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业企业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实施环境管理是抑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但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备受关注。与此同时,在中国工业经济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通过不断研究,加深对我国环境管制与工业经济的了解和认知,分析近年我国环境规制的现状和近年工业经济的发展情况,为保护环境、促进工业经济共同发展。
关键词:环境管制;中国工业;工业经济;影响因素
引言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所取得的进步与成就绝对不容小觑,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却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必须重视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雾霾天气群体性污染等事件,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的影响尤为严重,所以加大力度协调环境与工业经济发展已势在必行。另外,就环境管制目前的落实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如果无法及时明确其对于工业经济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改进,不仅会导致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经济发展也必然会相对停滞不前。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环境管制必须要成为业内关注研究的焦点。
一、环境管制的概念与作用
环境管制理念出现于大众视野的时间并不长,但国内外关于此理念对经济影响的研究却由来已久,目前环境管制实施的理由大概可以划分成以下两种。首先,以工业为主的企业在日常生产活动中,造成有负外部性环境污染及对生态环境、居民生活及公众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并且不愿主动承担任何成本的,就应该由相关部门按照规定进行管制。其次,由于生态环境的公共属性极强,所以在产权归属不明晰的情况下,其通常会被当作无偿使用的公共资源,导致环境保护机制丧失其应有的效果与作用。总的来讲,这两种现象都可以被视作“市场失灵”,绝大部分情况下需通过环境管制纠正。
而就环境管制的具体概念而言,业内诸多学者最初将其定义为行政手段的实施,例如潘家华曾提出过环境管制即政府通过非市场途径,来直接干预环境资源利用的观点,而干预过程中的形式并不统一,执行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措施。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例,京津冀等地区对低效高排燃煤是明令禁止使用的,特别是对燃煤小锅炉与淘汰小火电厂等管束更加严格。但在后续的实践中,很多行政管制手段都被证明成本有效性较差,所以学界开始将研究重点向市场机制的灵活性转变。傅京燕也认为,若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显著,则政府是需要对相关企业采取相应管制措施的,这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总之,在生态标签、环境认证、自愿协议等自愿性环境管制逐步实施后,环境管制的概念也被再次修正,目前业界普遍认为环境管制属于环境保护及约束个体或组织行为中的有形制度或无形意识[1]。
二、环境管制对中国工业经济的主要影响
(一)使工业经济企业模式出现转变
就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研究而言,其通常会以环境管制政策为基点来设置指标,并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指标进行量化合并,但因为研究所用的理论模型与出发点不同,所以最终确定的影响结论也会存在一定差异,这也是环境管制对工业企业经济发展影响十分多样的主要原因。
纵观近年来较有权威性的研究成果来看,环境管制政策实施对工业经济的影响以价格传导、市场准入与数量控制机制为主。首先是价格传导机制,简单来讲就是环境管制落实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产品价格等产生影响,进而改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其次是市场准入机制,即以政府或环保机构为主体,颁布环境法规为企业生产中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设置限制,或者对企业与产品提出相应的环境认证资格要求。最后是数量控制机制,其中排污权交易与环保税等均可视作环境管制政策;工业企业可通过技术创新探索新的成本控制法,在将创新技术生产线宽度与深度合理扩大的同时,实现技术创新规模经济效益的高效获取;产品差异化战略也可适当实施,如此十分有利于降低产品替代性;数量控制是环境治理技术创新背景下,促进企业通过创新补偿来缓解环境管制所带来的成本压力的有力举措,能为企业模式更新提供极大推动力[2]。
(二)促进工业经济增长模式不断更新
以往对我国工业经济增长模式的判断,基本上都是以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总量等为出发点的,指标相对来讲十分宏观。特别是FDI(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不仅在规模、结构与技术改革方面对我国经济影响巨大,生态环境在此过程中的改变也十分显著。此时政府完全可以利用环境管制政策反作用于FDI企业,从而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著名研究学者查建平在对我国2003—2010年工业产业面板数据分析后给出结论,环境管制强度与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模式呈倒“U”型变化,也就是在环境管制强度维度,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所受到的影响是先抑后扬的。现如今,中国环境管制强度仍处于倒“U”型曲线左侧,所以通过有效提高管制强度来促进工业经济向集约化与生态化转变是非常必要的[3~4]。
(三)使工业经济的区域差异性越发显著
中国各区域的工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情况、技术水平与产业结构的差异较大,所以环境污染程度与主要问题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具体情况,选择最符合要求的环境管制政策,明确环境管制所具有的区域差异性,再充分考虑其对于工业经济的影响。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报告可得出结论,目前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环境管制强度逐渐降低的态势都较为显著,其中环境管制对东部地区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向的,而中、西部地区则多为负向影响,但并不显著。
(四)影响我国工业经济的绿色发展
环境管制对中国工业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这两方面。
1.对我国工业技术产生挤出效应与回弹效应等影响。首先,在挤出效应的影响之下,很多企业都会为达到政府的环境管制要求,加大在污染治理中资金的投入力度,而这又使得企业利润相应降低。这种情况下,很难激发工业企业对于绿色转型的积极性。其次是回弹效应,技术水平的提升必然会提高工业企业的能源使用效率,引发能源价格下降的问题。此时企业又会在供需机制的影响下提加大能源需求,形成能源使用量的回弹。
2.环境管制对工业产业结构的影响,以产业壁垒效应、需求供给效应与污染避难所效应为主。首先,所有新企业在进入某产业后,基本上都需要面临环境壁垒与资本壁垒,对于中国工业企业而言亦是如此。其次,环境规制政策在实践中的落实,必然影响消费与投资产生,在使市场供给出现变化的同时,使传统的高污染行业逐步被淘汰。最后,随着中国环境管制力度的不断加大,部分工业企业为缓解污染情况,会选择产业转移与产品进口这两种方法规避环境管制,使其他国家成为污染密集型企业的“污染避难所”,这对于工业经济绿色、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由此可见,在实施环境管制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各类型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从而实现中国工业经济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三、通过环境管制推动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点
(一)充分发挥环境管制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由于工业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始终在不断加大,所以多数企业在面对环境管制的时候,为帮助自身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协调环境保护成本与收益间关系时也会更加理性,在最大程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情况下,低污染且相对高效的生产方式会被优先选择。实践证明,这对于技术创新与废弃物循环利用率的提高非常有利,使企业在降低污染与生产成本的同时,给予管制带来的成本提升部分甚至全额补偿,若这种“创新补偿”的效应足够大,则相比较不受环境约束的企业而言竞争力反而会增强。除此之外,在大众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的现如今,社会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需求也会不断加大,此时工业企业的绿色化生产即可视为“先动优势”[5]。
相关期刊推荐:《经济研究导刊》杂志是经济类学术刊物,由黑龙江省新闻出版主管,黑龙江省报刊出版中心主办的经济类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热点探讨、经济理论、财政与税务、企业改革与发展、新农村建设、金融证券、财会研究、经济与法、市场营销、循环经济、劳动经济、社会保障、区域经济、东北老工业基地、博士园地、管理天地、经贸探索、城市经济等。
另外,“波特假说”能够在此基础上展开更深层次的拓展与阐释,总体可划分为两大分支。其中十分著名的即为以委托代理成本为基点的行为经济学研究,具体来讲,因为企业管理者基本上均有规避风险的责任,对所有需要付出昂贵代价的变动都比较反感,或受到传统习惯与思想的桎梏,导致其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假设想脱离。这种情况下,企业通常会选择放弃部分风险大、成本高或偏离习惯的投资机会,即使这些机会可能会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基于此,一旦环境管制强制要求企业进行投资,管理者就会权衡利弊改变决策行为,进一步改善企业研发水平与经济利润。
(二)合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目前导致市场波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竞争中的信息不对称,而严格落实的环境管制,则能为中国企业带来不容小觑的战略优势,将规制企业自发挖掘“先动优势”的潜力真正激发出来,从而在推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考虑到不完全竞争且差异化环境的影响,André等国外研究人员从产品差异化角度创建寡头竞争模型,意为假设两家企业在价格竞争前,均选择为环境友好型技术或标准技术生产,在发现环境质量最低标准之后,促进所有企业展开技术研发。但站在低能力企业的角度上来看,环境管制会使企业在原本的生产规模条件下,加设创新投资的正向激励并缩减生产规模,进而将企业所受到的负向影响大幅降低[6]。
与此同时,环境管制在严格实施于各企业间后,可能会选择鼓励法或按照实际情况推出受管制企业构成的改善措施,在把行业平均生产率整体提升之后,为产业升级提供重大推动力。“干中学”模型是Mohr和Saha针对技术外溢问题创建的,只要适用于企业研发投入中,可能通过技术外溢形式使竞争者受益的情况,如清洁高产技术研发的投资通常都不会充足,而环境管制会强制企业进行内生的技术研发,从而使其从低投入的均衡状态,向帕累托状态逐渐转变。黄德春和刘志彪认为使用最低技术水平的国家,在使用新技术时却能获得极大收益,在技术积累相对缺乏的状态下,技术转换反而更加容易。由此可见,环境管制在发展中国家工业经济发展中效果最为显著,值得实施并展开深入的研究,从而为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7]。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中国工业经济发展而言,环境管制的落实与影响是绝对不容忽视的重点话题,尤其是处于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与共享经济时代下,如何在环境保护中实现经济的创新与升级,更是目前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换句话讲,只有协调好环境管制与工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将前者产生的影响均积极作用在后者上,才能在创建美好中国的同时,推动我国经济实现真正的腾飞。——论文作者:章慧慧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lunwencheng.com/lunwen/jgu/20480.html