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经济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作为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地不断发展进步,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完善。本文主要借助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来简单对统计方法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从而丰富会计工作的职能,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率,推动事业单位向更快更稳的方向前进。
关键词:统计方法会计核算联系区别应用
一、前言
随着我国在经济体制方面的深化改革,事业单位会计为了更好地适应最新的经济体制就以市场经济制度为出发点建立了新的会计工作机制。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单一,在实际工作中更偏向于核算,忽略了资产管理、会计预测与分析、考核等方面的内容。为了事业单位发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就需要会计工作者将会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不断地完善会计制度,找寻最佳的路径丰富会计职能,提高工作效率。
二、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之间的相关性与非相关性
(一)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之间的相关性
作为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都是以单位日常经济业务活动为原点,借助一定的规则将真实有效的经济活动的原始凭据进行核算;统计和会计在为单位提供所需数据时需要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统计和会计职责均是提升单位管理,从不同角度对搜集的单元业务活动资料进行分析,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单位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之间的非相关性
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之间存在着很多非相关性,这些非相关性与会计核算的融合可以丰富会计职能,具体非相关性如下:第一计量单位不同,会计核算为了对日常经济活动进行衡量将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单位业务活动的价值成果。统计核算不仅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有时还可以以实物或劳动量为计算单位对日常经济活动进行衡量,反映单位业务活动的实物成果或劳动力成果。第二核算对象不同,会计核算的对象简单来说就是单位日常资金活动的轨迹;统计核算的对象相比而言涉及就比较宽泛,可以说涉及整个单位、整个活动及与其相关的各个元素。第三核算结果不同,会计核算需要对涉及的每一笔经济业务进行连续地登记、分类、汇总、记账从而可以看到事业单位各个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而统计核算的结果就是可以的看到事业发展的总体概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调查客观现象并对其进行描述和科学推算。
三、统计方法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一)统计方法在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鉴于现代化经济建设发展进程地不断加快,事业单位也越来越将一部分重心转移到经济管理上面,因此事业单位为了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就需要掌握财务预算这个“指路明灯”。借助财务的预算结果,可以为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及管理决策、发展方向提供数据支撑。但是会计核算仅能对过去的经济业务进行计量而非未来经济业务,统计核算可以弥补会计核算的不足,利用数据模型或者虚拟变量对财务进行科学预算,并为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和决策贡献一部分积极力量。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过程可以简单分为五个过程:第一阶段要订立财务预算的“终点站”,根据预算的“终点站”制定规划,不同的预算“终点站”,需要不同的资料和方法、不同的路线到达,常用的财务预算方法有移动平均预算法、指数平滑预算法等,常见的预算指标有月度指标、季度指标、年度指标等。第二阶段需要搜集并审核统计所需的资料,将名义数据根据一定的指标换算成实际所需要的数据。第三阶段需要选择预算的模型和计算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不同的预算方法对同一预算对象进行预算,然后对预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预算方法的结果,从而选择出一个最为有效的预算方法。第四阶段需要对模型进行判断,也就是以历史数据为园丁确定模型所需要的参数,例如预测2021年数据,需要将2020年的数据保留,根据2020年前的数据建立预算的模型,然后根据模型测算2020年的数据,如果预算数据与实际数据相差悬殊,就需要重新返回到第三阶段进行选择,直到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相差不大。第五阶段就需要出具预算结果报告,报告需要包含预测模型建立的各个阶段,即数据资料、数据模型、数据参数、模型与参数修正等。
(二)统计方法在事业单位核算与监督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会计核算作为事业单位财务部最基础的工作,需要借助会计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而后才能服务于单位内部领导、审计、股东、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会计监督则是需要对单位经济行为的真实性、财务资金收付的合规性、资产的管理等行为进行监督。
事业单位为了提高会计核算的及时性有效性、监督的合法性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借用一些统计方法,例如对事业单位不同科室的收支进行管理考核时,对同一科室不同时期的收支变化常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收支变动的原因及影响,对不同科室进行比较时,可以将单一与复合指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得出考核的综合评价。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将会计核算融合统计方法可以避免单纯会计核算的局限性,例如对存货进行移动平均法就是结合了统计的思想;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时可以结合当下工作中心从资产数量及构成、利用率、报废率等多个方面设计一套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进行资产管理考核,有效地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资产的利用率。
(三)统计方法在事业单位财务分析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最后一步,财务报表在管理和决策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提供更多对决策管理有用的信息给相关报表使用者,需要借用统计方法对财务报表及其他财务资料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可以了解单位目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对应改进建议,做出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在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下面简单对以上四种分析方法进行介绍:一比率分析法,简单来说就是经过对财务数据进行比率计算比较解释说明财务的本质,相比对财务数据进行绝对值计算对比而言更能深刻揭示出财务本身的内在问题。还可以从构成、效率、相关三方面进行比率分析,构成侧重于分析总体中部分是否合理;效率则是由项目投入与取得的经济效益相比得来,侧重于对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分析;相关是指相关的几个项目进行对比,侧重考核业务是否合理。以上几种比率分析方法计算简单,结果直观可视。二比较分析法,此种分析方法可以从实际与计划、横向、纵向三个角度出发,实际与计划分析侧重于分析事业单位经济计划的完成程度,横向分析侧重于与同行业比较及产生差异的原因;纵向分析侧重于对事业单位同一经济业务事项前后变化趋势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三因素分析法,为了计算出各个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可以确定因素影响并逐个对每一个因素进行更替,即连环替代法;为了清晰地表明各个影响因素对变动指标的影响结果,可以用实际数减去计划数,即差额分析法。四趋势分析法,简单来说就是对经济业务的金额变动进行趋势分析,主要从经济业务金额变动和经营业务金额百分比变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统计方法可以应用到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会计工作中,丰富财务职能范围,为事业单位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结束语
为了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的预测作用,统计方法在会计核算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运用统计方法,不仅能丰富财务职能,提高财务工作效率,还能够提高单位工作落实的效率,推动事业单位向着快速稳定地方向前进。为了充分发挥统计方法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作用,不仅要了解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统计核算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还需要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及职员的协同运作。除此之外,还需要事业单位的财务职能进行转变,从“记账会计”转为“管理会计”,并对职员尤其是财会人员进行统计核算的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统计思想;更需要事业单位管理层学习最新的管理理念,与时俱进,选择最佳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对单位进行管理等等。——论文作者:李红艳
相关期刊推荐:《投资与创业》由中国生产力学会、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主管、主办,辟有金融与投资;就业与创业;产业经济;财税纵横;企业与管理;市场与营销;工业技术、百业论坛等栏目,是一本以投资、创业、金融、营销、人力资源与生产力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类月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gu/20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