,是由市科技情报所主办的杂志。目前,设有:论坛、信息技术、工业科技、农林科技、资源环境、财经与法、图书情报、管理科学、建筑设计、教学园地、医药卫生等栏目。
尽管对于旅游产业经济绩效概念直接研究的文献较少,但借鉴旅游产业绩效的概念,可以发现旅游产业经济绩效是旅游产业绩效的关键指标,是对于收益、效果的综合体现,经济绩效的高低有效反映了旅游产业的宏观实力和发展程度。
1.2理论基础
由于旅游产业经济绩效问题隶属于产业经济范畴,因此国内外学者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多是借助产业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等理论开展进行。以国内相关研究为例,何丽红[1]基于旅游发展动力学、福利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以及核心-边缘理论的视角构建了旅游产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杨帆[10]、廖晨[4]等基于旅游乘数理论、区位理论、非均衡理论,对相应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经济绩效进行了研究。
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在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同时引入了其他学科和领域的理论,从新的理论视角研究旅游产业经济绩效问题。如国内学者林琰文[11]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对旅游产业经济绩效评价模型进行了创新开发,杨雪琪[12]则在基于竞争力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同时着重考虑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新疆的旅游业经济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并且随着研究的发展和视角的开阔,国内学者还引入了诸如旅游生命周期理论[9]、云模型理论[13]、粗糙集理论[14]来丰富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研究的理论基础。
2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具体内容研究
纵观国内外对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的研究,相关学者以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为研究对象,多关注旅游目的地某些因素对旅游产业的影响效应、旅游产业经济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其自身的发展变化特征。
2.1围绕旅游产业经济效益的研究
根据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的概念界定可知,旅游产业经济效益是绩效讨论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因此,不少学者以经济效益为切入点对旅游产业经济绩效进行研究。从国外的文献来看,Chung等[15]以美国德克萨斯州住宿业为研究对象,对旅游企业的集聚度与产业经济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住宿业的集聚能增加旅游的产业效益。在国内研究方面,游达明等[16]采用旅游收入、旅游就业人数、旅游投资效果系数、旅游利润回收率等指标对湘西旅游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刘焰[17]从广东省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和旅游产业收益能力出发对广东省旅游产业经济效益状况进行了评估分析。
2.2围绕旅游产业经济绩效评价模型的研究该研究
视角通过不同维度评价指标的选取构建评价体系,并利用面板数据对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进行测算分析,是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研究中最受学者关注的一个方面。国外学者Jin[18]就基于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机制构建了旅游产业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评价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的基本状况。国内学者吴小根[19]则从旅游收入、旅游规模、旅游人数三个方面构建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评价体系。之后的学者多参考吴小根的研究成果进行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如刘广元[3]从旅游目的地产出的视角出发,选取旅游产业经济规模、经营水平、就业贡献度、发展基础动力四类指标构建了重庆旅游产业经济绩效评价模型。戚瑞静等[20]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为研究单元,划分了旅游产业基础动力、经济效益和就业贡献三个指标维度。
2.3围绕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
关于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同样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通过分析影响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的单一因素或多个因素,探究不同地区各因素对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的影响作用机制,并指导旅游产业经济绩效评价模型构建的指标选取。但各学者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国外学者多关注旅游目的地某些因素对旅游产业的影响效应,而国内研究者则将重点放在评述旅游经济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上。
国外方面,Dristakis[21]分析了希腊1960-2000年旅游业与区域经济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从GDP、汇率、外汇收入等角度出发研究旅游业的经济绩效。Lee[22]探讨了当地食宿、活动设施、交通设施和旅游者关注点等因素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的影响。Szabo[23]从公共设施机构的数量及容量、游客平均逗留时间、收入结构、当地旅游业税收等方面研究了匈牙利北部地区的旅游业经济绩效。对于国内来说,任凤慧[24]重点关注的是旅游资源禀赋对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影响相对重要性的变化,分析表明随着旅游产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资源禀赋对经济绩效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周祥[8]则就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的影响因素做出综合评述,论述了旅游资源禀赋、劳动力禀赋、基础环境情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程度。
2.4围绕旅游产业经济绩效时空演变的研究
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具体内容的研究不断从集中于旅游产业经济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向旅游产业经济绩效时空演变方向拓展,国内现有研究成果的体现尤为明显。相关研究的视角落到了宏观层面,在构建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评价模型并进行水平测度的基础上,开始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的空间分布、空间差异进行时空演变分析。如徐敏[25]分析了转型期泛长三角城市旅游业经济绩效系统空间分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绩效的时空演变趋势进行了探讨。王坤等[26]开展了城市旅游绩效的综合测度,并深入探讨了以旅游业经济绩效为代表的区域城市旅游业绩效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过程。
3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的研究方法及其动态
梳理总结相关文献资料可知,国内外学者对于研究方法的使用多是根据文章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进行的,总体上呈现以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的研究态势,表现出从基本、单一计量经济模型到前沿、多学科方法综合应用的使用特征。
3.1定性研究方法
在定性方法的使用上,国内外学者将视角主要放在了经济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评价上,定性描述相关因素与旅游产业经济绩效间的关系。如Gina[27]通过民族志的内容分析法分析了影响旅游产业绩效发展的参考因素,旨在用于确定发展旅游业经济和管理绩效的最佳应用实践。徐小波[28]则是基于大量网络文本,利用文本分析法对49座城市的旅游绩效与要素结构、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3.2定量研究方法
由于旅游产业经济绩效易量化,因此定量研究占据了该领域研究的主导地位。从国内外既有研究成果来看,定量方法主要解决了旅游产业经济评价指标构建、影响因素分析、绩效测算三类问题,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法、熵值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等。
在旅游产业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就国内文献来看,学者多运用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开展实证研究。如薄湘平[29-30]先后分别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旅游业绩效综合得分模型和区域旅游业经济绩效评价模型,并对具体实证研究对象进行了绩效评估。廖晨[4]同样以区域旅游业经济绩效评价模型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四川省旅游产业经济影响力以及经济绩效进行研究。吴国琴[31]在旅游扶贫绩效评估中,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含旅游产业经济绩效指标在内的旅游产业扶贫绩效指标体系。杨洪等[13]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云模型分析法,从影响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的因素出发,构建包含旅游经济绩效在内的旅游发展绩效评估体系,并综合评估武陵山片区的绩效综合确定度。苏建军等[2]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旅游产业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样从旅游经济综合实力、旅游经济基础动力、旅游经营水平和就业四个方面对山西省11个城市的旅游产业经济绩效进行了深入研究。王文震[6]、李日曼[32]等学者同样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对旅游产业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
而对于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的分析,国内外学者均采用了多元化的定量研究方法。国外主要涉及回归模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等。如Jing[33]通过回归模型构建影响区域旅游业经济绩效相关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了优化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的基本工作原理。Yang[34]通过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探讨了各省域旅游密度集聚对旅游业绩的影响,认为旅游密度集聚差异可用来解释旅游业绩发展呈现差异的原因。Assaf等[35]通过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Bootstrap回归模型分析了旅游产业绩效的决定因素并探讨了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此外,还有部分学者使用分位数回归[36]、比率法[37]对影响旅游产业绩效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在国内研究领域,学者多集中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位回归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如罗萍[38]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重庆旅游发展基本要素和旅游产业结构要素与旅游业经济绩效之间的相关性。杨雪琪[12]根据旅游产业经济绩效评价得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从旅游行业人力投入等八个方面分析了新疆旅游产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提升新疆旅游产业绩效的政策建议。林源源[5]则采用分位回归及FGLS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旅游资源禀赋对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影响相对重要性的变化。任凤慧[24]、杨立勋[39]同样利用分位回归方法定量分析了相关因素对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影响及其重要性的变化。
在旅游产业经济绩效测算上,国外学者Rahman等[40]研究了Sarawak地区酒店业产出与经济绩效间的关系,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以旅游人数、汇率为对象测算了酒店业的经济绩效。国内学者则多使用熵值法开展实证研究。如曹芳东等[41]运用熵值法综合测度1998、2003、2008年泛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业绩效。宁月[9]通过熵值法的使用,从旅游业经济规模、旅游业经济效益、旅游业的社会支撑要素以及旅游业投入产出四个方面对焦作市旅游产业经济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此外,还有众多学者使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42]、分位数回归模型[39]、耦合-协调模型[43]、非参数方法[44]、偏离-份额分析法[17]、功能系数法[1]、粗糙集的评价方法[14]、数据包络分析法(DEA)[45]等对旅游产业经济绩效进行实证评价研究。
3.3研究方法的动态变化
国内外关于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研究方法的使用,均伴随着方法的革新和内容的拓展表现出新的发展动态。国外学者在较规范的研究方法的使用基础上创新贝叶斯方法在该领域的使用,国内学者则根据研究视角向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空间层面和时空演变的介入,引入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开展研究分析。
具体来说,Assaf等[46]人首次开发了贝叶斯随机前沿模型,将目的地质量纳入旅游产业绩效体系的估算中,并基于技术绩效和质量绩效对旅游目的地产业绩效进行基准测试,讨论了技术绩效对旅游产业绩效的影响。在此之后,Assaf等[47]人进一步回顾并探讨了贝叶斯方法在评价高度复杂性能模型上的优势和灵活度,对贝叶斯方法在旅游产业绩效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国内方面,王坤等[26]以旅游产业经济绩效为重点讨论对象,采用空间变差函数和空间杜宾模型(SDM)深入探讨了区域城市旅游业绩效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陈超[48]基于空间杜宾模型(SDM),借助Moran’sI指数及其散点图对江西省文化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在空间层面进行了分析。朱云峰[7]则通过运用加权主成分TOPSIS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长三角地区25个城市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并探讨了研究区旅游产业经济绩效空间差异及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黄睿等[49]进一步创新使用ESDA、LISA时间路径和重心轨迹等研究方法,在旅游产业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对2000-2005年区域城市旅游绩效的时空格局动态及其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论文作者:刘益1,2,滕梦秦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gu/19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